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二、诗词赏析标准
李白在《月下独酌》中用什么样的壶,或者译成了坛、罐、瓶、杯,对理解这首诗应无伤大雅。重要的是翻译出诗人在这首诗中所体现的性格、心境和整首诗的意境。
我将以上、中、下品来归纳所附30个译本。
搞评论的往往眼高手低。好在自己也做过一些翻译,诗经、佛经,介绍碑林,干煸四季豆,鱼皮服饰鄂伦春,高尔夫职业联赛,寻找成吉思汗的子孙,新千年国军人事培训......三教九流,五花八门,多少都接触过,因此翻译的个中艰辛,就如冬天饮冷水,冷暖自知了。
翻译没有最好,只有较好。如何找出较好的翻译作品,首先得确定一个标准。
我赏析古典诗词翻译作品的标准是这样的:
文学作品的翻译标准还是严复发轫的“信达雅”。对于诗词翻译,信达二字不再赘述,就是将“雅”具体化为:
意境美,形式美,节奏美,音韵美。其中译出原作的意境美是首要的,但后面的“三美”又为体现意境美起了辅助作用,使之成为诗或词,而不是散文。
这样,就等于说,如果诗词创作是带着脚镣跳舞,那诗词翻译就是带着脚镣手铐跳舞。虽艰难,甚至残酷,但这舞还得跳 – 文化交流还得进行。
三、《月下独酌》的写作背景
要准确翻译出《月下独酌》的含义、尤其是其中的意境美,首先得了解一下李白本人的身世、经历、性格和作品风格以及此诗的写作背景。这是在评析30个译本前要做的事。
李白本人的身世、经历、性格和作品风格: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他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李白是豪放的性情中人,如他自己所说:“我本楚狂人”。
开元十八年(730)左右,李白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他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然关心国事, 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
李白诗歌今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实。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言多讽兴,气骨高举。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业,为国效劳,但他并不艳羡荣华富贵,而是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将进酒》)。在建树功业以后,他要以战国时代高士鲁仲连为榜样,不受爵禄,飘然引退。其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特别是庄子的影响。
李白诗歌丰富的想象力在其七言歌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方面明显地可以看出受到屈原的影响。在体裁方面,李白擅长形式比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不爱写格律严整的律诗。
《月下独酌》的写作背景:
《月下独酌》写于天宝三年(744)三月。那年,李白43岁。但李白在被唐玄宗召为供奉翰林学士两年后,终因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受到李林甫、杨国忠的排挤,被谗,“赠金放还”。
李白当时的具体职位是翰林供奉。翰林院(Imperial Academy),相当于现在大陆的中国社科院吧,李白就相当于是现在的中国社科院一名院士的样子。但唐玄宗时代的“中国社科院”人员比较杂。有人对翰林院的运作详细描绘如下:
翰林制度是从唐至清特有的一项职官制度。“翰林”之名汉代已有,本指文学之林,是文翰荟萃所在。唐代开始作为官及官署名,最初的性质是“天下以艺能技术见召者之所处也”(《唐会要》卷57“翰林”),文学、经术、僧道、书画、琴棋、阴阳等各色人士以其专长听候君主召见,称“翰林待诏”。唐玄宗时,较多地选用文学士人,称“翰林供奉”,用于起草诏令,议论时事。
唐代的宫廷制度规定,凡是皇帝行止所到之处,要有御用文人、术士等候诏命。这些御用文士、术士并非皇帝的政治助手,而是陪侍皇帝从事文艺游赏之事。这些人当中有吟诗作赋的文词之士,有饱读典籍的经学之士,有算卦者、杂耍者、司棋者、论道者、念佛者、求仙者、书画者,吹拉弹唱,三教九流,无所不有,他们在翰林院里随时等候皇帝的召见,所以叫翰林待诏,高一级的叫做翰林供奉。皇上赏月,便召唤诗文待诏写诗助兴;皇上游园,看见景色迷人,便召唤画待诏作画等等。
诗文待诏只不过是诸多待诏中的一种,其地位比其他待诏要高一些,其中有一些表现优秀的诗文待诏成为翰林供奉,会逐渐发展到给皇帝起草诏书,具有了政治身份,但这批人数量并不多。
李白是这批数量不多、已具备了一定政治身份的翰林供奉之一。但李白天生是个清高、孤傲的诗人,喝了酒之后其言更是汪洋恣肆、放纵不羁。于是,遭到以下两个皇帝宠臣的排斥,一个是当时的中书令(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负责直接向皇帝上奏的官员)李林甫,另一个是杨国忠(杨贵妃的同曾祖兄,后来接替李林甫做了宰相)。这样,李白被“赠金放还”,也就是宫廷给了他一点回家的路费,被“炒了鱿鱼”。
李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下了《月下独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