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评制点评郭台铭为什么敢爽约特朗普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实事求是、辩证法、螺旋上升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
曼德拉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郭台铭为什么敢爽约特朗普?
康斯坦丁[原创 2019-2-24 22:20:22]
自从郭台铭宣布在美国投资100亿美元以来,他和美国总统的关系就“看上去”比较亲密了。特朗普当着全世界的面儿,盛赞郭台铭是最伟大的商人之一,同时,强调富士康之所以能来美国投资,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当了美国总统,而郭总裁也用非标准的英文表达雄心壮志:美国一直没有大型液晶面板的生产基地,我们将会改变这一切,但显然,富士康在美国的建厂进度并不顺利,媒体经常曝出“投资停滞”的新闻,以至于,特朗普要亲自致电郭台铭督促其加速投资。基于老郭的斡旋能力,富士康的回复大方得体,但可以预见的是,新建厂房绝对不会如“新建文件夹”一样简单,双方都需要点耐心。
平心而论,郭台铭和富士康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非常“特别”的存在,他本人可以比肩库克、孙正义、马云、王石等等,却雇佣着大批的农民工和其他基层劳工,规模之大前无古人,难有来者,而且因系统流程设计得非常完善,对工人的技能要求非常低,这也是为什么地方管理者对富士康非常热情,因为只要富士康落户,就是妥妥的就业机会和产值。
有钱任性,郭台铭为什么敢爽约特朗普?
事实上,特朗普之所以和郭台铭交好,盛赞其是最伟大商人,最主要是看中了富士康投资带来的就业机会和产值贡献,以及对周边消费的拉动能力。美国人相对比较实际,懒得做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中国地方管理者的做法则更加暧昧,如一些职位不低的管理者,甚至会拎着饺子,专门跑到郭台铭下榻的酒店,洽谈业务和投资,当然,最现实的诚意还是在土地、税收、关务、人力招募上的优惠,经过大概三十年的努力和挣扎,郭台铭和富士康高管都已经习惯类似的合作模式,经验丰富,甚至有传言郭台铭要竞选台湾管理者,可以看出,他们对当地社区经济的影响力非常大,即便到了美国,同样如此。
富士康在美国投资建厂也是同样的逻辑,各取所需而已,但进度之所以出现波折,还是源于操作面的问题。首先,富士康最重要的客户苹果,业绩下滑,订单减少,郭台铭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花费在“挽救主营业务”上,美国的事儿自然会受到影响;其次,任何一座制造工厂的建立,都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建立,如富士康在郑州、成都等地建厂,本质上是建立了一座新城,包括生产车间、住宿、餐饮、娱乐,安全网络,甚至网吧的电脑数量不足,都能影响日常出货,显然,在美国建厂也会遇到同样问题,甚至比中国大陆更加麻烦,这些麻烦都需要花时间解决,还有,威斯康辛州承诺30亿美元的补贴,即便是在中国大陆,凑齐如此巨额的补贴也非常不容易,何况是民主化程度更高的美国,他们想花点钱修个地铁都要公投好几年,更不要说补贴一个中国制造商。
此外,制造工厂,特别是电子制造厂,稍微不注意就会引发环境问题,而且电子物料经常以“保税进口”的方式购买,这些都涉及非常复杂的审批,在权力相对集中的中国大陆,审批手续也要半年以上的时间,在美帝这个流程更加冗长,加之,配套周边设施的进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的schedule,在经济寒冬内,投资必须谨慎!
总之,郭台铭看上去有点爽约特朗普,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就像“十月怀胎”,必须要经历足够的流程和周期,谈不上什么“敢不敢”的,况且,特朗普也是商人出身,他深知商界的残酷,从这个角度讲,他应该和郭台铭有同理心,况且,士农工商的排序,自清朝以后正持续发生变化,按照“谁有钱有牛”的逻辑,优秀的商人在任何环境中,都是C位。
制造难回,谁抢走了美国人的饭碗?
按照最早的规划,郭台铭将会投资100亿美元,创造13000个岗位,如此数字对于威斯康辛州非常具有诱惑力,要知道,这片土地早先是美国重要的经济重镇,但随着重工业衰落,它们也变成了所谓的“铁锈区域”,地方管理者和普通员工都需要“订单”,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显然,富士康并非真地爽约,只是逐渐发现人力招募实在太困难,愿意从事基础组装的劳动者日益减少,其实,富士康在德克萨斯州早就有一些小型的手机组装厂,雇佣的员工大都是越南、非洲、叙利亚移民,生产效率比之中国大陆要差上一大截,而真正的美国白人虽然面临失业的风险,但养尊处优已久,对薪资要求非常高,这些状况同富士康的经营理念有着很大的冲突。在如此背景下,要想创造13000个岗位几乎是天方夜谭,更尴尬的是,合同规定:只有创造的岗位数量达标,郭台铭才能拿到补贴。
如今在美国弥漫着高失业率的恐惧,特朗普抱怨外来移民、中国制造抢走了美国人的饭碗,还惨无人道地发动贸易大战,但真正的事实是,在过去三十年,是美国人自己放弃了制造业的工作,转而向设计、金融等高附加值的产业迈进,但这些行业所提供的岗位都是精英岗位,数量有限,无法覆盖美国大多数人群。笔者认为,按照郭台铭的远见和实力,他应该不会彻底爽约特朗普,一方面,富士康一直在探索国际化道路,郭台铭更是希望自己的员工具备海外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战的未来不可预期,他必须提前准备好backup plan,只是如今的世界经济恶劣的大环境,不得已踩刹车而已。或许,特朗普和郭台铭都应该对合作充满信心,同时,也要保持应有的耐心,最终促成“世界第八大奇迹”。(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