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愚 港独思想泛滥香港基础教育难辞其咎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实事求是、辩证法、螺旋上升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
曼德拉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王若愚:“港独”思想泛滥,香港基础教育难辞其咎
王若愚 自由撰稿人,香港问题观察者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若愚】
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塑造什么样的青年。香港回归20年来,“港独”思想屡屡冒头,一些大学校园几乎成了“武斗”主战场,很多学生涌上街头,甘当“反中乱港”急先锋。深究其中缘由,香港基础教育难辞其咎。
1.对这本涉嫌播“毒”教材,媒体和教联会接连发声批判
9月8日,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发表《要求龄记出版社修订通识书偏颇内容》的声明。声明中提到,由龄记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初中新思维通识单元2:今日香港》(第二版),当中第三章“香港的政治制度”及第四章“法治和社会政治参与”,不但取材粗疏,内容亦存在偏颇,容易误导师生错误理解香港的政治、司法及社会情况。教联会特此呼吁通识科老师运用专业判断,小心使用。教育局应检讨现时教科书的审批制度,该出版社亦应尽快就相关内容作出修订。
那么,这本教材到底有哪些内容“不但取材粗疏,内容亦存在偏颇”?此前,香港《文汇报》、HKG报对这本教材进行了大起底。笔者稍加概括,大概有这么几点:
一是唱衰“一国两制”。该教材在第39页提及“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时,引用了表情愤怒的“律师”的意见,称“全国人大常委会曾就居留权和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等进行释法,近来更出现第五次的释法。缺乏监督机制令执行《基本法》过程易偏向‘一国’多于‘两制’,令我对香港的前境感悲观!”又引述怀抱小孩、愁容满面的“市民”的说法,称“中央政府近年常介入香港事务,令我对“一国两制”全失信心!长此下去,我会考虑移民到外地生活!”另一方面的立场,则仅引用了“政府”指会坚守“一国两制”原则。这样的内容编排,被网民批评会引导学生对“一国两制”的发展丧失信心。
不同持份者对“一国两制”的看法(图来自香港网友,下同)
二是美化“占中”。该教材就普选行政长官的争议,配用的图片是大批民众手持“我要真普选”横幅、发出怒吼的形象,配文中着重介绍了“公民提名”,且说明基本法未有列明和定义特首必须具备“爱国爱港”的要求,有意营造出市民与中央及特区政府的对立面。第65页解释“公民抗命”时,以“占中三子”之一、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为例子,将戴耀廷发起“占中”的目的进行美化、洗白。
三是激化两地矛盾。教材介绍内地、香港两地在融合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矛盾冲突时,将内地游客一棍子打死:指责“自由行”带来大批水客、抢购奶粉,打扰市民日常生活;“内地游客随街便溺、不排队、无礼貌,更是无日无之,令香港人无名火起。”此外,配图是香港人在足球比赛中打着“香港人撑香港队”的横幅,嘘国歌的场面。
试想,年幼的初中生天天接触这种教材,心里会对内地人形成什么负面印象?教材对身份认同的“通识教育”仅止于香港本土,未适当触及国家层面,一些年轻人由此更易受“违法达意”“香港人优先”等思潮裹挟,乃至加入“港独”阵营,似乎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了。
好在,这本教材,只是香港众多通识教材中的一本,并不能代表全部。笔者查询龄记出版社的网站,上面注明“现约为50间中、小学印制书单及供应课本予其学生”。相较于香港的中小学数量,这并不算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那么,为何这一涉嫌“播毒”的教材可以堂而皇之地走进中学校园?香港基础教育的现状又该如何准确评判呢?
2.一个基本的判断是,基础教育的主导权并未完全掌握在特区政府手中
在全面、深入分析香港基础教育的历史和现实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在港英政府高明的“光荣撤退”战略影响之下,香港基础教育的主导权并未被特区政府完全掌握,一些中学校园已然成为“新世代反叛者”的培训基地。
其实,香港政府对教育是真舍得投入的,大量真金白银砸进教育领域。香港教育经费宽裕,教育投入逐年增加,2017年教育开支预算为826亿港元,在政府开支总额中占比17.7%。教育投入中,小学教育占22.6%,中学教育占34.4%,专上教育占27.3%,其他教育项目占15.7%。
与内地以政府主导办学不同,香港的中小学办学主体更加多元,这从中小学的校名就能够看出来。
1971年9月30日颁布实施的香港《教育条例》,赋予了社会团体的办学权利。但在港英政府有意识地引导下,西方宗教团体成为办学的主体。回归后,《基本法》明确“宗教组织所办的学校可继续提供宗教教育,包括开设宗教课程”。
在2016∕2017学年,香港575所小学中,由基督教、天主教主办的共有309所,占53.7%;506所中学中,由基督教、天主教主办的共260所,占51.4%。佛教、道教在香港虽有100多万信众,但传播儒、佛、道等中华传统宗教的小学只有33所,仅占5.8%;中学只有37所,仅占7.3%。
嘉诺撒圣方济各学校,校友有林郑月娥、容海恩等人士
与此同时,作为政府主导教育事业的专门机构,教育局的相关权力被其下属的考试及评核局、教育统筹委员会等机构层层分化瓦解;各所中小学也有很大的办学自主权,常常也不会受教育局规制。
2005年1月1日,新修订的教育条例,在中小学位新创设了“法团校董会”,负责学校的管理,包括校长的遴选,这就进一步摊薄了特区政府对学校的掌控能力。可以说,特区政府在教育事务上的地位和管治能力是不强的,这从2012年“德育及国民教育科”在教师和学生团体的联合抵制下永远搁置,就能看得出来。
香港的基础教育政策是这样的:小学6年,主要学习中文、英文、数学、科学教育、科技教育、个人社会及人文学科、艺术、体育8科。初中学生则需要学习中文、英文及数学3个主科,以及综合科学、地理、历史、中国历史等学科。高中课程,包括中文、英文、数学、通识教育4个必修科目,以及甲乙丙3类选修科目,其中中国历史被列入选修课。高中结束后,考生参加香港考试及评核局主办的中学文凭考试,即香港版的“高考”。
通识教育是香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初引起广泛争议的龄记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今日香港》,即是通识教育的教材之一。按照“通识课”的课程纲目,它涵括经济、文化、历史、语言、科学诸多范畴,分析手段既有质化的,又有量化的,几乎就是一门微缩的本科社会学。可以说,这门课的优点就是知识面广阔,缺点就是太广阔,以至于老师都不一定能全部掌握。在很多时候,这就成了学校和老师进行自由发挥的一个重要阵地了。
学校的政治立场和教师的政治倾向,在通识科上产生的影响最为明显。在香港鲜鱼行学校,率先于2012年推出国民教育科,并开放给学生家长和媒体旁听,以此回应社会关切。在一些传统爱国爱港学校,通识教育内容有很多是关于内地的正面信息,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内地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并举行升国旗、唱国歌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祖国的归属感。
但也有一些学校,有意识地选用内容激进的教材,一些老师把通识科作为个人政治表演的舞台,把自己的政治观点强行灌输给学生,甚至鼓吹仇视内地、激化两地矛盾,对学生进行“政治洗脑”。这几年,在香港的报章上多次出现通识科教员大肆传播“公民抗命”、“我要真普选”观点的新闻。在受到社会批判时,这些老师往往以“言论自由”为挡箭牌,教学活动未受任何影响。
与此同时,很多媒体也开办了通识教育专版、专栏、网页,向中学生介绍时事知识以及解读的方式。媒体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件往往会得出截然不同的解读,这让有些学生看了,也会晕头转向,不知道该听谁的好。
香港政府对通识教育的主要引导,就是制定了《通识教育科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规范了通识教育的课程目的、主要内容和考试方式,各出版社基于《指引》编印教材,各学校自行选定教材。但教育局对各学校的教材选择、授课组织缺乏有力的领导和监管,有时也会放任自流。
对于一些劣迹斑斑、缺乏基本职业操守的教员,教育局也拿不出什么办法。
2013年,香港女教师林慧思在旺角街头用英语及粤语粗话轮番辱骂正在维持秩序警员,并因此出名,被右翼媒体大肆吹捧。事后,香港教育评议会副主席何汉权认为,林慧思爆粗辱警属不恰当行为,应向涉事警员道歉,香港家长联会也对林慧思的这一行为表示强烈不满,但黄不但拒不道歉,还表示绝不会辞职。
今年7月,香港“教育人员专业操守议会”发信,裁定她4年前的行为违反教师守则条文,教育局专门致函通报这一结果。没想到,这位老师不但没有丝毫悔意,在网络直播中辱骂前教育局长,还对因“宣誓风波”而被撤职的刘小丽进行声援。
3.考试这条指挥棒,把学生们引向何方?
既然教育局的《指引》、学校和媒体都试图引导学生的通识教育,却都不能发挥决定性作用,那么,中学生文凭测试的命题权和评判标准,就成了最有力的指挥棒——它指向哪里,考生自然就会按照那个方向去组织语言、迎合考官的观点。毕竟,谁不想考个高分、读个好大学呢!
遗憾的是,香港考试的命题及判卷权力,基本被所谓的“民主派”、或者支持“民主派”立场的人士掌握,于是乎,想在通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一个不错的办法就是骂政府,骂得越凶或许得分就越高。
比如在2014年通识科考试中,问及港府治港的困难是什么,高分答案是“政府缺乏认受性和合法性,公众不认同和不尊重政府”。2016年通识科考试,其中一题以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主和竞争力的关系为议题,高分答案是特首选委会和立法会选举缺乏民主,致使政府被个别团体支配,而这也影响了政府的竞争力。
正是由于考官太过明显的政治倾向,在建制派的强烈抨击及左翼报章的批判下,2017年香港通识科考试不再设政治考题,类似“立法会拉布”、“特首缺乏广泛认受性”这样的“大热”题目,今年没有在考题中出现。
有趣的是,今年9月1日,香港考评局特地在《信报》刊登文章,就通识科存在的广泛争议进行回应。其中,第六个疑问是,“通识考试的题目导引学生批评国家和香港特区”。对此,考评局答复说,因为课程设有相关单元,所以通识科考试会涉及与国家和特区有关的试题。再者,课程内容以探讨问题形式编写,教师和学生以探究方式教授和学习,故试卷也须提供议题探究的开放型题目。考生在作答时自由表达观点和提出恰当的论证,也是符合课程和评核的规定和要求。
也就是说,考评局认为对中国政府、特区政府的相关考题是开放性议题,学生的回答只要能够自圆其说,都在认可范围之内。但蹊跷的是,他们给出的标准答案,往往都是批判政府的。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历史科”在香港高中列为选修课,近年来选修学生数量在24堂选修课中排第8名,比例在一成左右,且途中有30%左右的学生退修。2015年报考人数为6430人,2016年为6356人,2017年为5924人,呈现出持续下降的态势。
在中国的领土上,中国历史居然是学生的选修课,学习人数不足一成,那么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对祖国有多深的了解、能产生多深的感情,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来。
4.好在,一些积极的措施正在采取
对于香港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种种乱象,中央始终高度关注,特区政府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工作。特别是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香港特区政府也正视尖锐问题,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推出。
首要的是加强基本法教育。
5月31日,香港教育局公布《中学教育课程指引》拟定稿,其中建议学校在现有的初中中国历史、生活与社会、历史及地理等科目中,涵盖共51小时《基本法》教育。其中,初中中国历史科目必修内容中涵盖24小时的《基本法》内容,生活与社会科目为15小时。此外,初中非必修的历史及地理科目也可以分别提供10小时及2小时《基本法》相关内容。
同日,教育局向全港中学发通函,介绍最新的《指引》。据了解,《指引》中提出了多项主要更新,当中强调价值观教育对学校课程至关重要,学校应使学生了解《基本法》,以加强他们价值观的培育。
再一个是强化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教育。
教育局于2016年10月展开了修订初中中国历史科课程的谘询,建议课程古今并重,政治史与文化史兼备,使学生可以全面及立体地认识国家历史,以优化中国历史教育。为推动中国历史和文化。
2017年开始,教育局将加强师资培训,并向每所公营及直接资助计划小学和中学分别发放10万及15万元的一笔过津贴,合共约15亿2500万元,以支援小学常识科、中、小学的中国语文、中国历史及中国文学的教师改善教学,以及让中、小学生能够欣赏及承传中华民族的卓越精神与文明。
还有,就是强化国民身份认同。
教育局局长杨润雄此前接受专访时称“国民教育一定要做”。他明确指出“我们是在香港的中国人”,未来会想办法加强青少年对国家的认识和认同,将适时加强推行,但强调不会设硬指标。
通过对基础教育的系统性拨乱反正,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国民身份认同,彻底斩断“港独”向青少年群体蔓延的黑手,是香港基础教育必须要完成的一项工作,也可以说是教育领域去殖民化的一场硬仗。
要想打赢这场“上甘岭”,离不开这么几条:强化政府管治能力,拥有教育话语权;壮大爱国爱港力量,在教育主体中占据主流;强化师资力量培养和监督,把害群之马剔除出去;系统谋划教材建设,修正谬误;大力推广普通话,定期开展升国旗、唱国歌活动,等等。
唯有如此,香港的长治久安才能真正从娃娃抓起,回归后成长起来的一代成为“港独”生力军的困局才能得到有效根治。当然,这也需要包括内地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