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 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 相期邈雲漢
上个星期,有个公司在丽江开了一家精品客栈,请我翻译该公司的一些文字。其宣传画册里用了李白的这首《月下独酌》,所以我也就试着翻译了一下(见本博客)。 翻译前,我没有参照任何前人或今人的译作,为的是让自己独立理解原文,翻译出自己的风格,也好事后将自己的东西与同行的译作对比一下,看看自己的理解与翻译水平到底如何。期间,从行文排版到个别措辞得到了宋德利先生的指正。具体即是诗中的“一壶酒”那个“壶”如何翻译,是用kettle还是pot?或者另外的词。
于是我搜索了一下。竟然搜索出来30个译本!译作的时间跨度长达100多年。译者当然也就多达30位,其中有鼎鼎大名的Herbert A. Giles (对林语堂的翻译风格影响很大),Arthur Waley (是较早翻译《老子》的汉学家),还有中国的许渊冲先生等等。于是,我就想,不妨全部将这些译作列出来,不问译者出身,逐一赏析,然后找出其中的上品,看看自己的译作与其差别在哪里,自己的译作在所有30个版本中应该是个什么位置,以鞭策自己今后继续努力。
这篇文章或许很长(从网络阅读的习惯来说),所以我会将它分成几部分登上我的博客。这是带有资料性质的文字,读起来或许单调一些,但对我等翻译工作者的参考作用是很大的。以后翻译古典诗词时,我会不断回头光顾这篇系列博文的。
好了,先看看诗中的“一壶酒”到底用什么“壶”装吧。
一、“一壶酒”的翻译困惑
对“一壶酒”的翻译,我起初用"a kettle of wine", 当时直观的感觉是这个壶应该是热酒的壶,所以用了”kettle”。后按照宋先生的意见,改成 “a pot of wine”。
看看几个翻译名家的翻译:
Herbert A. Giles:a kettle of wine
Ezra Pound: a pot of wine
W. J. B. Fletcher: a pot of wine
Arthur Waley: a cup of wine
Burton Watson: a jug of wine
J.C. Cooper: a bottle of wine
小畑薰良: a jar of wine
许渊冲: a pot of wine
此处不谈背景,仅从常识来看,用pot, kettle或jug均可。用bottle(瓶) 太小了,用jar (罐,坛)太大了,用cup(杯)就更小了,严重与诗中的“壶”不符。翻译“老子”的Arthur Waley 怎么会这样用词轻率呢?
(未完待续)
To: 宋德利 你曾经说:您说的不如由中国翻译家翻译中国经典的观点值得我们深思。国内的许多人却认为:中译英应该由西人去做,因为中国本土译员的英语差。
你真是下了一番功夫啊。中国古典诗词很难翻译。中国独特的元素太多,有些东西还是尽量以中国人的翻译为依据。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没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他们不如中国专家翻译的有分寸。比如酒壶,外国人哪里会了解中国古人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酒具啊。我之选择pot 也还是考虑,在那个场合李白可能会用紫砂泥壶或瓷器,因此用了pot.再说那个季节和场合,不必热酒,大概和凉的就可以了。因此不必用kettle.先说这些,该上班去了。匆忙了
To: 纽约桃花 你曾经说:您说的很有道理,flagon 我也想到了。这要考虑到唐朝饮酒的器具的形制、李白当时喝酒时的具体环境。我所搜索到的几个名家翻译都没用到这个词,不知他们有何顾虑而没有用。谢谢您一起来探讨古典诗词的翻译。
中英文的语言相差太大,除了字面与字意之外,感觉最难翻, 尤其在唐诗宋词上,翻译出感觉的很少,因为中国的诗词如同做菜,讲究色香味俱,这种就很难翻译了。古代的酒壶与现代的酒壶相差很大,既不是kettle, pot, jug, bottle, 很可能是flag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