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普评制 //www.sinovision.net/?689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普评制点评可还记得李敖重返大陆那段日子?

已有 1859 次阅读2018-3-18 16:24 |个人分类:普评制点评|系统分类:时政资讯分享到微信

普评制点评可还记得李敖重返大陆那段日子?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实事求是、辩证法、螺旋上升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
曼德拉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可还记得李敖重返大陆那段日子?一生不吐不快,言论惊世骇俗

北晚新视觉网

百家号03-1818:16

2005年9月,李敖带着儿子回到北京,一起逛故宫(王润摄)

2005年9月,阔别北京57年的李敖曾经重返故土,回到他想念的北京。

当时,我负责连续数日跟踪采访他。

那些日子,陪同他带着儿子逛了故宫,亲耳听他说“大陆和台湾应该统一,两个故宫也应该统一”;

跟他去了他写过小说但其实以前从没见过的北京法源寺,在那里答谢帮助他完成著作的老同学许以祺,并写下“物我两忘,人书俱老”;

亲眼见证了他在北大和清华的两场惊世骇俗的演讲,直播到一半就停播了;

跟他到北大医院看望15岁的重病才子吴子尤;

陪他去了钓鱼台国宾馆与他的小学老师同学吃饭叙旧;跟他与老友一起在和平门烤鸭店吃烤鸭时,还见他在烤鸭上用糖汁题诗;

……

难得有机会多日跟随这样一位具有争议性的传奇人物,近距离接触和观察他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采访到他身边的亲人、友人,印象深刻,至今难忘。

当时,在北京法源寺里,我曾经问一位读过李敖作品的法师,怎么看待李敖这个人。那位戴着眼镜、知识分子气质的法师说:“我觉得他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

我后来把这句话转告给李敖,他听了很高兴,但还是笑道:“我希望如此,但我还没做到。”

我觉得他并非谦虚,李敖确实还未曾修炼得出世之心。

不过,说他是“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确实有几分道理。

2005年9月,李敖在北京法源寺写下“物我两忘,人书俱老”

今日,听说李敖走了,反倒没有什么感伤。

因为他按照自己的意愿,桀骜不驯、尽情恣意地度过了丰富跌宕的一生,如今能够摆脱病痛,以及那些只有他自己知道的内心折磨,不失为一种解脱。

李敖曾作词歌曲《只爱一点点》《忘了我是谁》

借此机会,回顾一下2005年李敖回到北京,跟随他采访的那段日子;呈现一个丰富、有趣、多面的人物,以及他那些惊世骇俗、不吐不快的言论(尤其有些内容当时没能发表出来),是为纪念。

2005年9月发表在《北京晚报》的李敖回乡系列采访

回大陆前召开发布会

李敖妙语连珠

笑答三地记者

台湾历史学家、作家、当代著名学者李敖,将于2005年9月19日赴北京、上海和香港进行名为“李敖神州文化之旅”的12天文化访问和交流,这是李敖阔别大陆56年后的首次出访。此消息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两岸三地极大关注。

2005年9月13日下午,凤凰卫视在台北召开新闻发布会,同时在北京、香港视频连线设立了分会场,李敖先生和凤凰卫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先生共同出席了记者会。

据悉,这还是两岸三地第一次采用视频连线的方式举办新闻发布会。在这个别开生面的新闻发布会上,年已70岁的李敖妙语连珠,以其特有的方式从容面对两岸三地记者的各种问题。

到凤凰卫视作节目:“是贼上了船”

在新闻发布会上,刘长乐先生谈到,李敖先生自去年初开始在凤凰卫视主持《李敖有话说》节目,是李敖先生主持的电视节目中受众最多、寿命最长的节目,同时也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受和启迪,相信李敖先生此次大陆之行,会是一个惊奇、惊喜之旅。

李敖则表示,到凤凰卫视做节目,可以改用“误上贼船”这句成语。他说:“我不是上了贼船,而是贼上了船,给凤凰卫视带来了一些麻烦,但是节目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此次大陆之行,我希望以自家人的身份前往。”

回大陆的心情:“不是林黛玉,没有眼泪”

有记者问到李敖在阔别大陆56年后将重返大时心情如何,李敖特意拿出一张事先写好的声明,说道:“我把它变成白纸黑字为了方便大家记得清楚,大陆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也是我故乡,所以这一点请大家特别注意,我不是那种有一种乡愁,或者是回到故乡的感觉,我想这一点大家可以看出来我和别人是绝对不同的。”

李敖还特地写了几句话:“不是怀乡,没有乡愁;不是近乡,没有情怯;不是还乡,没有衣锦;不是林黛玉,没有眼泪。”

面对北京:“不想当客人,不要旧梦重温”

19日到25日,李敖将首站访问北京。李敖对此表示:“当年我的好朋友李翰祥有一句话,他到北京的时候在日记里面写了一行字,觉得自己回到祖国、回到北京,怎么觉得像客人。我今天跟大家说,如果我有顾虑的话,我怕当客人,我希望我不是客人,我要反客为主。”

关于到了北京想去的地方和想见的人,李敖说:“基本上我曾经去过的地方都不太想去了,不去的原因不是说躲避旧梦重温的痛苦,而是说我是带着一个看中国新环境的心情来的,所以我的意思是不能从怀旧的角度来看,我已经看过的我不想再去看.。”

关于最想见的人,李敖说想见见北京的一点关系,比如小学老师和小学同学,目前还想不出来不想见的人。

李敖还表示,“希望我这一次去大陆,使大陆见识见识台湾有李敖这种货色。当然,台湾的确需要高人到大陆去,减少台湾和大陆因为误会而造成的不愉快,需要这种人,而我应该是最理想的人。”

面对年轻学子:“金刚怒目改作菩萨低眉”

对于将在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进行讲座,李敖自诩“当然比克林顿和连战讲得好”,但希望不是以客人的身份回到北京、上海,“我知道北京大学为了克林顿和连战铺了红地毯,我希望这次免了。”

李敖还表示,这次回到内地,面对广大学子,可以让大家看到自己其他的面相,“不再是金刚怒目,而是菩萨低眉,可以表现出菩萨相给大家看。”

面对质疑批评:自比山面对登山者

当有记者问到李敖此次出访将如何面对除了鲜花、掌声和热情以外批评与质疑,李熬以其一向的狂傲不拘回答道:“美国的里根总统,人家问他,说人家批评你,你是什么感觉,他说,像一座山一样,山在那儿,有人要爬它,山就是这种感觉,为什么有人要登山,山的感觉就是这样。”

面对女性问题:最觉恐怖

有记者问李敖:“如果有一个女人和他一样,凭着“薄薄的两片(嘴唇)”影响世界华人的话,这个女人在您的面前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李敖回答道:“你问到了最恐怖的问题,并且是我最避免答复的问题,什么原因?我在大陆的名誉并不好,明明我只结婚两次,可是在大陆的出版界里面有的说我结婚三次。大陆很多书,还用我的名字写的书,是假的书,不是我写的,把我描写成水浒传里的西门庆一样,其实误会了我。今天我和你讲,我已经70岁了,我记得以前美国有一个大法官在92岁的时候,在纽约街头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子,他讲了一句话,他很感慨,他说:‘我现在92岁了,我多么希望我是70岁。’他不敢讲自己是50岁。今天我70岁了,请你不要问我92岁以后答复你的问题。”

神州文化之旅 行程安排满满

李敖此次“神州文化之旅”的行程安排满满,所到之地包括北京、上海和香港,拜会旧日师长学友、探访文化名胜古迹等都在计划之内,而在北大、清华、复旦的三次演讲或讲座将是此行的重头戏。

20日上午,登天安门、游故宫,看人民大会堂;下午,返回童年的学校、看望儿时的老师,以了期盼已久的心愿。

21日上午,北京大学演讲与座谈;下午,参观北京法源寺。

22日上午,参加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节目的录制,中午,和老同学聚会。

23日上午,清华大学演讲与座谈。

24日上午,在凤凰网与网友视频聊天;下午,游览颐和园。

26日上午,复旦大学演讲与座谈。

27日,上海记者见面会。

回到北京

李敖先生,欢迎回家

2005年9月19日下午5时30分,阔别大陆57年的李敖终于踏上北京这块故土,面对期待他多时的北京人民。

“吃了吗,您?”本报记者用这句最具北京味儿的问候代表北京老百姓向李敖打招呼。可能从没遇到过如此简单问题的老李,竟然一改面对任何问题都对答入流的从容和机智,在确定了几遍问题后,才有点结巴地回答道:“还,还没有吃。”

当记者追问他“那想吃点啥儿”,他一脸认真地表情作答:“豆汁儿。”

到了北京“出一身汗”

近乡毕竟有些情怯,即便是一向倨傲不逊、胆大无畏的李敖也不能完全免俗。当身穿浅蓝色衬衫、米色西装、白色长裤,戴着黑色墨镜的李敖走下飞机、走进众多媒体等待的贵宾室时,看上去有些激动和紧张,他自言道“出了一身汗”。

“各位北京人,我首先要感谢凤凰电视台的老板刘长乐先生,没有他的大力促成,我不会在70岁的年纪回来,也许要等到80或90岁以后。这是我原来的构想。可是由于刘老板的大力促成,使我能够在今年、我刚刚过了70岁的生日回到北京来。”

李敖简短的致辞却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我记得很清楚,在57年以前,那时候我一个人上了北京的火车到天津,搭船来上海,从火车窗往外一看,都是被烧焦的草地。那个时候共产党和国民党打得你死我活,沿途都是战火,我是在那个心情之下离开的北京,57年以后,我终于回来了,并且还活着回来了。谢谢各位!”

记者问题充满挑战

难怪李敖面对“吃了吗”这个世界上最简单、最不用动脑筋的问题却表现得有点儿一时发懵,“台湾历史学家、作家、当代著名学者”、“大师、狂人、斗士、理想主义者”……挂着太多头衔和标签的他,再怎么说“回家”,也不可避免地要迎接各种带有挑战性的问题。

第一个发问的记者问道:“原来您在凤凰卫视《李敖有话说》节目中曾经说过,自己不愿意再回到北京,因为您觉得北京珍藏着您很多童年的记忆,那么这次您为什么还要回来?而且还要在北京待那么久?”

李敖老实作答:“我告诉你,我那次说错了。现在我回来了。为什么要回来这么久?其实也不久,我只在北京呆一个星期,然后再转到上海,再到香港。”

有记者关心李敖对于目前台海现状的看法,李敖表示:“我要保留一些话,在三场演讲里面讲,所以很多答案现在可能也说不清楚,可能无法说出来。”

还有记者问道:“对您这个人和您的观点,我想有很多人支持也有很多人反对,这次的神州之旅,您有没有心理准备还有反对你的声音?”

李敖以他一贯特立独性地风格既谦虚又骄傲地回答道:“不管是批评还是反对,都是很好的教育机会。可是我必须说,批评我的人和反对我的人,可能会输。”

有记者问:“您要在大陆有三场演讲,等于是在大陆最高学府做演讲,大陆有很多学者是把您当做一个在学业切磋上一个对手在这次演讲看待的,对此您有没有心理准备?”

面对这个问题,李敖坦言:“我认为他们可搞错对象了,我坦白和你讲,我不是那么重视学术上的讨论,什么原因呢?太学究了,太钻牛角尖了,所以我在这方面必须和大家说,我不是那么注意学理上的问题,我是注意实际的。”

而当记者问他:“您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李敖的回答让所有人都有些意外:“很多地方我都想去,但可能有的地方不太方便,我其实想去看秦城监狱。”

“敖迷”候机 休学为李敖

李敖这次来北京,在首都国际机场迎接李敖的队伍中,除了各媒体记者以外,还有一群“不速之客”。这群身穿写有红字“敖哥,欢迎回家——敖之迷”白色T恤的年轻人,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

在这群“敖之迷”中,一个名叫蒋彦的男生十分引人注目。他告诉记者,自己今年21岁,从高中第一次读到李敖的作品就十分崇拜他,考上北京服装学院后念了一年书就休学了,专心研究李敖,如今已经编出了他认为“世界上最权威的《李敖大典》以及《李敖传记》、《从序文看本领——李敖序文集》”等几大本厚厚的册子,希望以后能够得以出版,更想把它们送给李敖先生留作纪念。

“我每天研究李敖的文章15个小时,他所有的书我都看了,其中最喜欢的是《北京法源寺》。最欣赏李敖的一句名言是‘做与不做,永远都不一样’!”蒋彦骄傲的说:“李敖太有人格魅力了!我学习李敖,就象李敖当年喜欢胡适、学习胡适一样。通过这几年对李敖的研究,我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我了。”

除了像蒋彦这样非常崇拜李敖的几个男孩子,还有一名长发飘飘的漂亮女生也穿着“敖哥,欢迎回家——敖之迷”的白色T恤,怀抱着一束鲜花,站在一旁默默等待。

不过记者仔细一问,才知道这名叫做孟薇的女孩子对李敖的态度和其他“敖之迷”们完全不同。“我并不喜欢李敖,不觉得他写得东西很好,甚至觉得有些东西很恶心。因为我自己是比较喜欢唯美的东西的。”

孟薇坦率地告诉记者:“我来这里,主要是来支持我的这些同学和朋友的,希望能够把花和册子送给李敖,我怕他们白准备了!”

记者了解到,因为李敖在机场停留的时间十分短暂,记者会之后就匆匆离去,等候多时的学生们没能见到心中的偶像。但他们表示,能见到大师是奇迹,见不到也在意料之中,希望大师这次回家平安愉快,他们也会一直关注大师此次行程。

北京之夜欢迎回家

记者会后,李敖乘车前往钓鱼台国宾馆。据悉,当晚除欢迎晚宴外,没有安排其他活动,好让56年来第一次离台湾、坐飞机、回大陆的李敖得到充分休息。

也许,对于一个离家多年,坐了一天飞机,终于回到家中的70岁老人来说,最应该关心的是“那么长的旅途,累不累?”“临出发前忽然疼痛的腿好点儿没?”在台湾几十年摆出一副斗士态度的他,如今回到温暖、宽容的家中,其实终于可以放松点,歇歇啦。

“吃了吗,老李?”在这北京美丽的秋天,欢迎你回家。

李敖参观故宫兴趣盎然

2005年9月20日上午,终于回到北京的李敖,带着儿子李戡一起登天安门城楼、游故宫、在人民大会堂用午餐,一路上妙语连珠。

笑语颜开 两个故宫该统一

“这次来北京感觉非常快乐,夜里睡不着觉。”李敖告诉记者,选择故宫作为此行第一站的原因,是因为这是他“儿时印象最深的地方之一”,也是为了提醒大家共同来记住故宫。

他指着故宫的地面说道:“现在故宫维护得很好,我小的时候来这里,地砖缝里还有草,而现在都干干净净的。”李敖说道:“台湾的故宫可能是因为太熟了,所以倒不常去。大陆和台湾应该统一,两个故宫也该统一。”

虚心求教 难解珍妃井口小

李敖首先在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季和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朱赛虹的陪同下,参观在武英殿展出的《盛世文治———清宫典籍文化展》。

李敖在看展览的过程中,一会儿和大家开玩笑,指着清康熙年间的铜镀金十二位盘式手摇式计算机说道:“应该把这个卖给比尔·盖茨。”一会儿又对儿子进行科普教育:“这个地方的灯光比较暗,还防紫外线,是为了保护这些文物。”一会儿又点评看到的文物,指着乾隆的作品说道:“乾隆的字写得很甜熟,有点肉肉的,像糖球。这种富贵字不免有点俗气。”一会儿又虚心地向博物院的专家询问专业问题:“《四库全书》的底本到底怎样了?”“珍妃投井的井口那么小,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我百思不得其解。”

李敖一边参观故宫,一边指点儿子(王润摄)

正言相告 真正喜欢不起贪念

李敖向陪同他的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朱赛虹开玩笑道:“你的工作多好啊,天天看着这么些宝贝,心里不起贪念啊?”

记者反问李敖今天看到这些文物,是否会有贪念?他正色道:“喜欢这些东西是不能起贪念的。”又举例提到当年唐太宗因为酷爱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因此据为己有,作为陪葬之物,使其永不见天日。“不过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怀疑真正的《兰亭集序》并不在唐太宗的墓里,而是在武则天的墓里。”

访故、谢友、录影、探视、撮饭、侃山……

李敖回乡忙得“脚打头”

老少狂人终得相见

2005年9月21日中午,李敖特意带着鲜花、水果等礼物去北大医院看望了正在此养病的15岁中学生吴子尤。这名才华洋溢却不幸患有癌症的年轻人吴子尤,不仅很喜欢李敖的作品,而且有着和李敖一样的狂傲。

见到李敖时,子尤对李敖说,“在我这个年龄,我已经超过你了,因为我得的病比你多。”李敖说,“你这么乐观的态度,相信病对你不算什么。”

李敖将自己写的一本书《教育与脸谱》送给子尤,子尤也回赠了李敖一本收录自己从8岁到15岁作品的新书《谁的青春有我狂》。

李敖到北大医院看望15岁才子吴子尤

法源寺内谢老友相助

2005年9月21日下午,李敖来到了北京法源寺,一向清静的佛家静地因为李敖的到来,以及随之而来的媒体和热情的“敖迷”而变得热闹拥挤。

李敖以前其实从来没有到过法源寺,却凭借想象写出了《北京法源寺》,这其中不能不提到李敖老友许以祺博士的大力支持。

当年得知李敖要写此书,既是李敖中学同学又是李敖大学同学的许先生特意到北京法源寺拍下了两个胶卷照片,并画了一张详细的地图,为李敖写书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当天,许先生也到了法源寺,李敖特意将他介绍给大家,并对好友再次表示感谢。

2005年9月,李敖在北京法源寺(王润摄)

全聚德里为烤鸭题诗

因为行程太紧、时间有限,一直没来得及喝上豆汁儿的李敖,2005年9月21日晚上先品尝了北京名吃———北京烤鸭。

当晚,李敖一家在北京和平门全聚德烤鸭店用餐时,饭店特意端出一只待烤的鸭子,请李敖用毛笔蘸着一种用糖做成的特制“墨汁”在鸭身上题词,李敖提笔改写了一句唐诗:“春江火热鸭先知”。

待鸭子烤熟上桌后,这些字也呈现出深褐色。李敖边吃边赞:“北京烤鸭确实比台湾的要正宗很多。”

餐后,李敖及其亲友都在全聚德的菜单上签名,李敖还为全聚德题字:“涂鸭于先,烤鸭于后,百味杂陈,胜过他肉。”

鲁豫有约邀李敖故友

2005年9月22日上午,李敖来到凤凰卫视《鲁豫有约》的录制现场。

节目采访了李敖的小学同学,张继和回忆说:“他小时候嘴就厉害,而且得理不让人,一次为一件小事他争论起来,他非要说到我服输为止,以后再也不同他辩了。”

李敖说:“我那时是有点小口才,我家里六个姐妹呀,六个女孩天天在家跟你吵架,口才就练出来了。”

当年14岁的李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四中就读,四中的校长带来李敖当年的学籍卡,14岁时的照片至今还非常清晰。

李敖说:“其实我成绩不好,喜欢看课外书,课内的书就是哈喇哈喇,我爸爸给我看榜的时候是从后边看起的,对我没信心。我爸给我好多钱买书。后来因为没钱吃饭,我只能把书都卖掉了,但我很尖的,我都卖给图书馆了,我还能看到。”

钓鱼台里宴请小学同窗

2005年9月22日中午,李敖邀请儿时在北京新鲜胡同小学就学的10余位同窗和当时的老师黄维,一起在钓鱼台国宾馆俱乐部阳光厅共进午餐。

同学会开始前,李敖恭敬地搀扶着81岁高龄的小学体育老师黄维汉走进宴会厅。尽管阔别50多年,但李敖还能记起眼前多数的小学同学。他与同学们一一握手寒暄。

李敖和昔日同窗如今都已是七旬左右的老人,他们与李敖跨越近60年的时光能够在北京欢聚一堂,共叙童年旧事,实属难得。整个场面充满了怀旧的温情。一贯言语犀利的李敖,在老师和小学同学面前显得温婉平和,甚至一时有些语塞。

“这是我的‘把兄弟’,是我一直崇拜的人!”李敖与小学同窗詹永杰一见面,就热情地拥抱在了一起。这是一次相隔了半个多世纪的相拥,两人如今都已年过七旬,却仍像儿时般亲密无间。

詹永杰是李敖当时的班长,李敖握着他的手接连喊了好几句“老大哥”。李敖对记者说,詹永杰当时被同学们称作“大师哥”,学习成绩特别好,读书很多,是他当时的“偶像”。

“还记得你那时讲演时的姿势吧?”一位大清早从天津赶来的老同学拉着李敖的手说。李敖会意一笑,两人像孩子般一起作双手叉腰、昂首挺胸状,身边的老同学们发出一片笑声。

“潘金莲!”李敖见到老同学潘燕生,脱口喊出自己当年给对方起的“外号”。潘燕生说,李敖小时候是个“孩子王”,今天又因为他,老同学们才这么多年来头一回聚得这么齐。

在同学会上,李敖表现出少见的谦虚。与同学们一起合影留念时,主持人劝他站到中间,他连忙说道:“不可以,不可以,站在旁边就好了。”

“你我同在一群中,感情一直都相通。你有快乐,我分享;我有忧愁,你与共。彼此砌金石,日月明照此寸中。”聚会中,李敖和儿时的同窗们又一次唱起了当年的“童子军”歌,重温难忘的年少岁月。

李敖北大演讲再显狂傲本色

李敖此次重返大陆,最看重的是自己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的三场演讲。尤其在北京大学的演讲,看得出来,他的感情最深,希望最大,演讲和回答的内容也最精彩。

2005年09月21日上午,李敖在北京大学办公楼礼堂进行他此次“神州文化之旅”的重要活动———北大演讲。

北大学子理性关注李敖演讲

早上8时左右,办公楼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人。记者询问了几名学生,他们都是通过抽奖的方式拿到李敖此次演讲的入场券的。大多数学生都表示,对李敖很欣赏,也很喜欢,但谈不上崇拜,不过很关心李敖的演讲内容。

在北大办公楼的西恻,绿色的植物上,铺着两大条红色的条幅“李敖,欢迎回家”和“回来了,56年的记忆”,上面签着李敖fans的名字。

9时30分,当身穿黑色西装、戴着墨镜的李敖走进北京大学办公楼时,所有的观众全部起立鼓掌,全场气氛热烈。很多人还大声叫着“李敖”、“敖哥”。

李敖刚刚开讲几分钟,就多次被礼堂外一阵阵的“李敖”喊声打断。原来有太多李敖的fans因为没有入场券而无法亲眼看到,便都围聚在礼堂门口。还有一些学生,围坐在办公楼礼堂外,通过电脑笔记本上网看李敖的演讲直播。

前日到机场迎接李敖的“敖之迷”们,依然热情地在办公楼礼堂周围发送各种有关李敖的宣传资料,并且激动地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把“敖之迷”的代表蒋彦送进去听演讲了!

不用演讲稿 频繁“抖包袱”

在凤凰卫视的节目《李敖有话说》中,很多听众都领教过李敖“抖包袱”的本领,在北大的演讲中,李敖再度故伎重施。

在演讲开始的时候,李敖就表示自己演讲是不用稿子的,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他甚至抖开自己的西装给台下的听众看,边抖边说“大家看我,没有稿子,也没有小抄儿。”引得场下一片大笑。

而在讲到自己的著作在台湾被禁时,李敖居然掏出了很长的一张连接在一起的打印纸,上面印满了他被禁的书目。

与北大互赠特别礼物

演讲在持续一个多小时后结束,北京大学拿出了为李敖精心准备的礼物,包括李敖先生在北京大学演讲的纪念牌,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儒藏》四书类论语属的第一卷,李敖父亲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时的学籍照以及李敖的两个姐姐李珉、李珣以及姐夫当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时的照片等图片资料。

北大校方介绍,这套《儒藏》类图书后天才举行首发仪式,为示北大对学者李敖的尊敬,提前将这本书送给他。

顽皮的李敖也不愿意放弃这个调侃的机会。他一边将父亲在北大的毕业证作为还礼赠给北大,一边开起了玩笑,说这个毕业照北大既然已经交给了学生,想必已经没有收藏,他要把这个不可复制的礼物交给北大“校史馆”收藏:“你们送给我的礼物都是可以买得到的,我这个买不到!”

老友凌峰特地赶来捧场

在入场的观众中,记者还发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这就是台湾著名的文化人凌峰,他头戴一顶标志性草帽,身穿红色文化衫,旁边站着他一袭白衣的美丽太太贺顺顺。

此次他们是专门从山东赶来为李敖的北大演讲捧场的。“我和李敖是好朋友,我太太顺顺和李敖的太太也是好朋友。他57年来第一次回北京,大家都很期待他,他也很期待这一次旅行,我们当然要来关照一下。”

凌峰这样评价李敖:“他博学多才,语出惊人,他不断给我们另类的思考,我们应该把这些看做一种养料,他的这种不同恰恰是我们要学习的,要欣赏这种不同。以前我们总说‘英雄所见略同’,但走向多元化的社会,应该有越来越多的‘英雄所见不同’。”

关于李敖的北大演讲,凌峰表示:“我觉得李敖讲出什么来都不奇怪,都是正常的。他的观点我并不一定都赞同,但我尊重他的自由,他的这种说话方式、表述方式。”

李敖2005年9月在北京大学演讲

李敖清华演讲亦庄亦谐

2005年09月24日上午,李敖继在北大演讲后,又来到清华大学演讲。

李敖清华演讲会的地点选在清华大学中央主楼报告厅,这里是清华大学举办重要学术活动的场所,能容纳500名听众。

清华现场平静理性

记者发现,和李敖在北京大学演讲当天气氛有所不同,在清华大学中央主楼报告厅前,既没有看到任何欢迎的条幅,也没有看到观众排队拥挤围观的场面。持有入场券的师生们三三两两的平静入场,只有不多的“敖之迷”还执着地等待在场外。

记者采访一位清华学生得知,这次演讲会的入场券是在师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通过抽签产生的。据悉,学生们还在校园网上开展了“李敖有话说,我们有话说———台湾知名人士李敖先生在清华演讲提问及赠言征集”活动,反响热烈。

一位公共关系学院的研二学生告诉记者:“我们很喜欢李敖,很佩服他的性格,他的坦率。但对他的观点,我们也会保留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判断。”

寄语学子有情有义 务实努力

李敖在清华大学的演讲是按照《世纪大讲堂》栏目的惯例进行的,由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曾子墨主持。

李敖的演讲回顾了中国的历史,他激动地表示:“目前的中国是汉唐以来所没有过的一个盛世。钱穆曾经写过‘汉唐以来,犹所未有’,很希望看到汉唐之后繁荣的中国。我今天要说:我李敖亲眼看到了!”

李敖在演讲中还说,美国总统布什称清华是在美国的赞助下建立的,这是不正确的。他斥责布什说谎。他还说,“中国的长城在历史上挡的并不是真正的外国人,到鸦片战争时,中国人才发现了真正的外国人,即英国人。”

李敖还告诉清华大学的学生:“要有情有义,要疏才仗义,钱拿出来才能做好事。在台湾的慰安妇事件中,我拿出了100件艺术品,卖了100万美金,给台湾的慰安妇。与其劝她们不拿美国人的钱,不如做实际的事情。”

李敖说:“你们只看到我张牙舞爪的一面,骂张三,骂李四,但没有看到我务实的一面。我要说,面对中国目前的问题,我们要务实。中国,是我们真正努力的目标,真正献身的目标。”

对北大表示真诚歉意

在观众提问时间,一位学生询问他为什么没有穿自己那件著名的红衫,李敖开玩笑道:“舍不得穿,怕穿坏了没有了。”

还有一位观众问李敖:“在北大演讲时,北大给予了您很热情的招待,但您却说北大‘孬’了,我想问您是不是对北大有所歉意?”李敖幽默地表示:“没想到在清华还有北大的卧底?”不过,他还是很真诚地对自己在北大的一些表现表达了歉意。

互赠礼物是演讲会的第二部分。演讲会前,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陈希在主楼贵宾室会见李敖一行,双方互赠纪念品。清华方面赠给李敖的是《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善本书目》。

演讲会后,清华大学的学生代表向李敖赠送他们精心准备的礼物,一件是文化衫,上面印有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件是“清华大学结构设计大奖赛”的最佳奖———模型桥的原件,这是清华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的科技作品。同学们希望两岸的文化能够通过这座桥梁得到交流与沟通,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李敖回赠给清华大学的礼物是他自己的著作《李敖大全集》的第一本和第四十本,他在书上题词:“送给真的清华大学”;并表示全集的其他部分因为太重,没有全部搬来,将陆续送给清华大学。

李敖2005年9月在清华大学演讲

李敖2005年9月在复旦大学演讲

李敖此行完成三个愿望

李敖之女李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父亲此次归乡完成了三个愿望,也希望让大家了解到,他们父女二人并不是一味地刻薄。

李文说,这次父亲归乡,终于完成了他的三个愿望:“看到我住的环境,支持我继续维权,鼓励我做强者,不做弱者;在北京大学,这所中国最高等学府、产生最优秀知识分子的地方演讲;还有就是看到很多曾经的学生和老师,这对父亲的触动很大。”

“很多人都会误会我们,认为我们就是爱挑毛病的人,厉害、难以相处,其实是很多人看到不满不去做,别人做了他又嫉妒,说风凉话。我和父亲是用正义、勇敢,维护自己的权益。”李文说:“这次和父亲见面,我们就是想表现给大家看,我们并不是一味刻薄。事实上,我们本身是可爱的人,是富有激情的人。”

李敖其人

1935年,生于哈尔滨。

1937年,全家迁至北平。

1942年,入北京新鲜胡同小学。

1949年,14岁时小学毕业,以第一名考入北京市立第四中学。旋去天津小住,转往上海。考入上海市缉规中学。

1949年4月12日,乘船离开大陆赴台湾,此后再未离开过台湾。

1954年 考入台湾大学法律专修科。

1955年6月27日,自动退学,重新考入台湾大学历史学系一年级。

1961年3月5日,在澎湖退伍。8月18日考入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一年级。

1963年3月19日,自动在历史研究所休学。九月一日出版第一本书——《传统下的独白》。

1964年,与《野鸽子的黄昏》作者王尚义的妹妹王尚勤有了爱情结晶,在纽约生下了“叛逆性很强”的长女李文。

1966年,《孙逸仙与中国西化医学》、《传统下的独白》等书被查禁。

1971年,被软禁、跟踪至3月19日晚上被捕,在不见天日的保安处住了近一年。

1973年至1975年,在军法处看守所。赶上蒋介石之死而来的减刑,9月22日改判为八年六个月。

1976年11月19日,服刑期满。无保出狱。出狱后第11天,有了生平第一个正式职业——“政大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1977年,坚辞国际关系研究中心职务,拒绝研究、拒绝讨论、拒绝听演讲会、拒绝签到、拒绝请领书报、最后拒绝领薪水。

1979年6月,复出,出版《独白下的传统》,并在《中国时报》写专栏。出版《李敖文存》、《李敖文存二集》。

1980年,出版《李敖全集》。同年5月6日与胡茵梦结婚。

1981年8月10日,再度入狱。

1982年2月10日,出狱。

1992年,再次结婚,长子出生。

1994年,小女儿出生。

1996年,开始在“真相”电视台开讲“李敖笑傲江湖”,从此成为电视媒体焦点。

2000年,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同年7月29日母亲过世。

2004年3月8日,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前,在香港凤凰卫视主持《李敖有话说》节目。10月12日宣布参选台湾第六届“立法委员”选举。

李敖以文名世,著作等身。自1963年时出版第一本书《传统下的独白》以来,李敖就以孤傲反叛的青年思想者的姿态崛起于台湾,至今已出版小说、散文、学术著作百余种,其中九十六种曾经遭到查禁。

李敖自称「中国台湾有史以来最受争议的风云人物」,西方传媒称其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评论家」。他的文章犀利、尖锐、诙谐、敢爱敢恨、嘻笑怒骂,贯之以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在全球华人中享有盛誉。

从1995年起,李敖开始涉足电视,在台湾数家电视台主持电视谈话节目。2004年3月,李敖在凤凰卫视开播了《李敖有话说》节目。节目开播后,观众反映强烈,收视率居高不下。

1939年 李敖全家福

左起第一排:四姊、二姊、三姊。第二排:老姨、三姨、大姊、外婆。第三排:爸爸、李敖、妈妈。

1941 小学时期的李敖

1946年 李敖念小学时的照片

1947年,李敖与其母亲、四位姊姊及大妹在北京的合影

李敖小时候的学生证

1948 李敖十二三岁时在大陆的一张旧照 凭它办到了台湾的「入境证」

1955年4月,李敖二十岁生日

1957 大学时代的李敖

1957 台大的「长袍怪」李敖

1957 李敖在台大第一宿舍第四室

1957 台大第四室同学合照

1959年4月25日 二十四岁生日照

1959.08 毕业了

1959年9月 预官时代

1960年,李敖与姚从吾教授

姚从吾老师「从吾所好」,看中了台大的「长袍怪」。师徒二人最初是当仁不让,最后是欲罢不能,为生死交情,留下儒林内史。

1961 写「老年人和棒子」时代的李敖

1963年,写「传统下的独白」时代的李敖

1964年,「文化论战」时的李敖

1964年,告徐复观案,李敖走出法庭

1964.05.24 送居浩然出国

这是居浩然李敖第一次合照,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1965年4月25日李敖三十岁生日

1968年 小蕾成为李敖的小情人

1970年,李敖与纽约时报记者

1970年,想卖牛肉面而不可得的李敖在鹅銮鼻

1976年11月19日,李敖第一次政治犯出狱

1979年,李敖复出文坛时中国时报刊出的第一张照片

1980年,李敖与胡茵梦婚前照

1982年2月 李敖第二次政治犯出狱

1992年8月3日 全家福

1997 李敖在书房

2017年6月,李敖写了一封致家人、友人、仇人的告别信,内容如下:

致我的家人、友人、仇人:你们好,我是李敖,今年83岁。年初,我被查出来罹患脑瘤,现在刚做完放射性治疗。现在每天要吃六粒类固醇,所以身体里面变得像一个战场,最近又感染二次急性肺炎住院,我很痛苦,好像地狱离我并不远了。  我这一生当中,骂过很多人,伤过很多人;仇敌无数,朋友不多。医生告诉我:你最多还能活三年,有什么想做、想干的,抓紧!  我就想,在这最后的时间里,除了把《李敖大全集》加编41-85本的目标之外,就想和我的家人,友人,仇人再见一面做个告别,你们可以理解成这是我们人生中最后一次会面,“再见李敖”及此之后,再无相见。  因为是最后一面,所以我希望这次会面是真诚,坦白的。不仅有我们如何相识,如何相知,更要有我们如何相爱又相杀。  对于来宾,我会对你说实话;我也想你能对我讲真话,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或许我们之前有很多残酷的斗争,但或许我们之前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希望通过这次会面,能让我们都不留遗憾。不留遗憾,这是我对你的承诺,也是我对你的期盼。  对于来宾,不管你们身在哪里,我都会给你们手写一封邀请信。邀请你来台北,来我书房,我们可以一起吃一顿饭,合一张影,我会带你去看可爱的猫,我会全程记录我们最后一面的相会,一方面是留作你我纪念,另一方面也满足我的一点私心:告别大陆媒体近10年了,我想通过这些影片,让大家再一次见到我,再一次认识不一样的我,见证我人生的谢幕。 谢谢各位!

—END—

来源:大小舞台之间 王润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普评制 2018-4-7 17:07
【美国中文网】试行推广普评制机不可失!
2018-3-28 22:20 个人分类: 普评制点评|27 次阅读|5 个评论
http://blogger.sinovision.net/home/space/do/blog/uid/6897/id/339093.html
【博客中国】试行推广普评制机不可失!
2018-03-29 10:32:53栏目:普评制点评
http://mayc53.blogchina.com/474047030.html#article
回复 普评制 2018-4-7 17:07
【美国中文网】普评制点评特稿李敖一辈子骂了三千多人
2018-4-5 20:28 个人分类: 普评制点评|2 次阅读|1 个评论
http://blogger.sinovision.net/home/space/do/blog/uid/6897/id/339845.html
【博客中国】普评制点评特稿李敖一辈子骂了三千多人
2018-04-06 08:25:24栏目:普评制点评
http://mayc53.blogchina.com/750880807.html#article
回复 普评制 2018-3-18 16:28
【博客中国】普评制点评可还记得李敖重返大陆那段日子?
2018-03-19 02:58:15栏目:普评制点评
http://mayc53.blogchina.com/910063655.html#article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