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此博文系列本来写到(3)就结束了的。不料,有网友很是好奇,向我追问更详细情况以及照片。我就把我对桃花源的内心看法写在这里。
1. 湖南桃源县的桃花源是后人(唐朝?)根据陶渊明《桃花源记》旅游开发后的产品。这不是我独自一人的看法;诸位看看袁中郎的散文里,有一篇是专门谈他游了桃花源后的感觉,其中讲到,那个所谓洞即浅又不相通。
2. 时下在安化奎溪(就是我读小学的地方)发现的“秦汉桃源”也有附会之疑,其要点是:根据此地地形(那地方我还是很熟的),当初武陵渔人如何将船行驶到洞口处的?请看陶渊明的原文:“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渔人是驾船溯溪而上,一直到了一个山口后才下船,进入洞内的。因此此溪其水必够深,河床必够宽才行。
3. 资水中上游群山莽莽,峡谷连连,清流激荡,为古代“旧不与中国通”的梅山的形成提供了极佳的又是必不可少的地理条件。上世纪60年代水库移民前的烟溪处水库核心地段,这里才最符合陶渊明和李白所描绘的条件。
处于资江中游的烟溪古镇就这样被淹了,当地人一部分迁移到了洞庭湖区,一部分迁到了水淹区的附近,叫大双塘,也就是现在的烟溪镇所在地。个别人舍不得离开,就近搬到了烟溪古镇的山上,像我的表哥老家就是这种情况。老家叫碧溪口,就是我在“被荒草湮灭了的一篇博文”里所谈到的。
本博文开始的这张照片是我借用别人的。我去碧溪口表哥老家就经过这个地方。这张拍得还不错,但水域辽阔的地方没拍到。下次继续贴些照片加上一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