政变180多次6位总统被杀美如何搞乱玻利维亚
2月7日,我在网上发表了
【美国中文网】普评制点评一人一票是真正的人人平等吗
已有 5 次阅读2020-2-7 02:39 |个人分类:普评制点评
文章说:今年元月18日,我在网上发表了
【美国中文网】1个选举引发台湾内乱无数夫妻失和亲友反目
已有 89 次阅读2020-1-18 05:30 |个人分类:普评制点评
文章指出:27年前,我就找到了彻底否定普选制的事实依据及其三大弊端。
第一大弊端,就是选人不准,用人不当。
第二大弊端,就是领导体制官僚化。
第三大弊端,就是议会争吵不休,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社会被撕裂。参见
普评制论人类社会各统治阶级护身符的历史作用和历史比较
作者:普评制 时间:2009-06-02 09:45
13年前,我就写出了
【人民网两岸论坛】 寄语香港百姓 ( mayc53 2006-12-13 17:43:02 ) 12019字 ( 0/64/0 )
最近发表的有
【美国中文网】普评制点评香港发生了什么?一组数字告诉你
已有 5 次阅读2019-12-18 10:56 |个人分类:普评制点评
900多场【看到这组数字会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邓小平
1989年2月26日所特别指出的:“中国正处在特别需要集中注意力发展经济的进程中。如果追求形式上的民主,结果是既实现不了民主,经济也得不到发展,只会出现国家动乱、人心涣散的局面。对这一点我们有深切的体验,因为我们有‘文化大革命’的经历,亲眼看到了它的恶果。中国人多,如果今天这个示威,明天那个示威,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会有示威游行,那么就根本谈不上搞经济建设了。我们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但匆匆忙忙地搞不行,搞西方那一套更不行。如果我们现在十亿人搞多党竞选,一定会出现‘文化大革命’中那样‘全面内战’的混乱局面。‘内战’不一定都是用枪炮,动拳头、木棒也打得很凶。民主是我们的目标,但国家必须保持稳定。”(《邓选》人民出版社 1993年10月第一版第三卷第284-285页)
真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们为什么非得要用教条主义的态度来对待马列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在讲到基本法要为香港未来设计制度时说:“香港的制度也不能完全西化,不能照搬西方的一套。香港现在就不是实行英国的制度、美国的制度,这样也过了一个半世纪了。
现在如果完全照搬,比如搞三权分立,搞英美的议会制度,并以此来判断是否民主,恐怕不适宜……对香港来说,普选就一定有利?我不相信。”怎么就没人听?没落实呢?而对五十年不变却机械地落实为五十年不管,井水不犯河水。
反正不管怎么说,香港之乱告诉我们,如果中国照搬西方的那套制度,最后可能会演变成什么样子?感谢香港,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
这是6月初至今,各类示威、游行和公众集会的总数量;平均算下来,每天超过5场。
赵灵敏:香港反对派何以“任性”?
发表于 2015-7-17 作者是中国资深媒体人
反对派经常进行的论述就是,香港目前的贫富分化、教育、市政建设、空气污染等所有问题,都是不公平的选举制度造成的。一旦有了“真普选”,官员对人民负责,民生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这一套话语看起来很有说服力,但却忽略了全世界大量实现了“真普选”的国家,却被治理得一团糟的现实。
到目前为止,有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是
选出一个希特勒危害全世界,选出一个陈水扁危害全台湾。普选选出叶利钦为俄罗斯联邦第一任总统苏联才解体的。
全世界的精英们为什么还要迷信它?
为什么一点儿经验教训都不吸取呢?!!!
另外,还有一篇文章特别值得一读
【美国中文网】普评制点评蔡英文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已有 173 次阅读2020-1-12 05:15 |个人分类:普评制点评
文章指出:世界上很少有人知道恩格斯就嘲弄过“依靠普选权来治理国家就象绕道合恩角时迷失了航路的海船水手一样:他们不研究风向、气候和使用六分仪,却用投票来选择方向,并宣布多数人的决定是不会错的。无论是对于个人或对于社会来说,问题都只在于发现宇宙的真正调节者,发现和当时 的一定任务相关的永恒的自然规律,并依照这种规律行事。谁给我们揭示这些永恒的规律,我们就跟着谁,“哪怕是俄国的沙皇,宪章派的议会,坎特布里的大主教或是达赖喇嘛”。但是我们怎样去发现上帝预定的这些永恒的意旨呢?采用每人发一张选票然后统计人数的普选制来达到这个目的,无论怎样也是下策。宇宙有它独具的特点 ,它始终把自己的秘密只显示给少数经过挑选的人,显示给极少数贵人和贤人。因此从来没有一个民族能够在民主的基础上生存。也许有人提出希腊和罗马来?但是现在每一个人都知道,它们根本不是民主政体,这些国家的基础是奴隶制。”参见(马恩全集第七卷 305页 评托马斯·卡莱尔 当代评论)
但是有不少人都知道恩格斯说过:“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公社采取了两个可靠的办法。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第二,它对所有公务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它工人同样的工资。公社所曾付过的最高薪金是6000法郎。这样,即使公社没有另外给代表机构的代表签发限权委托书,也能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13页1995年版)
还有不少人都知道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过:“如果用等级授职制去代替普选制,那是最违背公社精神不过的。”所以在1991年的3月22日晨,我还建议:高举巴黎公社的旗帜废除领导职务的等级委任制,搞好政体改。可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在1991年12月25日,苏联就解体了。
记得在那改革的年代,许多人都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抱有非常大的期望,希望他的政体改能够成功,希望他能为中国提供一个成功的范例,可万万想不到的是建国74年,已经成为第二个超级大国的苏联,竟然会解体?!!!
由于戈尔巴乔夫对中国非常友好和我们改善了关系,在北京和小平的会谈又非常好,所以我对戈尔巴乔夫也是很有好感的,至于新思维,图书馆没有,买又买不到,说实话,我真不知道新思维是怎么回事?苏联解体之后,对我的震动非常大,92年夏天,为了进行深入研究,我自己花钱买了一本,
《苏联政局演变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原名《步入政界》,副标题《关于议会诞生的故事》
原著 阿*亚*索布恰克 徐小海 姜秉新 朱小莉 周红文 编译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新华书店天津发行所发行 1992年3月第一版 第一次印刷(内部发行)
出版者的话
1988年6月,苏共举行了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戈尔巴乔夫在会上作了长篇报告,提出要“根本改革政治体制”,并第一次提出了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纲领性口号,主张“一切权力归苏维埃”,改革苏维埃制度,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目的是逐步削弱苏共的领导地位。接着,从1989年开始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际上是对苏共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的精神的贯彻。“民主激进派”首领叶利钦、波波夫、索布恰克、等人利用人代会竞选机会纷纷当上了人代会代表、苏维埃主席等职,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的权力为他们所攫取,从此,苏联政局演变发生了一个根本性变化。【想到文革、无数群众组织、两大派、全面内战,巴黎公社、普选】
第一章 戈尔巴乔夫式的选举
1989年1月。提出和讨论候选人的工作已全面展开,全城到处都在召开大大小小的集会,有的人毛遂自荐,有的人榜上无名,而我对这一切则冷眼旁观,因为这一切都与我无关。……我在当时绝没有想到,这场选举浪潮很快也把我卷了进去。(1页)【想到文革,几乎把所有人都给卷了进去】
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我需要在100多场大小集会上发表演讲。由于我成功地把两种新办法引入城市的社会生活,于是我赢得了我一生中第一场选举战。这第一种办法……手持扩音器站在地铁车站发表演说。(9页)【想到文革初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说,普选产生的巴黎公社是因为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所以就彻底失败了,那还有情可原。可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仅仅因为普选,东欧就剧变,苏联就解体,这实在说不过去。可这仅仅是逻辑推理,没有证据,你是无法彻底否定,从马恩列斯到毛刘邓,谁也没有彻底否定过的普选制,怎么办?去苏联、东欧,去搞调查研究?我哪有那条件?再说那些有条件走进东欧、走进苏联的专家、领导、学者,有谁把苏东剧变的最根本原因给找出来了?而是扯东扯西一大堆理由,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民族、思想、教育等各种原因,根本无法彻底解决现实问题。
这么说吧马恩比我离巴黎公社更近,阶级立场又使其不能否定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又太少、管理科学、比较政治学可能是其学术短板等,总而言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有一句话叫功夫在诗外。如果只局限在苏东剧变研究苏东剧变,只局限香港问题研究香港问题,那是拿不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来的。
毛主席说过:“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毛选1卷103页)。有了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我们才能抓住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并解决这个主要矛盾,从而使其他社会问题和次要矛盾迎刃而解(参见毛选1卷310页)。
那个时候,我在河北区图书馆资料室找到了其它图书馆所没有的两本
《马克思关于巴黎公社报刊消息摘录》和《巴黎公社公告集》写出了
普评制论人类社会各统治阶级护身符的历史作用和历史比较
作者:普评制 时间:2009-06-02 09:45
找到了彻底否定普选制的事实依据,这依据就是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文所描述和所称赞的:“巴黎根据一项非常简单的计划,在现行军事组织上增加了一套政治的联合组织。这个政治联合是全体国民自卫军通过每一个连的代表彼此连接起来的联盟;连代表们选举营代表、营代表们再选出总代表、团长,由他们来代表一个区,和其他十九个区的代表进行合作。由国民自卫军大多数战斗营选出的这二十位代表组成中央委员会,正是它在3月18日掀起了本世纪最伟大的革命,并且在巴黎目前的光荣斗争中至今还坚持着它的岗位。从来还没有过在选拔上进行得这样认真仔细的选举,也从来没有这样充分地代表着选举他们的群众的代表。”(马恩选集2卷408页)我管这样一个自下而上,一级选一级的选举制度,叫做真正负责任的间接选举制,并以此区别于其它选举制。而这样一种选举制是在外有普鲁士大兵压境,内有梯也尔反革命镇压的危急情况之下于
1871年3月15日,由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正式成立,18日巴黎人民被迫举行武装起义并夺取政权 。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之前 ,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是巴黎的唯一政权机关。【什么意思?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刚刚成立3天,就在“五必败”的情况下自发地“掀起了本世纪最伟大的革命”并夺取了国家政权。】正如文章所言:“
1871年3月18日的巴黎,一个没有马列主义的革命领袖在现场亲自指挥的,一个没有马列主义的伟大政党作领导革命事业核心力量的,一个没有防备偷袭并举行武装起义思想准备的,一个在偷袭事件发生时,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的成员们都还在家中睡觉的,(俗话说得好,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一个在装备、训练、指挥上都明显不如政府军的民众组织——国民自卫军又被政府军偷袭成功,按常理,这可是五必败无疑了。
孙子早有断语:“以虞待不虞者胜”。古今中外的战例也无不证实: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以弱胜强的法宝。何况,这一次又是以强击弱。然而,巴黎无产阶级就是在这种“五必败”的情况下自发地“掀起了本世纪最伟大的革命”并夺取了国家政权。可这对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的成员来讲,胜利来的简直太突然了,也太容易了。他们一点儿思想准备都没有,所以,才产生了一种错觉.好像政权是“从那些不配掌权的人手里掉落下来”的(《国民自卫军关于普选问题的公告》巴黎公社公告集第21页)。假如真是这样的话,那1870年10月31日和1871年1月2日的两次有领导、有计划的武装起义为什么全都失败了???并且遭到了血腥镇压?难道那时的政府就不反动?就应该掌权?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1871年5月28日以后,政权为什么又会回到那些不配掌权的人的手中???问题很明显,
他们那时还没有时间去研究、去弄清这些理论问题,也根本不知道,只有自下而上真正负责任的间接(即层层)选举制,才能从组织上保障他们自己能够夺取政权和掌握政权,是他们的护身符.所以,他们才轻而易举地放弃了这个护身的法宝,采用普选的方法建立了公社。因此,才会出现恩格斯在1871年4月11日所说的那种:“在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领导的时候,事情进行得很好,而在选举(指1871年3月26日所举行的公社选举。3月28日中央委员会就把全权交给了公社)以后却是只讲不做了”的怪现象(马恩全集17卷672页)。其实,
说怪也不怪。只要我们把普选制所产生的组织效应与真正负责任的间接选举制所产生的组织效应对照一下,就能明白什么办法更科学、更合理、更能用人为贤?什么制度更能把不称职的领导者及时撤换下来?我们就可知道,巴黎公社为什么会由伟大的胜利走向彻底的失败了。
假如普选制是“真正的负责制”(马恩选集2卷414页),那就不可能会有那么多的反革命(即,在实际当选的85名公社委员当中就有21名反动区长和资产阶级分子)和阻碍革命前进的名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银行代表贝雷)被选入公社委员会了。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普选制对无产阶级来讲,是”虚伪的负责制”(同上)。它根本就没有办法和真正负责任的间接选举制相比.这就是普选制的第一大弊端:选人不准,用人不当。【爱国爱港的何君尧和承认九二共识的韩国瑜,他们的败选,无不证明:普选制的第一大弊端,就是选人不准,用人不当。】
再说,普选产生的领导和领导机关必然还得委任自己的官吏。有官才有官僚机构,有官僚机构才会产生官僚主义.特别是公社所委任的军事代表和银行代表,他们官僚主义严重,不称职,渎职、甚至袒护反革命,可是由于他们是公社所委任的官,所以,其被领导者就无权也无法及时罢免他们。以至给革命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可以说,是导致最后失败的)重大损失。很明显,公社的第二大弊端就是:领导体制官僚化。
另外,一个由64人组成的议会式的领导、决策、执行机构公社委员会(大大超过了现代管理科学关于领导机构成员最多不能超过21人的规定),能不成为一个争吵不休的剧场吗?能不公开闹分裂吗?这就是公社的第三大弊端:领导机构不科学,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大陆实行民主集中制,就不存在议会争吵不休的问题,也不存在社会撕裂的问题,而香港、台湾,这两个问题都非常严重,说明普选制的这个弊端,的确是一个客观存在,已经造成当初台湾GDP曾经占整个大陆的45%,如今已下降至低于4.5%,香港也是如此,大家有目共睹是吧!】
正是由普选制所产生的上述三大弊端,才致使巴黎无产阶级在有了政权、有了水兵、骑兵、工兵、好枪、好炮、兵工厂和坚固的城池又控制了法兰西银行,特别是在有了一个18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以后,也就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全都比凡尔赛强的情况下,以令人无法想象的速度,迅速走向彻底失败的。
由此可见,真正负责任的间接选举制比普选制更科学、更合理、更能用人为贤、更有凝聚力,所以,才更能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在“五必败”的情况下,自发地“掀起了本世纪最伟大的革命”,并夺取了国家政权(参见《马克思关于巴黎公社报刊消息摘录》商务印书馆1975年12月 第一版362-446页 北大国际政治系陈叔平编 内部发行)。同时,这也就是社会主义为什么一定能够战胜资本主义的根本原因。否则,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永远没有办法赶上并超过先进的西方各国,永远没有办法“引导人类走向国家的消亡”——实现共产主义(列宁全集23卷70页)。”
下面请看
政变180多次,6位总统被暗杀,美国如何搞乱玻利维亚?
2019-12-11 09:14:28 来源:瞭望智库 作者: 回家种菜 丁贵梓
继智利之后,又一个南美国家陷入动荡。
分裂,是贫困之源。
在这场似乎看不到尽头的争夺与内耗之中,谁能给穷人带来希望?
11月24日,玻利维亚临时总统珍尼娜·阿涅斯签署并颁布了一项新选举法案,以尽快举行新的选举,并承诺新选举将是“干净、公正和透明的”。
此前,在国内示威抗议的浪潮中,刚刚赢得大选连任的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宣布辞职,结束了近14年的执政生涯。
莫拉莱斯飞往墨西哥政治避难,然而,玻利维亚混乱的局势并没有随之消缓,暴力冲突愈演愈烈。
(参加抗议活动的莫拉莱斯的支持者)
这个深居南美腹地、自然禀赋丰厚的国家怎么了?
这是老问题?还是新情况?
谁能让这些守着“金矿”的穷人们过上好日子?
要讲明白这个问题,得从玻利维亚的自然资源和民族分布说起。
1、坐在“金矿”上的玻利维亚人
位于南美洲大陆腹地的玻利维亚,得名于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著名领袖玻利瓦尔。
地势由西至东呈阶梯状分布,把这个国家自然地“分”成了3块:
(玻利维亚地形)
*西部:耸立的安第斯山地区。
两条山脉架起一片高原,山峰海拔最高可达6400米以上,玻利维亚因此有“南美洲屋脊”之称,行政首都拉巴斯就在该区域。
这里有著名的“玻利维亚安第斯金属地带”——沿山脉分布着储量丰富的银、锡、钨、铋、铅和贵金属矿藏。坐落于西南角的赛里科矿山,曾是全球产量最大的银矿;20世纪中期,政府超过60%的财政收入都来源于锡矿。
此外,高原上还有200多个盐湖和盐沼,富含钾石盐、硼砂等非金属矿藏。
全国85%的原住民祖祖辈辈在此定居,以艾马拉族和克丘亚族这两个多数民族为主,大多数都是农民。
政变180多次,6位总统被暗杀,美国如何搞乱玻利维亚?
(玻利维亚城市奥鲁罗的居民庆祝安第斯人狂欢节)
*中部:狭长的次安第斯山地区。
此区域海拔从500米到5000米不等,各地区温度和降水情况差异很大。无论是喜冷耐旱的旱芹、马铃薯,还是耐热耐湿的古柯、柠檬,都能在这里生存。因此,这一地区的农业相对发达。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一片地域辽阔的碳氢化合物沉积盆地,盛产石油和天然气。截至2005年,玻利维亚已经发现61个油气田。
不过,这些资源分布得很不均匀。圣克鲁斯省就占了34个,塔里哈省有17个,剩下的分别在丘基萨卡省、科恰班巴省和潘多省境内。
政变180多次,6位总统被暗杀,美国如何搞乱玻利维亚?
(玻利维亚行政区划)
*东部:广阔的平原地带。
该区域约占全国面积的60%,平均海拔不超过300米。
这里蕴含丰富的金矿,以及铁、锰、锡、白金、铀等珍贵矿藏。
这里生活着除土著民族以外的两大族群——欧洲殖民者的后代和梅斯蒂索人(即混血人种)。不同的是,欧裔白人大多集中在东部的城市和村镇,后者则相对均匀地分布于城镇和农村。梅斯蒂索人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一些生活在东部地区的土著民族已经被完全取代。如今,仅有15%的土著居民还生活在东部平原地区。
(玻利维亚东部城市圣克鲁斯街景)
照理说,先天条件如此好,哪怕“靠矿吃矿”,玻利维亚人也应该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下图是过去半个世纪里南美洲主要国家的GDP增长情况,那条平缓到几乎与坐标轴重合的蓝色曲线,就是玻利维亚。
(1960-2018年南美洲主要国家GDP增长情况对比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该国贫困人口比例仍高达63.3%!到2018年,这一比例缩至35%左右。这种贫困程度,在地球上实属罕见,即便在并不那么富裕的南美洲,玻利维亚也是最穷的国家之一。
2、穷病,谁能医?
捧着“金饭碗”的玻利维亚,为何却陷入了持久的贫穷困局?
这个原因,从库叔这个表格里,大家大概可以窥见一斑。
从1825年独立到20世纪80年代,在这一百多年里,玻利维亚人不仅经历了对外战争失败和数次领土割让,还发生了180多次政变,6位总统死于暗杀……革命时期的比利亚罗埃尔总统,在一次夺权暴动中被击毙,尸首被直接挂在总统府广场的路灯上。
(比利亚罗埃尔的尸体被挂在路灯上)
政局如此长期持续动荡,经济发展必然深受影响。
军人和矿业主都没能治好的玻利维亚“穷病”,到了军政府执政末期,玻利维亚人均收入就已在拉美名落孙山。1982年军政府倒台时,其经济增长率跌至-4.4%,通货膨胀指数超过100%,外债高达36亿美元!
这一年,玻利维亚恢复选举制度,权力的“接力棒”被交到了左派代表西莱斯手里。他本想通过提高出口税、实行非美元化等手段扭转经济危机,但却适得其反——玻利维亚通胀率飙上8000%,出口锐减,甚至出现比索抢换美元的狂潮。
国内形势进一步恶化,西莱斯疗法无效,黯然下台。埃斯登索罗接下了这块“烫手山芋”,他给玻利维亚开了一剂新“药方”——西方新自由主义的改革路径,先“稳”后“调”。
(埃斯登索罗)
“稳”,就是汇率贬值,减少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收入,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商谈贷款协议,从而缓解外债压力;
“调”,指改革税收体制、扩大税基,取消商品价格管制,应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关闭低效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并降低关税、推动贸易自由化。
很快,新政策见效了。税收改革扩大了财政收入,玻利维亚财政赤字由改革前的24%下降到4%,经济增长也逐年回升,1987年,通胀率急降至3%。
此后两届政府继续推行埃斯登索罗的改革政策,到20世纪90年代,玻利维亚的GDP年均增长率上升到4.2%,成为同时期拉美国家中的佼佼者。
然而,90年代末,玻利维亚的经济形势又再度恶化,1998年到2000年,玻利维亚的GDP绝对值明显下降,人均GDP连续4年负增长,到2005年时,已跌至拉美主要国家最低水平。
同时,“民主化”推升了工人和农民的政治参与度,而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政党却因难挽狂澜而日渐衰弱。
更要命的是,私有化改革使国家能源产业几乎全被外资控制!大批玻利维亚矿工被解雇,原住民印第安人失去土地,赖以生存的古柯作物也被销毁……
要知道,仅占玻利维亚人口20%的庄园主、地产者占有了全国97%的土地,而占人口总数的80%的土著农民却只拥有3%的土地,新政策拉大了贫富差距,工人没有工作,农民没有土地,老百姓没有政治发言权。
经济恶化激化了矛盾,于是,他们选择抱团取暖,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反对政府的游行示威和封锁道路等行列当中。
(玻利维亚政府军武力镇压罢工)
2003年9月,玻利维亚爆发大规模群众抗议,反对通过智利港口向美国和墨西哥出口天然气的计划。这场风波导致德洛萨达总统辞职。两年后,继任的梅萨也因同样的问题下台。
很显然,新自由主义也没能医好玻利维亚的“穷病”。
3、“土著”总统莫拉莱斯雄起
谁能代表人民,谁就能赢得胜利。
在2005年把前总统梅萨赶下台的,是“争取社会主义运动”,一个代表玻利维亚下层民众利益的政党。半年后,其领袖莫拉莱斯赢得大选,成为玻利维亚建国以来首位印第安人总统。
(莫拉莱斯手持新宪法文本发表演讲)
他出身于安第斯山区的奥卢罗省,那里土地贫瘠、常年干旱,为了谋生,村民们只能种植古柯,或者到矿场做工。莫拉莱斯在极端贫困中长大,放过羊驼、当过矿工,后来成为玻利维亚全国古柯农组织领袖。
在他看来,当务之急是建立起一个“为社群集体谋利益,而非为少数有权人谋特权”的制度。
第一,进行军政改革,给印第安人以应有权利。
首先,为了稳定执政基础,莫拉莱斯晋升了许多印第安人军官,在军队高层实行定期轮换,打破了欧裔白人长期垄断中高级军职的局面。
其次,进行土地改革。2006年6月,他启动“土地革命”,宣布在东部圣克鲁斯市将第一批土地分给贫穷农民;随后,又宣布将200万公顷的国家土地分配给农民;颁布新土改法,国家有权征收庄园主的闲置土地并分配给无地印第安农民。
另外,通过制定新宪法来消除殖民化阴影,将来自西方的“新自由主义”连根拔起。2009年1月,公民投票中通过新宪法,其中详细阐述了玻利维亚公民、尤其是印第安人所享有的权利。此后,印第安人不仅能够参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过程,还可以在传统居留地上自主决定社群事务。
第二,进行经济改革,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一方面,推动国有化。当然,莫拉莱斯没有采取没收资本或驱逐外企的激进办法,只是收回了资源控制权,允许外企保留生产和经营份额。此举给国家带来了巨额收入。2014年,玻利维亚油气行业总收益达到55.99亿美元,是2005年的8倍!
另一方面,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取消国有部门额外开支,扩大税源并强化税收管理。到了2014年,玻利维亚税收总额达到71.4亿美元,达到2005年的3.3倍。
莫拉莱斯就任以来,玻利维亚通胀率保持在6%的可控范围内,2017年降至2.7%。
当然,除了占据“地利”“人和”,莫拉莱斯还赶上了“天时”。他执政期间正值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快速增长,国际市场对与能源、矿产等初级产品的需求持续增加。在此背景下,玻利维亚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从2006年开始,连续保持了8年的贸易顺差,现与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贸易关系。
(莫拉莱斯宣布将对天然气工业实行国有化)
第三,进行社会改革,强调社会公正和分配制度改革。
财政状况的改善使政府得以大幅增加公共投资。2015年,玻利维亚公共预算投资达61.79亿美元,是2005年的10倍之多。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贫困与贫富分化,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倾向于贫困人口(其中多为原住民)的政策,不仅为学生和孕妇提供助学金和社会津贴,还设立创业基金、提供小额信贷来扩大就业。玻利维亚城市登记失业率从8.5%降至4.02%,全国最低月工资增长近4倍。到2018年,玻利维亚贫困率下降近30%,降幅居拉美国家之首。
总的来说,莫拉莱斯的改革“疗效”显著,在拉美经济整体下行之下,玻利维亚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速可达5%以上,超过地区平均水平。
不止如此,莫拉莱斯为玻利维亚创造了多个“第一”:
第一次选举产生了“土著”总统;
第一次建立了一个原住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次摘掉了最贫穷国家的帽子,晋级为中等收入国家……
然而,治标容易治本难。
4、分裂,贫困之源
玻利维亚的局面,莫拉莱斯也掌控不住了。
玻利维亚经济和财政收入严重依靠资源。然而,我们在第一部分就提到过玻利维亚的资源和主要族群人口分布。
该国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省份,由此造成地区发展差异巨大,圣克鲁斯、贝尼、潘多和塔里哈4个东部省份较富,印第安原住民集中的其他地区相对贫穷。
(遭遇山体滑坡的玻利维亚西部贫民区)
资源国有化政策实施后,莫拉莱斯政府把资源税收归中央政府,主张重新分配国内财富,让东部援助印第安人聚居的贫困地区。
然而,东部富裕省份并不想背上这个沉重的“包袱”,要求从出口收入中得到更多的“分成”,或者实现立法和能源税收的自治。
这种与总统执政理念背道而驰的要求自然得不到回应。
此后,富裕省份分离倾向日益高涨,并试图以威胁独立的方式来阻止政府施政。2008年,圣克鲁斯省不顾中央政府的强烈反对,就地区自治问题举行公投;随后,另3个富裕省份相继效仿,投票结果均是赞成自治占压倒性多数。
莫拉莱斯政府不得不宣布建立拉普拉塔综合指挥部,以应对“东部边境的分裂分子”。时至今日,东部省份的分离倾向依然是威胁莫拉莱斯政权稳定的重要因素。
(要求自治公投的示威者在集会现场焚烧轮胎)
地方政府的分离倾向与族群的身份标签紧密相连。自西方殖民者踏上玻利维亚国土之日起,原住民印第安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就始终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
莫拉莱斯的保障印第安人权利的政策,必然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
而且,弥合民族/族群分歧是一个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虽然提升了印第安人的社会地位,却没能增加族群间的和解,反而激化了矛盾,导致斗争愈演愈烈。
莫拉莱斯执政期间,代表各方的政治势力针锋相对,成为政府施政的一大阻力。
其实,早在他上任之初,国内反对派政党就在新宪法制定问题上对其发难。议会投票之日,玻利维亚第二大党社会民主力量党的制宪代表缺席投票,并在苏克雷市组织大规模反政府示威。从筹备制宪大会到最终通过新宪法,莫拉莱斯花费了近3年的时间。
在后来的土地改革和地区自治问题上,反对党亦充当了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言人,鼓动东部省份的分离运动,阻挠土地改革和资源国有化政策的推进。
(玻利维亚防暴警察在科恰班巴逮捕抗议示威者)
在敌对政党的鼓吹下,玻利维亚的各类游行示威和抗议活动不断,时常演变为暴力流血事件……
在2015年中期选举中,首都拉巴斯和阿尔托、科恰班巴、圣克鲁斯等重要城市的市长职位已经被反对派占据;同年,又爆出“印第安人基金”腐败案,总计约680万美元的资金从国家的基金账户里流向私人账户,莫拉莱斯政府形象受到重挫。
脆弱的政局无法保障对国家经济发展有利的政策顺利进行,贫穷还未被根除,国家治理再次失效,反对派趁机坐大,社会动荡加剧。
5、古柯,“良药”还是“罪恶之花”?
对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两千多年的印第安人来说,古柯意义重大:
在祈祷和婚丧嫁娶仪式中,他们会用到古柯叶;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会咀嚼古柯叶或制作古柯茶来提神甚至治病;
最重要的是,古柯,是印第安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一家人在古柯地中劳作)
古柯叶是制造可卡因的主要原料。上世纪90年代,一批欧美毒贩将这里的古柯叶制成可卡因,转售至西方各国,从而赚取丰厚利润。
注:世界三大古柯叶种植区为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和秘鲁。
由此,玻利维亚被拉入了拉美毒品生产的“银三角”,成为欧洲可卡因的主要货源地。
(查帕雷的古柯叶交易市场)
莫拉莱斯与古柯的缘分很早就已经开始。他曾经创建了一个以古柯农、垦殖农和小农为主体的“人民主权政治工具组织”,后来还曾长期担任古柯农组织领袖。
2003年,在美国的反毒品政策压力下,玻利维亚大规模销毁古柯作物,莫拉莱斯参与了反对政府暴力压迫的农民运动,并获得了广大印第安农民的支持。
2006年执政后,他仍与古柯农组织保持紧密联系,并推出一系列保护古柯种植的政策,得到印第安人的支持。
实际上,莫拉莱斯政府的改革目标中明确指出:
“摆脱贫困的唯一途径就是发展可再生自然资源,古柯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资源。”
他主张实行“零可卡因”政策,严厉打击操纵权力和钱财的贩毒分子;同时,明确反对“零古柯”的做法。不仅如此,玻利维亚政府还多次提出古柯合法化,极大地刺激了毒品的种植和生产。
据该国官方统计,2000年到2010年,玻利维亚的古柯种植量翻了一倍多,达31200公顷;全国约有50万农民从事古柯种植和加工;以古柯叶贩运和贸易为生的不少于10万人,每年的外销入近10亿美元。
(2003年至2013年古柯种植情况)
古柯的大规模种植导致玻利维亚自然环境严重恶化。
按传统种植方法,古柯与其他作物间种在山坡的梯田上,需要使用大量的杀虫剂和化肥,被农药污染了的土壤污染了河流。
更要命的是,在圣克鲁斯的热带雨林里,隐藏着不少可卡因制造厂,附近的平坦地带就成了贩毒集团运毒飞机的“天然机场”。要知道,可卡因的提炼过程需要大量化学品——生产3公斤可卡因足以毁掉5公顷热带森林!
此外,由于没能从源头上制止毒品生产,玻利维亚的毒品问题在莫拉莱斯执政期内尤为突出。根据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的统计,玻利维亚不仅是世界上三大毒品生产国之一,也是秘鲁等国重要的可卡因中转地。
(全球可卡因主要贩运流程)
在跨国贩毒集团的控制下,秘鲁与玻利维亚边境地区的的的喀喀湖成为了运送可卡因的黄金水道。巴西方面表示,进入其境内的可卡因中有80%到90%是经由玻利维亚入境的。这些可卡因不仅满足巴西本地的消费,还会向大西洋东岸转运,最后提供给欧洲市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对玻利维亚的关注点从政治经济问题转移至毒品。玻利维亚就此成为美国“毒品战争”的重要地区之一。
为了不让可卡因流入自己境内,美国要求玻利维亚政府协助销毁古柯种植、围剿贩毒集团。
玻利维亚的配合给自己带来了每年6亿多美元的经济损失,大批古柯农丧失收入来源,社会冲突日趋激烈,反美情绪高涨。莫拉莱斯应时而动,在印第安人和古柯农的支持下获取政权。
因此,有美国学者认为,莫拉莱斯政府正是“美国反毒战争创造出的作品”。
6、支持反政府势力,谁是“幕后黑手”?
玻利维亚之乱,还不仅仅“乱”在自己人身上,从16世纪的西班牙殖民者开始,此地之事,向来不乏境外势力参与。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致力于“雄霸天下”的美国。
锡矿资源对于美国工业和国防均意义重大,玻利维亚的两大锡矿公司都在美国资本的控制之下。由于被抓住了经济命脉,在独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玻利维亚在对美关系中均处于劣势。
冷战中,为了“拉拢”玻利维亚,仅在1972年到1976年间,美国就给出了4700万美元军事援助的价码,足够玻利维亚装备5个军团!
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此后,奥万、托雷斯等人治下的玻利维亚也曾企图摆脱美国影响,然而,自己的问题没解决好,拿什么跟超级大国谈条件呢?
(手持古柯叶饮料的莫拉莱斯)
莫拉莱斯上台后,结束美国赞助的铲除古柯种植业计划,承诺古柯种植合法化,并反对美国军队和警察的干涉。
2006年,他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采访时就曾表示,“美国打算在反毒品战
争的借口下加大对拉丁美洲的控制”。
此外,莫拉莱斯还坚决反对与美国签署自贸协定,并将其视为“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复制品”。2006年,玻利维亚与古巴和委内瑞拉签署了“人民间贸易条约”,共同抵制美国支持的美洲自由贸易协定,维护当地小生产者和农民合作社的利益。
不仅如此,莫拉莱斯的国有化、土地改革等措施在保护土著印第安人权益的同时,也打击到了美国跨国公司。
(莫拉莱斯和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
莫拉莱斯执政期间,两国关系迅速恶化。眼看着玻利维亚渐渐“失控”,美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他们看中了玻利维亚的反政府势力,参与其反政府活动并在背后予以加持。
2008年,莫拉莱斯以煽动反政府抗议、干涉内政为由驱逐了美驻玻大使和美国毒品管制局驻玻利维亚人员,美国随后也将玻驻美大使驱逐出境。
美国依旧霸道,“邻居”们也没有“很闲”。
深居南美大陆腹地的玻利维亚,几乎同每个邻国都发生过战争,并且,一次次地战败、一次次地失去领土——独立初期,玻利维亚曾拥有2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如今却只剩下不到110万。
(1825年独立时和现代玻利维亚的疆域)
1883年,玻利维亚在南美太平洋战争中败于智利,临海的阿塔卡马省被割让给了智利。自此,玻利维亚失去了唯一的出海口,成为一个内陆国家。
此后一百多年,玻利维亚与智利始终因出海口问题而关系紧张。2013年,莫拉莱斯政府向荷兰海牙国际法院上诉,要求与智利谈判出海口问题,至今无果。
3年后,因两国边境地区的水资源使用问题,玻利维亚再次将智利告上国际法庭,两国关系持续紧张。
另外,近年来,因资源开发、边境移民等问题,玻利维亚与其他邻国的矛盾也时有发生,处境不太妙。
7、大厦再次将倾?
2019年10月20日,玻利维亚大选拉开此轮乱局的帷幕。
根据官方公布的投票结果,莫拉莱斯得票47.08%,高于主要竞争对手、反对派候选人梅萨10多个百分点。不出意外的话,莫拉莱斯将获得连任。
(玻利维亚前总统梅萨)
然而,以梅萨为首的反对派质疑此次投票结果,指责莫拉莱斯计票“欺诈”。在美洲国家组织的支持下,玻利维亚的反对派政党发动了全国性抗议。
随后,莫拉莱斯的支持者们也走上街头,双方爆发严重冲突,拉巴斯等主要城市均发生严重暴力行动,至今,已造成数十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为了平息冲突,莫拉莱斯同意重新进行大选。随后,军方和警方都相继倒戈、支持反对派,武装部队总司令卡里曼和警察总长马里斯卡尔甚至公开呼吁莫拉莱斯下台。
最终,莫拉莱斯被迫辞去总统职务,麾下副总统、参议院议长、众议院议长3人及数名立法机构成员相继辞职。
玻利维亚随后成立临时政府,由玻利维亚议会副议长阿涅斯任临时政府总统。
(玻利维亚警方和莫拉莱斯的支持者发生冲突)
始自10月的动乱,看似一出新戏,在台上“表演”的仍是些老面孔:
声称选举结果有诈的反对派领袖,正是14年前被群众游行赶下台的前总统梅萨;
组织示威游行的美洲国家组织,背后站着的是美国;
目前代行职权的阿涅斯,也是美国在玻利维亚扶植的代理人。
11月,临时政府任命了新的驻美大使,这是玻利维亚时隔11年再次任命驻美大使。
(阿涅斯宣布就任玻利维亚临时总统)
莫拉莱斯被迫辞职后,古巴、委内瑞拉、墨西哥纷纷站出来为莫拉莱斯声援,智利的态度则相对模糊,只是呼吁玻利维亚尽快在宪法框架下找到“和平民主”的解决方案。
当前,玻利维亚的新一轮大选仍在延期中,国际刑警组织却对流亡墨西哥的莫拉莱斯发出了“蓝色”通缉令。
玻利维亚的下一位“医生”是谁,尚不得而知。
不过,有一点很明朗:只要分裂之势未变、境外长手尚存,玻利维亚上空的阴霾就难以散去。
参考文献:
【1】曾昭耀《玻利维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2】[美]克莱恩著,董小川译《玻利维亚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3】文学《莫拉莱斯执政以来玻利维亚发展政策的特点与评析》|《拉丁美洲研究》,2016年第5期;
【4】姜涵《玻利维亚社群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评析》|《拉丁美洲研究》,2015年第5期;
【5】范蕾《玻利维亚的“社群社会主义”》|《拉丁美洲研究》,2009年第4期;
【6】袁东振《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特性——以玻利维亚为例》,载《拉丁美洲研究》2016年第2期;
【7】王珍《玻利维亚变天背后有美国黑手》| 环球网,2019.11.12;
【8】朱雨博《玻利维亚政局突变 恢复稳定难言乐观》| 新华网,2019.11.12;
【9】《玻利维亚国家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
【本文原载微信公众号“瞭望智库”,授权察网发布。原标题《这个国家又乱了!政变180多次,6位总统被暗杀,尸首被挂路灯上...又是美国?》】
附录:
王友明:拉美之乱与模式之争
2019-12-11 11:50:08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王友明
用“乱”字总结今年拉美政治生态的特征应该是恰如其分的:委内瑞拉“双总统”之乱尚未尘埃落定;玻利维亚左翼总统莫拉莱斯在骚乱中避走他国;阿根廷在左右再对决的乱象中迎来左翼重掌大权;“优等生”智利出现了近年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烈度最强”的骚乱。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拉美国家的历史与现实似乎在反复印证着这个认识的正确性。当外界要给智利过去几十年的新自由主义算总账时,新自由主义者是不会轻易认输的。他们一直认为,以“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为内核的新自由主义是经济效率和资本利润的“发动机”,其他模式无法比拟。他们坚信,新自由主义模式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智利很快会从危机中走出来,重新成为引领拉美的典范模式。
当然,不能因为智利骚乱就将新自由主义批得一无是处,但不可否认的是,新自由主义绝非治疗拉美经济社会发展痼疾的灵丹妙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无一例外地迅速产生了两极分化的结果,在拉美更是如此。正如著名学者阿尔贝尔所言,为了给经济强筋壮骨,就不惜造就一个两极分化的世界,这种代价得不偿失。
智利骚乱后,欧洲模式的青睐者难掩心中喜悦。但实际上,新自由主义在智利受挫并不反衬欧洲模式的高明和胜利。欧洲国家奉行的以“福利倾向”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秩序政策,一方面起到了拉平收入差距、调节阶级关系、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另一方面丰厚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了人们对国家的依赖性,淡化了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意识。所谓欧洲模式只是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注入国家控制与社会公平内涵后的一种具有折中性和平衡性的权宜体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自由竞争与国家干预、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无法破解“大政府”必然招致“弱市场”与“低利润”的宿命。尤其是当国家干预取得暂时成效时,人们容易过多相信国家干预“有形之手”与市场自发“无形之手”的相容性,而忘记了二者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事实,其结果进一步加重了对国家干预手段的依赖,最终导致适得其反的后果。
在拉美,学界除了经常讨论新自由主义模式和欧洲模式孰优孰劣外,近年来中国模式渐成热议话题。拉美学者认为,成就中国道路的要素之一是政局稳定,感叹在稳定政局之下“中国能制订那么多的五年计划,我们拉美有的国家连一年计划都难做到”。有拉美学者认为,中国模式已经不再拘泥于“大小政府之争”,而是追求“更聪明的政府”,即让市场在配置资源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拉美持续多年的模式之争在反复证明:世上既没有高出一等的发展模式,也没有一统天下的终极模式。发展模式是一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具有特征鲜明的发展体系,模式之间只能结合国情相互借鉴而非盲目移植。发展模式优劣的铁律是: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