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评制点评习提出的问题导向你理解对了吗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实事求是、辩证法、螺旋上升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
曼德拉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习近平提出的“问题导向”,你理解对了吗
上海观察 07-31 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这些年尽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取得较大成绩,但总体上看,“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在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这实质上揭示了在一些领域的实际工作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的主要内因。而“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的主要原因,则是他批评的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一定程度存在的“标签化、空泛化”以及“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现象。
存在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问题意识不强。这大致有三种表现:其一,是无问题,如有的研究不提炼相关领域研究中的问题,却对该领域作出什么“不系统、不全面、不深刻、不具体”等全盘否定的断语;其二,是伪问题,如有的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在实际工作中某些领域被边缘化的原因,轻率地归结为经济全球化、经济市场化和社会信息化;其三,是假问题,如有的研究几年或者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无创意”地重复同一个领域和命题的研究。
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能取得有一定功力的高水平成果,以真正“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正如习近平所说:“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他还引用了马克思的两段话来强化这一观念:“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如果不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不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就无法为我国发展和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正确思路,更无法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
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四个过程环环相扣,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科学路径。所谓发现问题,就是发现矛盾。习近平说过:“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要发现问题,实质是揭示研究对象所存在的矛盾,它存在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理论体系的完备性和协调性之间、理论内部不同学派之间、不同理论之间这“四个领域”存在的矛盾。所谓筛选问题,就是抓住主要矛盾,也就是努力聚焦社会热点、理论难点、思想疑点、教育重点,在这“四点交集”中筛选所要研究的主要矛盾问题,以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特殊功能,即咨政和育人的结合。所谓研究问题,即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对存在的矛盾问题作出批判性分析和评价,其中要尽力避免空泛化、标签化、教条主义、实用主义这“四种倾向”。所谓解决问题,即对解决、转化或化解矛盾,提出科学的思路,这需要在这一环节潜心做到“问题”和“主义”、科学理论思维和正确价值导向、批判现存和辩护现实、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这“四个结合”。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