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天外天 //www.sinovision.net/?6842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天外有天,藏着无尽的智慧,让我们不断追求、学习!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酸性体质易致癌?人体酸硷理论的是非真假

已有 3376 次阅读2011-10-11 15:20 |个人分类:抗癌防癌|系统分类:健康养生分享到微信

酸性体质易致癌?人体酸硷理论的是非真假

酸硷说改变了现代人生活

    一个关于人体健康的新理论正逐渐流行,那就是人体酸硷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的大部分疾病都是因为“酸性 体质”造成的,这些疾病涵盖了当前几乎所有的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并且说大部分癌症患者的体质都是酸性的,因此提倡人们食用“碱性食物”。 这一理论的出现,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和信任,成为他们奉行的金科玉律。

    ●一封关于人体酸硷与健康的电子邮件为何能在网络上广泛流传

    ●酸硷理论始作俑者真实身份是谁 

    ●酸硷理论在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酸硷理论的提出者身份成谜 

    记者追踪酸硷说邮件的源头 

    有读者向记者透露,他频频接到一封邮件,都是朋友之间转来转去转到他这里的。邮件标题上就讲,这是一封教人健康知识的邮件,请发给你认识的人,如果照此做了,那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记者调查发现,很多人都收到过这封电邮。 

    邮件的内容是,台北一位年轻的张先生不幸患了癌症,肺部长了如小孩拳头一般大的肿 瘤,就在绝望之时,张先生遇到了台湾马偕医院的前任院长吕革令博士,吕博士说他“发现癌症病人血液检查的结果百分之百都是酸性反应。长期素食、且生活接近 自然的佛寺僧尼,由于体质都偏属优质弱碱性,所以尚没有发现罹患癌症的病例”。因此,吕博士大胆地断定,在弱碱性体质的状态下,癌细胞是无法生长、甚至是 无法生存的。

    吕博士建议张先生少吃酸性的荤食类,多吃碱性食物,另外可吃绿藻和带壳菱角汤,改变体质,如果五年内不死就没问题了。结果五年后,张先生的肿 瘤真的消失了。于是,张先生就为吕博士广为宣传这一理论。现在很多网络转载的理论都是从这一邮件中选摘而来的。比如测试人体酸碱度的测试题目,哪些食物属 于酸性,哪些属于碱性,在这封邮件里都有。

 

    那么,这封邮件又是从哪里转来的呢?经记者查询,此邮件内容和《远离恶习成就新生活:毁人一生的99个坏习惯》一书中的一个章节几乎一模一样,该书的作者署名为金海。但是记者向出版此书的出版社打听,却没有获悉作者的真实身份。

 

    又是一个身份成谜的名著作者 

    无独有偶,在一本名为《找对病源,硷回命》的书中,记者也看到了类似的说法。该书 在内容简介中就说,日本著名医学博士柳泽文正也做过一个实验,找100个癌症患者抽血检查,结果100个癌症患者的血液都呈酸性,也就是酸性体质。酸性体 质会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痛风、肿瘤、癌症以及常见的骨质疏松症、痴呆和少儿发育等,都与体质酸 化有关。 

    该书作者的身份介绍为专业从事医疗保健工作十余年的医生,记者试图联系他,但 遭到了拒绝。据该书编辑刘女士称,这书卖得挺火,作者为成都某中医院的医生,但她既不知道作者的真实姓名,也不知道其具体工作单位,更没有见过面,他们之 间的联系是通过他人进行的。但是,刘女士一直强调“这很正常”。 

    同时,记者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却惊奇地发现,对于同一个“酸硷平衡理论”的提 出者,居然也有三种说法。先是有报道说,江苏南通双林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双林在2001年提出了“酸硷平衡”的理论,也有人说,谢勤教授是人体体液 酸硷平衡理论的倡导者、中国首部酸硷平衡理论的专业书籍的作者,还有人说元素与酸硷平衡理论是由元素平衡专家许庆国提出来的。真是众说纷纭,让人一头雾 水。 

    不求甚解的酸硷生活 

    一个铁杆挺硷派的尴尬遭遇 

    酸硷理论还真的影响了不少人,在记者身边,就有很多人相信这一理论,小艾就是其中之一。 

    小艾是一名白领,工作之余经常会到一些健身馆锻炼,做SPA、瑜伽等,健身馆的教 练就提倡他们这些学员要多吃碱性食品,如水果、蔬菜等等,而少吃酸性食物,比如肉类、禽类等。小艾觉得这一理论听上去挺新鲜的,而且也比较符合现代都市人 的饮食潮流,不管是从医学还是营养学角度讲,人本来就应该多吃水果和蔬菜,这肯定是没错的。于是,她就开始关注这一理论。 

    在网上,小艾还搜到很多关于这一理论的延伸内容,讲得也都头头是道。比如说, 人体正常pH值为7.35-7.45,平均为7.40,呈弱碱性,而低于7.35这个数字就是酸性体质;酸性体质是因为现代人摄入鱼、肉、禽、蛋、大米等 大量酸性食物,使得体内pH值降低,导致了一些现代病的产生,象是无缘无故出现身体疲劳、记忆力减退、腰酸腿痛、头昏、失眠、便秘等症状,但是到了医院又 检查不出什么毛病。这些理论都是一些国际著名专家提出的,比如日本教授等。不仅仅有理论,还有一些测试项目可以检测自身的酸碱度,比如做一些测试题目,或 者用PH试纸测试尿液等。小艾两项都测试了一下,发现自己还真是酸性体质,从此对这一理论深信不疑。 

    通过网络购物,小艾买了一台可以生产硷水的仪器,专门用来生产硷水喝,还改变 了饮食,从荤食主义改成素食主义。但是小艾的这个改变给朋友们带来了很多麻烦,一到朋友请客吃饭时,小艾的要求是最苛刻的,荤菜一点不吃,油腻的甜食点心 不吃,不喝酒,喝水也不喝碳酸饮料,就是矿泉水也要喝碱性的水,一桌饭菜,基本没几样是她能吃的,弄得请客的朋友不好意思,她自己也没吃饱。以前,喜欢美 食的小艾可是大家心目中的铁杆饭友,可是后来,朋友们渐渐都不带她吃饭了,省得大家尴尬。 

    从无荤不欢到强迫吃素 

    除了小艾这些年轻人,很多中老年人也对酸硷体质论深信不疑。赵先生就是如此。 

    

    去年上半年,赵先生因检查出了高血糖,医生让他多注意身体。回家后,家人就对他的 饮食开始控制,让他少吃油腻的东西。妻子无意中从电视上看到一则健康广告,广告中的专家说人要多喝硷水,保持体内的弱碱性,人患上高血脂、糖尿病等主要原 因就是吃了太多酸性食物,并且现场比对了正常人和病人的体液酸碱度。

    妻子看广告说得挺有道理,于是就开始强迫他只能吃蔬菜水果,并且为他买了很多硷水喝, 以及一些碱性的保健品。可是赵先生是无荤不下饭的人,但为了健康,每天只能硬着头皮吃一些又寡又淡的蔬菜,以前的他从来不喜欢吃水果,但如今在老婆的“逼 迫”下也只好勉强吃几口。于是,赵先生整天直叹这种和尚日子太难熬,真不知道是谁提出这么一个“整人”办法的。 

    

    那么,这一理论到底有没有科学性?

。。。。。。。。。。。。。。。。。。。。。。。。。。。。。。。。。。。。。。。。。。。。。。。

  南京名医遇到了新问题 



    中医名家差点被病人雷倒

    28岁的史小姐工作很忙,经常要在各地飞来飞去,竞争的压力和紧张的生活,让她尝到了亚健康的滋味,动不 动就感冒,食欲也不佳,常常失眠。有一次,她们公司招待外地来的客户,在饭桌上,大家免不了要谈起保健方面的话题。邻座的一位女士说,“你知道你为什么会 亚健康吗?那是因为你是酸性体质的人。酸性体质的人基本上都会得亚健康。”

    “我是酸性体质?”头一次听说这个名词,史小姐大为惊讶。邻座的女士告诉她,“不信,你就到网上查查,现 在非常流行的保健方法。”晚上回家后,史小姐迫不及待地上网查询。果然,网上有很多关于酸硷体质和酸硷食物的介绍。而且再一问,她周围注重食物酸碱度的人 还有不少。她开始相信这一理论了。 

    从那以后,史小姐在日常饮食中就特别注意“酸硷搭配”。她想,既然自己是酸性 体质,那么酸性的食物就不能多吃。但有一点,她一直搞不明白,按照网上的说法,葡萄属于碱性食物,但葡萄吃多了,胃酸好像也会多。史小姐变得越来越糊涂, 她决定找医生咨询,看看医生能否给她一个明确的回答。 

    “医生,我是属于酸性体质的,您看,该吃哪些食物呢?听说如果纠正‘酸性体质’就可以预防慢性病,那我经常吃小苏打,是不是就能预防很多病呢?”当她跟王挺医生提出这些问题时,王挺一时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南京市中医院养生康复中心主任王挺,也是金陵名医馆主任,他是一位中医名家,多年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对多种慢性疾病有较为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在被问到对酸性体质有多少了解时,他认真想了一会,笑了,“我也是前几年从媒体上看到这些名 词的,这些说法应该是民间的说法。在主流医学上,并没有酸性体质、碱性体质的专题。” 

    王挺说,按照媒体上的有关酸硷体质的说法,这些内容应该是属于“基础生理学”的范畴。凡是医学院校的学生,都要上这门基础课的,“但不论是我上学时候学的基础生理学教科书,还是现在医学院校学生学的基础生理学教科书里,都没有有关酸硷体质方面的内容。” 

    所以,当有些病人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时,他也只能这样回答,“目前医学上还不承认这些说法,既没有关于酸性体质碱性体质方面的专题试验研究,也没有这方面的专业论文。” 

    体检说明人的健康状况跟酸碱度没有必然关联 

    王挺主任的反应非常有代表性。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即使在医学上非常有建树的专家,当听到酸性体质、碱性体质的说法时,第一反应都是自己是不是落伍了。

 

    南京市第一医院肾内科副主任杨江生告诉记者,他在第一次听到酸硷理论时,开始也是 非常惊讶,以前他从来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一门新的科学理论?于是他开始寻找这方面的资料来研究。在网上他发现这种理论铺天盖地,很多健康网站也都以科普 的方式推荐这些理论,但是在他看来,这些理论虽然看上去煞有介事,但总感觉太过片面,而且有些地方讲得根本不符合医学常识。并且杨医生还发现,一般提出这 些理论的大多会附加一些保健品广告或者某位医生的门诊热线,不太可信。

 

    而且杨医生说,邮件中所说的僧尼因为素食,身体都处于优质弱碱性的说法也值得 商榷,因为他也曾为一些僧人体检过。结果他发现,这些僧人身体确实属于弱碱性,但他们的身体状况并不像吕博士说的那样“优质”,相反,有些僧人因为长期素 食,有些营养缺失,容易贫血,也容易出现所谓酸性体质易出现的疲乏犯困等症状,而且还容易患上一种低蛋白血症。 

    酸硷体质到底是怎样确定的?酸硷平衡理论真的对健康有益吗?难道这世上还真的有酸人和硷人之分?记者找有关专家学者展开了更深入的调查。(戎丹妍)

。。。。。。。。。。。。。。。。。。。。。。。。。。。。。。。。。。。。。。。。。。。。。。。。

   

人体酸硷理论的是非真假

    酸碱性体质之说的强势宣传下,越来越多的人虽然也感觉它说不清、有时也会自相矛盾,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都逐渐接受了它。对人体健康而言,这到底是福是祸呢?

        ●酸性体质和癌症到底有无因果关系

    ●人体的酸碱度自己能不能测定 

    ●常吃碱性食物就长寿且生儿子吗 

    人体酸碱度的秘密在哪里 

    

世界上到底有无酸人 

    对于酸碱性体质的说法,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孙伟教授表示,在现代医学中根本没有这些词。

 

    孙伟教授说,正常人体内的酸碱度(pH值)稳定在7.35-7.45之间,是偏硷 性的,之所以这么稳定,原因在于人体有三大调节系统,分别为体内缓冲系统调节、肺调节、肾脏调节。在体内缓冲系统调节中,最重要的是碳酸氢盐系统,它的“ 工作原理”就是,体内酸多了,有碱性物质来中和;硷多了,又有酸性物质来中和。而肺调节,就是当体内酸性物质增多时,人会加快呼吸,将酸性的二氧化碳更多 地呼出去,反之则呼吸变缓。肾脏也很重要,它能吸收碱性的碳酸氢盐,并排泌酸性产物。

 

    人体的血液不可能靠吃、睡就“变酸”,只有当以上三大调节系统出了问题,比如 尿毒症、糖尿病酮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情况下,人体内的酸硷平衡才会被打乱,出现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孙伟教授说,在医学上,如果体液pH值低于 7.35,就属于“酸中毒”,而这是严重的疾病,必须治疗。“酸中毒”主要有一过性和长期性两种,一过性酸中毒可以迅速恢复,比如暂时性呼吸道梗阻,机体 产生无氧代谢,导致血液偏酸;长期性酸中毒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肾小管酸中毒,多由药物、风湿免疫疾病、干燥综合征等疾病引起,二是肾功能受损,导致体内 的酸性物质排不出去。如果血液偏酸,要立刻就医,光通过饮食、休息自我调节是不可能缓解的。

 

    人体出现酸硷不平衡的状态,通常是患病所致,例如在快速减肥或罹患糖尿病时,人体内产生的酸性物质明显增多,甚至出现酸中毒。

 

    正常人根本就不可能成为酸性体质人,因为不管是在医学临床还是在研究中,只要一个人的身体偏酸,也就是我们医学上所说的处于酸中毒状态,不出几天就必定会死亡。 

    小便的酸碱度与血液的酸碱度不是一回事 

    之所以酸性体质在这些年被频繁提起,这可能跟临床上酸中毒疾病较常见有关。孙伟教 授说,人体酸硷平衡紊乱有四种: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硷中毒和呼吸性硷中毒,其中前两者较多见。就酸中毒的治疗来说,首先要从“治本”着手 ——由尿毒症引起的,需要透析;由糖尿病引起的,要用胰岛素。根本不能靠吃“碱性食物”来解决。

 

    而且,虽然食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但人类在长期 适应膳食的条件下,体内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缓冲系统和调节系统,以保障内环境(主要是血液)的酸硷平衡。健康人血液的pH值恒定保持在7.35-7.45的 范围,一般不会受摄入食物的影响而改变,除非消化道、肾脏、肺等器官发生疾病,造成人体代谢失常。 

    网上还有“通过测尿液的pH值来判断体内酸碱度”的说法。孙伟教授说,人的尿 液本身就偏酸,而尿液的酸碱度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体内的酸碱度。尿液酸碱度是与饮食相关,吃肉蛋奶时,尿液会偏酸一些;多吃蔬菜水果,尿液会相对偏硷一些。 尿液的酸碱度是肾脏“调节”的结果,它的pH值不能代表血液的pH值。并且,血液酸碱度不是自己在家能做的。医学上要求抽动脉血,还要完全隔绝空气,家里 显然没这个条件。 

。。。。。。。。。。。。。。。。。。。。。。。。。。。。。。。。。。。。。。。。。。。。。。。

   

 人体酸碱度与健康有何关系

   

 肿瘤患者是酸性体质乃因果倒置 

    

    “酸性体质导致肿瘤”是“酸碱性体质论”中很吸引眼球的一点,60多岁的陈女士就非常信奉。 

    

     为了防止得上肿瘤,有一天,陈女士专门让女儿到网上查找酸性比较强的食物有哪些。 在女儿查到的食物清单中,她惊奇地发现,我们常吃的鸡、鸭、鱼、肉、蛋、米、面、油、糖、酒等都属于酸性食物。这下子陈女士可就犯了难,不吃鸡、鸭、鱼、 肉、蛋她倒是能做到,但米、面、油这些都是日常饮食中最基本的食物,不吃这些,还能吃啥呢?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肿瘤科主任李苏宜说,这样的担忧没必要。肿瘤有很多种, 每种肿瘤的诱发因素都不同,目前公认的致癌因素不少,“但到目前为止,医学上并没有人体酸碱性和肿瘤诱因有关的这个说法。而肿瘤是各种综合因素所致的,这 是全世界公认的,不是一个酸性食物或者碱性食物就能诱发的。” 

    “酸碱性体质论”中有种说法,癌症患者100%是酸性体质。对于这个问题,有的专家认为,不是酸性体质导致了癌症,而是癌症病人在治疗中服用了某种药物导致了酸中毒,是代谢出了问题。 

  长寿是吃碱性食物吃出来的? 

    老许也对“人体酸硷平衡”理论中的一些说法想不明白,如果按照酸硷体质的说法,常吃碱性食物长寿,但在盛产寿星的新疆,那里老人的饮食以肉和馕为主,蔬菜摄入不多,还喜欢喝白酒,肉和酒都算酸性的,这似乎跟长寿和健康的规律相悖啊。

 

    “其实,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有规律的生活是他们长寿的主要原因。新疆的百岁老人大 多生活在农村,那里空气质量较好,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很小,压力较轻。最关键的是老人都会自我调节,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相关专家分析,他们的长寿好像 和常吃碱性食物的理论沾不上边。

 

  控制酸碱度就能决定生男生女? 

    如今,关于酸碱性体质的话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健康的范畴,而且延伸到了生育的领域。结婚两年的吴女士,正准备要孩子。朋友告诉她,网上有种说法,多吃碱性的食物容易生儿子,多吃酸性的食物容易生女儿。难道通过饮食可以轻松实现生男生女的愿望? 

    就此事记者采访了南京地区的几位妇产科专家、生殖领域的专家,几位专家认为,在硷 性环境中含Y染色体的精子比较活跃,易优先受精而生男,在酸性环境下含X染色体的精子易优先受精而生女,从理论上来讲,这个说法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但想通 过饮食来改变人体酸碱度以影响胎儿性别,却并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有人仅凭味道来确定食物是酸性还是碱性,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认识。比如 醋和苹果虽酸,却是碱性食物。正确的说法是,凡经消化吸收代谢后以产生钾、钠、钙、镁等阳离子为主的属于碱性食物,而产生磷、氯、硫等阴离子为主的食物属 于酸性食物。有些味道颇酸的水果,如柠檬、柑橘、杨桃等,进入人体后经代谢会变成水和二氧化碳,后者经肺呼出体外,剩下的阳离子便占据优势,故仍属碱性食 物。而吃起来并无酸味的肉、鱼、蛋、米和面,经人体代谢后产生的阴离子较多,却属于酸性食物。 

    关键问题是,我们所吃的食物并不会轻易改变人体的酸碱度。在正常情况下,人们 体内的酸碱度是相当恒定的,因为体内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缓冲物质,像碳酸盐、磷酸盐和蛋白质等,它们可以防止体内酸碱度发生急剧变化,使身体不受外来因素的 影响。同时机体还能通过肺、肾等脏器进行调节,以保持人体生理需要的pH值。因为这些缓冲机制,不管摄入什么食物,都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影响。要知道,任 何食物要经过的第一关就是胃,然后才是肠。在这样的缓冲机制下,任何食物在胃里都呈酸性,到了肠里就都变成碱性的了。 

    因此,试图通过饮食来改变体内的酸碱度是不可能的,利用调节饮食的酸碱度来人为决定生男生女的想法更是不切实际的。 

。。。。。。。。。。。。。。。。。。。。。。。。。。。。。。。。。。。。。。。。。。。。。。。。

  食品引起酸性体质的研究报告根本不存在

    “酸碱性体质”一说给许多人造成了困惑,在营养学家看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江苏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袁宝君教授介绍,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并没有这样的说法。 近年来,有关食物酸碱性质的宣传文章很多,但诸如“选择食物要注意酸硷平衡”、“酸性食物对健康有害”的宣传,却在误导居民健康饮食。有关专家在检索了全 球近50年来1000多篇有关机体酸硷平衡的论文,也没有发现因为食品酸碱性引起酸性体质的研究报告。 

    据介绍,早在上世纪40年代,有研究食品化学的学者将食物燃烧后剩下的残渣溶 于水,再测酸碱度,以此分析食物中的矿物质成分。在食物的化学研究中,食物可以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或称为成酸食物和成硷食物)。分类根据是按照食物 燃烧后所得灰分的化学性质,灰分中含有磷、硫、氯元素较多的溶于水后生成酸性溶液,而钾、钠、钙、镁含量较多的灰分则生成碱性溶液。这种研究主要用于评价 食物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在食物矿物元素含量的测定中使用很多。 

    但食品化学研究与食物进入人体后复杂的代谢有着天壤之别。食物分为酸碱性是食物化学的研究范畴,跟食物进入体内以后的代谢变化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食物进入人体后,经过消化吸收和各种复杂的代谢反应,形成数以千计的产物。这些产物有酸性、碱性,还有很多呈中性。血液的酸碱度是各种代谢产物综合平衡的结果,不是仅仅由食物燃烧后剩余的几种矿物元素就可以决定的。 

  蔬菜水果有益健康并非因为属于碱性食物 

    中国营养学会特别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作出了澄清:“‘食物酸硷平 衡论’称,谷类、肉类、鱼和蛋摄入过多可以导致酸性体质,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蔬菜、水果属于碱性食物,能够纠正酸性体质,防治慢 性疾病。事实上,蔬菜水果之所以能预防上述慢性疾病,是因为它们产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维生素、矿物元素、膳食纤维等,而不是碱性的作用。” 

    “现在所谓的酸性碱性食物说,是脱离了人体自身调节功能来说事的,缺少了基本的现代医学知识,同时也是缺少科学证据。正常人体具有很强的电解质调节功能,包括人体的呼吸、肾脏等系统,可以把身体恒定在一定范围,而不是靠碱性食物来中和的。”袁宝君如是说。

 

  人体酸硷浓度是一个动态平衡 

    南京市中医院的谢英彪教授说,人体酸碱度的正常调节是通过血液自身、呼吸及肾脏的 调节来维持体内酸硷平衡的。在人体内,酸和硷是永远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就会不断地摄入和产生酸性及碱性的物质。正常情况下,酸 硷物质在体内的浓度是不断变化的,但是人体会对其进行及时的自我调节。人体胃酸的浓度很高,但是血液中的酸碱度仍维持在正常范围,便证实多数正常人具备自 身调节水平。 

    “所以,不必过于关注食物的酸碱度,即使某天或某顿吃的酸性或碱性食物多了一些,也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不会对健康有多大妨碍。”谢英彪教授说,现在有些厂家为了宣传、推广碱性水等保健品,极力宣扬酸性食物有害论,这是不正确的。 

    袁宝君教授也认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强调“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 细搭配”,建议“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还提出“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都是根据近年营养学的研究成果,为改善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而提出的膳食 措施。而按照“食物酸硷平衡论”,将鱼、禽、蛋和瘦肉等食物都归类为“酸性食物”,将使人们在选择食物时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张星)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ech/2009-02/23/content_10872406.htm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