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普评制 //www.sinovision.net/?689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普评制点评农妇白茹云《诗词大会》成名后

热度 1已有 1623 次阅读2017-2-13 06:18 |个人分类:普评制点评|系统分类:时政资讯| 诗词 分享到微信

普评制点评农妇白茹云《诗词大会》成名后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实事求是、辩证法、螺旋上升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
曼德拉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农妇白茹云《诗词大会》成名后 | 再苦痛的日子,也有诗意的绽放 
(2017-02-10 09:30:56) 文 / 杨宙编辑 / 金焰


在河北邢台南阳县的一个小村,走过灰蒙蒙的土路,穿过一排排冬日里干枯的杨树,白茹云出现在一群低矮的平房之中。


她比电视里矮小壮实,穿一件浅色羽绒服,袖子套上了桃红色的袖套。2月6日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里,站在舞台上的她也穿着羽绒服,只不过为了上台,她跟大女儿借了件新一点的。


“身体重要,我已经不在乎美丑了。”她不好意思地憨笑着,露出嘴角的酒窝。6年前,白茹云被确诊淋巴癌。化疗之后,如今的她耳朵听不太清,眼睛老流泪,嗓音也变得奇怪。


尽管白茹云觉得自己“声音太难听”、“颜值也对不起观众”,但无数人还是被这个42岁的农妇打动了。

2月8日下午,一拨拨赶来的记者,塞满了她原本空旷的家。邻居大妈们轮流前来围观,乡里的干部也破天荒地踏上门来。她的手机每隔10分钟就响起一次,各种采访、直播的邀约一起涌来。尽管累得眼睛都睁不开了,她还是不好意思说出拒绝的话。


深夜11点多,手机没电了,她终于心安理得地钻进被窝。邢台的初春清冷,她盖上了几层稀稀拉拉的花被子。诗人白茹云终于回归到了农民白茹云。


1
白茹云总喜欢系上一条艳粉色的丝巾。丝巾下是脖子上的一道褐色疤痕。初中毕业的她在村里的小学当过两年老师,长期的嘶吼,让她的声带上长出了息肉。手术给她留下了自认为丑陋的印记。


上学时,她的学习成绩好。但身为大姐,她总得带着弟弟上学。初中毕业后,她选择考中专的师范类专业。差了七八分没考上,得花4500块,可家里没能帮她凑到这笔钱。这成了她心里永远的刺。


她曾到北京打工,但没过多久,又被家里喊回去相亲。相了一个又一个都没成,到了二十三四岁,嫁给了老实的老同学。按照家乡的风俗,他俩相约出门晃一圈,买了点东西,一生就这么定了下来。
孩子出生后,她觉得“凑活凑活就过了快20年”。


直到现在,她说自己和丈夫只剩下亲情。“现在年纪大了,可能要放弃爱情这个东西了。”虽然喜欢读诗,但是对一些描写爱情的诗句,她总是难以理解:“他们总是写断肠,爱情真的能让人断肠吗?”


如今在这个“凑合”而成的家里,即使有暖气,初春的冷风还是让双脚冻得冰凉。客厅的纱门被女儿的旧牛仔裙封上。墙上的挂历忘了更换,还停留在2015年。


白茹云在家中接受采访。图 / 杨宙

在县城当保安的丈夫每月收入1500元。为了贴补家用,白茹云接了些在家里扎塑料花的活计,一天能挣5块钱。扎花常刺破她的手掌。她摊开右手给我看,暗黄的手掌上残存着洗不净的污渍。


过去20年来,她在地里种过小麦、玉米。长期的太阳暴晒,让她的脸干红皲裂。如今她不再干农活,可裤脚和鞋子上还常常沾着土。


对于生活在脸上刻下的粗粝痕迹,她倒也坦然。旁人对她说,董卿还比你大两岁呢,她开心地回答:她还叫我大姐呢。


2
农妇白茹云一直自卑着。她说自己身上尽是土气,根本没有诗人的气质。似乎只有在谈到诗时,她的脸上才多了几分光彩。


她喜欢从女儿的课本、电视上摘抄诗词。脱了封皮的本子,她用细密的字迹抄了一本又一本。她把本子带在身上,有些在田间丢失了,有的被露水打湿了。有时候在院子里,没有人时她会小声地唱起宋词,配上自己的曲调。


白茹云在自己作摘抄诗词的本子上作记录。图 / CFP

诗词带给她许多幻想。少年时她读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觉得那是世间最美的风景。在上世纪80年代的河北农村,她听到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北京。父亲对她说,好好学习,考上大学甭说岳阳楼,外国楼也可以去看的。


她幻想着在岳阳楼的蒙蒙细雨中看浊浪排空、狂风怒号,所以常常心血来潮就背一遍岳阳楼记。后来虽然没能上大学,但她偶尔翻翻岳阳楼的资料,还会觉得自己在半梦半醒间,站在了岳阳楼上。她在脑海中想象岳阳楼的风景,写道:“几只大雁在广阔的湖面上轻点疾飞,妄想要横渡湖面。”


去年参加《中华好诗词》大赛,河北省扶贫基金会送给她一台电脑,用来查找诗词。电脑屏幕上的膜她至今还没舍得摘掉。


白茹云通过电脑修改自己创作的诗词。图 / CFP

或许因为一夜成名之后被问得厌倦了,提到她自己写的作品,她总说忘了、丢了,似乎想赶紧摆脱“诗词”的标签。


我偶然在她家找到一首她写的《碗》,她漫不经心地解释:“每天喝粥吃饭都看着碗,看着看着,也就写出了一篇。”


“胸有佳肴盛万种,心头酸辣味千般。人间捧腹俱欢笑,冷暖由他若等闲。”只有在她独自写下的诗里,才有诗人白茹云的细腻与感性。

3
如果没有诗,白茹云的生活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

二弟在8岁时突然头疼、傻笑,他一天天变傻,如今30多岁,吃喝拉撒还要靠他人。小弟前几年到北京打工,然后再也找不到踪迹。


也是在二弟发病时,她开始接触诗词。“那时我十六七岁,弟弟生病了,脑子里长了个瘤,一发作头就特别疼,就用两手打头,都打破了。我父母要下地干活,我是老大,只能在家看护他,我抓住他的手不让他打,想办法安慰他,就说一些常见的儿歌,说完没什么可说的了,绞尽脑汁地想就想到了诗歌。”


她还记得,给弟弟背的第一首诗是《咏鹅》。

自己生病以后,不断的复查让她借遍了全村,耗费了几十万元。为了省下24块的车费,每次化疗,她都5点起床,转四五趟车才到省医院。丈夫要打工挣钱,她就一个人住院,每天吃着一块钱的米粥和五毛钱的馒头。
她发现有时候别人会因为自己是乡下人而说话蛮横。她也不计较,在心里默念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虽然诗里描述的是李白收到唐玄宗的诏书入京的畅快心情,但她觉得,自己也可以这样豁达。


经历过淋巴癌的化疗折磨之后,她说早已看淡了生死。比起从前,她更喜欢豪放派的诗词。家中苏轼的文集被她翻得泛黄,她始终最喜欢那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前来拜访的人们总想让她谈谈诗词如何帮她战胜病痛,她总是笨拙地不知如何作答。她更愿意把答案写进简练的诗句里:“余生劫后唯需药,须记身安即为雄。”


不用去医院的日子,她日复一日地面对着院子里的鸡和狗,看着村外的麦浪风过连天,最终把心收回在柴米油盐之中。


可她还是在整个采访后疲倦的夜里,抱怨记者们的提问毫无新意。她回忆起24岁时在北京打工的日子。

那时的她在一个音乐老师家里做保姆。她常常溜进附近的电脑学校旁听,学习五笔。主人出门后,她想练习打字,又怕把电脑里的资料弄丢。于是不敢开机,只在键盘上模拟着敲下一个个字。


家里的钢琴倒是可以弹。她坐在钢琴前,踩下踏板,手指按下键盘,感受着轻快与低沉。她不知道自己在弹什么,但觉得那是动听的旋律。


这些年来,她更偏爱苏轼的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谁怕?我什么都不怕。”她说,没钱了,地里还有小麦,可以换成面粉吃。衣服不用买新的,有的穿就好。


本文评论:


文维华
这也是个真正的人才,能在频繁的家务,繁重的农活之中,对诗词有这么深厚的积累,这得有多么大的恒心毅力和聪明睿智。她能在答题中一次不错的完美答完全部题,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超级文豪大霸。佩服之至。青山绿水出俊鸟,草舍野屋出多娇,此之谓也。
2月10日 11:05


fred
诗词大会我都看了,白茹云那期也看过了,点评嘉宾的点评是很到位的,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学习和让人肃然起敬。
2月10日 13:19


红楼菜籽小红
好一个四十多岁的女苏轼,她活出了东坡的旷达与豪迈冲天;
人生可以卑微,但灵魂高尚,追求无限……
2月10日 13:22


羿众生
很尊重敬重白茹云,在经济条件不太好如此艰难条件下也乐观主义精神,孜孜以求,热爱诗歌,不弃不离,生活一样如此充实。
2月12日 09:22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普评制 2017-2-13 06:19
【博客中国】普评制点评农妇白茹云《诗词大会》成名后
2017-02-13 18:17:22栏目:普评制点评
http://mayc53.blogchina.com/480343102.html#article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