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政策是好的下面的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实事求是、辩证法、螺旋上升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
曼德拉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上面的政策是好的,下面的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
2019-11-28 09:28 来源:半月谈
导读
群众有没有获得感是检验一项政策成效的最终标准。人们常说,上面的政策是好的,下面的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这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并不能完全概括一项政策出台后,群众没有获得感的原因。
半月谈记者近期分赴福建、四川、广东、海南、山西等省份展开调研,了解基层政策落地情况,从具体案例剖析从政策制定出台到落地见效的全过程,梳理影响群众获得感的种种梗阻。
政策制定梗阻:
不接地气、太过教条、治标不治本
一些部门或地方在政策制定前对基层情况调研不深、了解不够,有些政策治标不治本,或是为了创新搞“新概念跑车”,以上种种,皆因政策本身“先天不足”,致使政策无法落地,群众难有获得感。
采访中,有基层干部说:“负责政策制定的领导专家们,制定政策前要多到基层走走,到生产一线实地考察一下,听听老百姓的意见,不要坐在办公室里定政策。”
——有的政策不接地气、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刀切”。
为保护海洋渔业资源,从2017年起我国北至渤海湾,南至北纬12度的南海,开始施行最严格的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渔民普遍为休渔制度叫好,但认为目前的起始时间不接地气,存在“一刀切”。
“去年4月,我看到一个码头上堆满了小鱼,只有小指头那么大,也不能上市,只能当饵料,看着眼泪都要掉下来了。”福建省一位渔民对半月谈记者说,闽南渔村有俗语“清明谷雨,大鱼小鱼当母亲”,指的是4月前后大多数鱼类就开始怀孕、产卵,如果5月才开始休渔就太迟了。
“从北到南,休渔海域的跨度近3000公里,其间数千种海洋生物的产卵期生长期都不一样,但休渔的开始时间都是5月1日,明显不合理。”当地一位渔业协会会长认为,应根据各地鱼类重点繁殖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休渔时间,保护幼苗,如台湾海峡附近的休渔期应为4月至7月中旬为宜,他曾经也向农业农村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没有得到回应。
——有的政策制定太“教条”,附加门槛不切实际。
9月初,半月谈记者来到南方一山区县的吊瓜产业扶贫基地,看到一片示范园区的瓜棚用的是粗粗的水泥柱子和钢管架子,老百姓自己家的瓜棚用的都是竹子材料。园区负责人坦言,从成本和效益上考虑,实际上用竹子材料就足够了,为了拿到示范园区的补贴,企业才用了成本较高的材料。
“沿海风大,尤其是可能遭遇台风直接袭击的地区,才需要这么粗的水泥柱子。我们这儿是山区根本用不上。但政策规定了,要拿到示范园区的补贴,就得按统一标准做,实际上验收完就没用了。”一位村主任说,有的政策太“教条”,还要求供水系统自动化、电脑控制温湿度等,造成不少浪费。
——有的政策为创新而创新,搞“新概念跑车”。
“区里要打造特色党建品牌,什么‘红色联盟工作法’‘12345工作法’,一套一套的。”东部某省基层干部说,上级部门热衷于搞一些新提法、新政策,实际工作内容和方式并没有什么改变或创新,其实是包装材料、玩概念。
2017年上半年,半月谈记者曾在南方某县级市调研,市里刚出台一项“创新”政策,相关内容几乎全市的干部都能背下来。可当2018年记者再去该市调研时,当地已因此项“创新”实在无法施行,换了新的政策。
粤东某地为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农业,大搞新“政策项目”,要求每个乡镇打造一个上百亩农业基地,每个村要打造一个50亩连片农业基地。“一些镇村原有基础比较差,且不少是边远山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里多是老弱病残,搞这么大的农业基地谁来经营?”当地一副镇长表示,这一政策“创新”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难以推行。
——有的政策治标不治本,引发群众不满。
近年来,教育部门陆续下发数十次“减负令”,以期减轻学生负担,然而却出现了一个较为尴尬的场面:校内减下去,校外增上来。
许多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因此而加重。为了解决校外补习机构带来的课后负担,教育部门又针对校外培训下了“减负令”,试图遏制校外补习机构的生长。然而家长依旧不领情:不补课怎么快速提升学习成绩?不补课难道任由孩子考低分上职校?不补课如何考上理想的大学?
许多家长认为,仅仅文件减负只是治标不治本。他们呼吁教育部门“要深入去研究学生负担难减的原因,从根源上治理学生负担重的问题”。
来源:《半月谈》2019年第22期 半月谈记者: 林超 李雄鹰 卢宥尹 赵叶苹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