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陈小鲁文革后婉拒杨尚昆的关照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实事求是、辩证法、螺旋上升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
曼德拉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揭秘:陈小鲁“文革”后婉拒杨尚昆的关照
2013年09月13日09:04 来源:北京青年报
如果陈小鲁想走仕途,还有不少升迁的机会。1985年,他从英国回国,到北京国际战略问题学会任研究员。一次,军委副主席杨尚昆特别对他说:“你对工作有什么想法?要不要换个地方?”
陈毅之子陈小鲁为文革批斗校领导道歉
8月20日,陈毅元帅之子陈小鲁反思“文革”的道歉信出现在网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在此背后,则是陈小鲁本人的跌宕人生。
“文革”中周恩来安排他出京
“文革”开始的1966年,陈小鲁是北京八中的高三学生。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他是红卫兵的代表人物。他以北京八中红卫兵的名义,发布过“解散民主党派”的通令;他组织的西城区纠察队,被“中央文革”打成了“反动组织”。而他在道歉信中表示,“作为当时八中学生领袖和校革委会主任,对校领导和一些老师、同学被批斗、被劳改负有直接责任”。
1967年2月16日,中南海怀仁堂发生了震动全国的“二月抗争”,陈毅、谭震林等向陈伯达、张春桥等人发难,却被定为“二月逆流”。之后,陈毅的家人开始受到冲击,其中陈小鲁的处境最为艰难,谣言在全城四起,“有人说我杀了人,有人说我携款潜逃”。1968年4月,西单商场出现爆炸事件,“炸中南海”的传言弥漫北京城,各种传言指向陈小鲁,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中央文革”想抓陈小鲁,找了人秘密搜集他的黑材料,希望从中找出整陈毅的证据,不过没有找到。这时周恩来出面,把他安排到沈阳军区所属的一个部队农场去劳动锻炼。
1976年5月,已经是团政治部主任的陈小鲁,打报告提出调回北京。他已在1975年成家,妻子是粟裕的女儿,叫粟惠宁,在北京的总装备部工作。提出调动的理由是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真正的原因却是:当时,他所在的团是军区“学习小靳庄”的典型,而小靳庄是江青抓的点,他要主管“批邓”和“学小靳庄”,他不愿意。
“文革”后婉拒杨尚昆的关照
如果陈小鲁想走仕途,还有不少升迁的机会。1985年,他从英国回国,到北京国际战略问题学会任研究员。一次,军委副主席杨尚昆特别对他说:“你对工作有什么想法?要不要换个地方?”他说:“谢谢杨叔叔,我在这里挺好的。”中国第一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也对他说过:“欢迎你到证监会工作,司局级的职务任你选择。”陈小鲁也谢绝了。
或许是在看到了父辈在政治风云中的浮沉之后,陈小鲁想尝试另一种生活,到体制之外去寻求一个“自由之身”。他在1991年转业,之后就下海了。在商海里,他涉足过多个领域,退休后仍然有许多社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