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钓吴国桢年轻时读马列读鲁迅作品的台湾人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实事求是、辩证法、螺旋上升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
曼德拉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保钓”者吴国桢:读马列鲁迅作品的台湾人
2019-10-13 08:21 星岛环球网
记者/宋春丹
吴国祯 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台盟中央原副主席。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国祯:“保钓”情结的历史价值
发于《与共和国同行——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团结合作70年纪念专刊》
1970年,23岁的吴国祯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毕业,到金门岛服兵役,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台湾。
直到今天,金门“凄凉”的炮声在吴国祯耳畔依然清晰。金门与大陆之间的海面潮起潮落,波光潋滟。他当时想,如果没有战争,这样美好的景致本应由人们在旅游时自由享受。
第二年初秋,吴国祯赴美留学。他抓住了一次将追求和平的愿望付诸实践的历史机遇。
“保钓”
二战结束后,美国代表联合国托管琉球群岛。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单方面宣布,将把钓鱼岛连同琉球群岛交日本管辖。
那时,在美国的留学生以台湾学生为主。台湾留学生的不满情绪极为高涨,美国主要大学的台湾留学生纷纷成立“保卫钓鱼台行动委员会”(注:“钓鱼台”为当时台湾叫法)。吴国祯就读的俄克拉荷马大学的台湾留学生也成立了“保卫钓鱼台行动委员会”。
在9月3日至5日的安娜堡会议中,五项决议经逐项讨论后均获得通过。在表决第五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决议时,过程十分激烈,赞成者117票,反对者112票。
会议的结果是,保钓运动分裂成三条路线:第一条左派路线,或叫中国统一运动路线;第二条右派路线,主要由支持国民党政府的人组成;第三条是中间自由派路线,既批评国民党,也批评共产党。
吴国祯是中国统一运动路线的骨干,他认为两岸存在的对立只是政治方面。这一派是少数派。
那时,国民党在台湾封锁来自大陆的消息,将鲁迅、茅盾、巴金等作家的作品都列为禁书。在美国,吴国祯开始苦读在台湾从来没有见过的书籍,从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作品到经典马列著作,还有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等。他开始憧憬大陆,想去认识大陆。
旅居京华
1971年,中美关系开始解冻。9月25日,李我焱、王正方、王春生、陈恒次、陈治利等5名台湾学生组团从纽约前往北京。周恩来接见了他们,从晚上10点一直到凌晨,足足谈了6个小时。这是1949年以来中共最高领导人与台湾学生的首次见面。
吴国祯认为,这5名台湾学生可以说是两岸关系的破冰者。随着局势发展,台湾的家长也借探望孩子的机会到美国,再绕道到大陆,通过这样的渠道回大陆探亲。
1975年3月,28岁的吴国祯摆脱了台湾当局在海外留学生中发展的“眼线”的盯梢,到纽约和朋友会合后,一同前往大陆。他们一行共7人,都是台湾人。
飞机越过新疆的喀喇昆仑山时,山川的雄伟让吴国祯至今难忘。这是他首次踏上大陆领土。
在北京的头几个晚上,吴国祯一直睡不好,几次因为梦到被捕坐牢而惊醒。他的这一举动在当时的台湾犯的是死罪。他说:“去了大陆,就准备好这辈子没有回台湾的路了。所以说,那时我们的决心是很大的。”
旅行团7人用两个多月时间走访了东北、陕北、西安,路过河南、湖北到湖南,还去了南京、无锡、苏州、上海。一路上,吴国祯记了整整一大本笔记的见闻,拍下近千张照片。
一些县城的面貌类似吴国祯小时候待的花莲。4月到江南一带时,正遇上杏花春雨,如唐诗宋词所描述的一般美不胜收。那时的大陆几乎没有工业污染,人们知道他们是留美台胞后都异常热情,他们所到之处,都被一种淳朴的氛围包围。
1976年,吴国祯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化学系毕业,获博士学位。在中国驻美国有关机构帮助下,他获得了到北京工作的批准。
1977年6月,他在旧金山一家旅行社买了机票,准备飞夏威夷、东京,从香港入境大陆。旅行社老板告诉他,持单程飞港机票,却没有离港机票,在入港时会受到港英移民局注意,就帮他买了一张从香港飞台北的机票,并表示不收费,到香港后把机票寄回即可。吴国祯与这个老板素昧平生,对于他的关照,一直感念。
吴国祯被安排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光谱学。那时华侨政策是“来去自由”,后来部分到大陆的台胞因各种原因离开。吴国祯的工作、生活条件也很艰苦,一个月工资89元人民币,冬天总是吃大白菜。即便如此,他下定决心留在大陆。
家人并不理解他的选择。当时大陆“文革”刚结束,百废待兴,而台湾经济则已居亚洲前列。吴国祯先后就读于建国中学、新竹清华大学等名校,又留学美国,在家人看来本来可以有大好前途。
1978年起,吴国祯开始参与国家发展和统一的建言献策,先后在全国政协、全国人大担任委员和代表,还参加了第五届到第八届台湾省人大代表团。
1988年9月,经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有关人民团体共同发起的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在北京成立。吴国祯和钱伟长、程思远、侯镜如等知名爱国人士、民主党派领导人一起被推举为筹备组负责人。成立之初,统促会实行共同会长制,吴国祯是会长之一。1997年起,他开始担任全国政协常委,同时任台盟中央副主席。
吴国祯到大陆后,和一位北京姑娘结了婚。1987年,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吴国祯在台湾的亲属才获准到北京看望他。
1993年12月,吴国祯终于被台湾方面允许回乡。这是他阔别22年后第一次回乡,探望父亲。那时,他的母亲已经去世。
以史为鉴
1995年,吴国祯到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2010年,在他的提议和呼吁下,清华大学图书馆成立了“保钓资料收藏研究中心”,吴国祯受聘为中心顾问。截至2014年9月,清华大学图书馆已著录“保钓”特藏资料共计14727册、件,成为“保钓”资料收集最齐备的单位。清华大学图书馆还开展“保钓、统运”口述历史工作,吴国祯积极联系当年的“老保钓”人士参与访谈。几年下来,累计访谈“老保钓”七十余人,视频记录约一百小时。
2012年,中日钓鱼岛主权归属争端日趋尖锐,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保钓”资料成为专家学者捍卫中国领土主权的重要资料来源。
2008年、2009年和2014年,吴国祯连续在“两会”上递交提案,建议在国家博物馆建立长期的台湾史实展,将藏于清宫的涉台文献、国民政府在重庆准备接收台湾工作的文书等展示出来,以撼动台湾访客的“心怀”。
在吴国祯看来,除了“台独”势力和社会“反中”氛围的影响,台湾社会和青少年历史观的缺失,是造成国家和民族认同扭曲的重要原因。
从记事起,吴国祯就接受“反共”教育,直到赴美留学,他才从国外材料中接触到中日甲午战争以来的真实历史,对“四一二政变”、中共抗战、皖南事变、国共内战等有了新的认识,了解了台湾问题的形成始末。
2012年,吴国祯开始在台湾《两岸犇报》上开设“荷清苑书简——与台湾青年朋友的通信”专栏,与台湾青年漫谈生活、学习、两岸关系,并结集成书在台出版。
他在2014年的一封信中写道:历史的借鉴就是使你能从古今中外的经验里面吸取一些可以超越自己局限的东西,这就是智慧了。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