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评制点评黄克诚为何非要整粟裕?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实事求是、辩证法、螺旋上升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
曼德拉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黄克诚为何非要整死粟裕的真实原因曝光
清风明月逍遥客2016-12-21 08:34:50
1955年9月27日,周恩来在北京为粟裕等颁发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的命令状,图握手者为粟裕大将,右边为黄克诚大将
粟裕是侗族人,出生于湖南会同,是中国著名的解放军主要领导人,同时也是著名的军事家。在1927年的时候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参加了南昌起义和五次反围剿战争,在1941年时他担任了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和第六师师长。在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他为中共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克诚和粟裕一样都是中国著名的战争英雄,他们同是革命战友。但有相关记载称粟裕和黄克诚不和而且积怨颇深。
据记载黄克诚和粟裕的恩怨主要来自于彭德怀,据说彭德怀一生的好友并不多主要有朱德,左权和黄克诚三个人,这几个人都性格率真、坦直。粟裕也是因为个性率真的人,但由于几人并没有军事上的合作所以私交并不深。但后来由于中共建国之后粟裕担任国防部副部长,而彭德怀担任正部长,二人都有心为国防建设做出一定的努力,但由于两个人都是个性极强的人,所以在合作上难免有一些摩擦和误会,这些摩擦和误会日渐积累就将二人的关系拉的越来越远。由于彭德怀和粟裕性格都比较倔强,加上这两个人的生活作风都比较简朴做事不讲求变通,所以这两个人都不会做出妥协。从而导致两人之间矛盾众多。
1958年批判粟裕时,很多人认为粟裕是毛泽东的爱将,不敢批,只是提了一些意见。黄克诚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说温度不够。陈毅听后,180度大转弯,开始批粟。批判粟裕最激烈的是陈毅、彭德怀、聂荣臻、邓小平、黄克诚5个人,原三野的将军们尽管后来表白和替粟裕喊冤,当时几乎没有一个站出来替他说话,反而跟风批判。而他的嫡系叶飞、王必成、陶勇位卑言轻,则是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据说保粟裕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林彪,一个是肖劲光。虽然有政治环境和自保的因素,但在1958年还没有形成一言堂,言论尤其是会议发言相对宽松。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粟裕在人缘上并不太好,也没有与粟裕一起陪绑的。
其实黄克诚与粟裕的恩怨,主要是由于黄克诚比较偏近和相信彭德怀,但彭德怀和粟裕有政见冲突,正是这一原因导致了黄克诚与粟裕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