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评制点评台媒绿操作反渗透法剑指蓝候选人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实事求是、辩证法、螺旋上升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
曼德拉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台媒:绿操作反渗透法 剑指蓝候选人
2019-12-31 09:48 星岛环球网
“立法院”今天上午召开院会,将通过反渗透法草案,警方如临大敌,已在周边全面管制进出。(中评社 倪鸿祥摄)
星岛环球网消息:中评社香港12月31日电/大华网路报今天时评说,距离2020年“总统”大选不到两周就要投票,民进党急着要在2019年结束前通过“反渗透法”,如此仓促立法,究竟为了什么目的?问题的答案,绝不只是针对所谓“境外敌对势力”而来,赢得胜选才是民进党的第一考量。
民进党于2016年再次执政后,由于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识”,双方政治对话即告中断,加上蔡迎合美国印太战略,一面倒向美方,造成美中台三边平衡互动被破坏,致使两岸关系逐步走向严峻对立的局面。
在这种背景下,蔡英文玩弄“反中”策略,巩固其政治权力,早已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这也就是说,民进党推动“反渗透法”的立法,将大陆列为所谓“境外敌对势力”,从2016年上台后,或2017年、2018年就可以大搞特搞。
然而,今(2019)年11月27日,民进党“立院”党团提出“反渗透法”草案,28日民进党召集委员在“立法院”内政委员会举办公听会,民进党党团29日在“立法院”会变更议程,跳过委员会审查程序,决定径付二读。
值得注意的是,蔡英文于12月14日下令,2019年最后一次“立法院”院会,即31日的院会一定要通过“反渗透法”。尽管此举引发台湾社会议论,各界反对声浪四起,但蔡仍执意推动立法,甚至在29日“总统”候选人辩论会上再次强调要过关。
从11月27日到12月31日短短三十四天内,民进党就要通过高度争议的“反渗透法”,显然跟蔡英文选举的战略与战术有关。在战略上,操作这项法案,无非是强化大陆对台湾步步进逼的攻势,营造有利于打“反中”牌的氛围。
至于战术方面,民进党力推“反渗透法”,似有意在法案完成立法后,由检调单位宣布“查获”几个案例,并展开搜捕、传讯等“侦办”行动。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印证“反渗透法”有其必要,另方面则能够左右整个选情的走向。
换句话说,民进党急着在选前通过“反渗透法”,对抗所谓“境外敌对势力”是假,打击在野的国民党及其候选人,乃至蓝军支持力量是真。这是标准的选举操作,如同2004年“总统”大选投票前,寻求连任的陈水扁发生“两颗子弹”事件。
也因此,“反渗透法”完成立法后,不排除可能会发生下列情事:检调单位掌握到“境外敌对势力”透过某企业、某团体、某媒体交付政治献金给某国民党候选人的情资,并已对该候选人或该企业、团体、媒体展开侦办行动。
果真有类似情事,对此次大选的选情,必然造成的冲击,难以估算其效应。就算是最后查无实据,根本没有这一回事情,恐怕也是要等到选举结束了。届时,原本可望当选者反而落选,要恢复其权益将是漫漫长路。
民进党为求胜选,一向是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过往有太多的例证了。所以,韩国瑜及国民党必须及早备战,因应“反渗透法”通过后的各种攻势,民进党若真有行动,务必在第一时间就立即回击,并揭穿绿营的面目与用意才是最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