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当代物理主流理论的常识悖论之四
作者 苟文俭
【首先要说的话】:物理理论的某种命题,如果与它自身陈述的基本事实矛盾,又违背了推埋的逻辑常规,就称是物理理论的常识悖论。
基本事实无法否认,推理的逻辑常规必须遵守。但作为自然科学之首的当代物理的主流理论却是逆行其道,不仅自身有一系列常识悖论,而且还总是强加给了当代世界的主流社会,不仅构成了逻辑与观念的极大混乱,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浪费,也严重损害了物理学的美与尊严。对此我们决不应该视而不见!
本文标题包含的内容,就涉及了当代物理主流理论的第四个常识悖论。
(-)
物质或粒子是如何产生的?以量子场为基础的当代物理主流理论的解释是:物质或粒子都是从什么都没有的虚空中,以正、反成对的方式产生出来的;真空就是沸腾着的正、反虚粒子海洋,现实的任何粒子,如质子、τ重轻子、K介子、矢量玻色子,以及夸克或胶子等等,它们都可以在任何真空“点”位置以正、反成对的方式突然冒出来,然后又在湮没中消失的无影无踪;我们宇宙的所有正物质,也都是在“宇宙大爆炸”瞬间、从虚空中产生出来的,只是由于不知什么原因,产生的正、反物质在湮没中出现了不对称,少量的正物质就被剩了下来,最终组成了我们现在生活着的这个现实世界。
物理理论中,不能实际被观测的粒子就称是虚粒子。对当代物理主流理论的上述解释,也可以归纳成简单的一句话,即正、反物质或粒子都产生于什么都没有的虚空。
(二)
要认识物质产生的上述主流解释,首先我们就要看一看正、反粒子对湮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对此可以用常见的正、负电子对的湮没为例。
我们都知识,正、负电子对湮没一定会辐射光子。对正、负电子对用静止质量量度的物质,称是静态物质;以光速运动的方式存在的物质,称是转移物质。正、负电子对湮没辐射光子的事实说明:
1、正、反粒子对湮没,正、反状态的物质并没有被湮没掉,只是转变了存在方式。
2、辐射光子的能量严格等于正、负电子对固有能的事实又说明,在正、反粒子对的湮没中,它们的物质存在方式的转变是全额的,不丢失。即正、反粒子对湮没中,正、反静态物质都没有任何损耗。
3、正、负电子对湮没后辐射的两束光子不可区分,说明转移的物质不再具有可区分性的正、反两种状态了。因此,所谓物质的正、反,都只是其静态的存在特征。
我们知道,有物质才会有粒子,不论是正粒子或是反粒子,任何粒子都一定有其自身的物质,这与人类是否观察无关。绝对不会存在没有物质的粒子。
(三)
根据正、反粒子对湮没的上述事实,再来认识物质产生的上述主流解释:
1、正、反粒子对湮没,物质并没有消失,只是物质以正、反静态的方式,转变成了不可区分的转移方式。即物质并没有在正、反粒子对的湮没中毁尸灭迹。因此,说在任意真空“点”位置突然冒出的正、反粒子,它们会在湮没中消失的无影无踪,与正、反粒子对湮没的基本事实完全矛盾。
2、只要是正、反粒子,就一定要有正、反状态的物质,从虚空产生出正、反粒子,虚空也就一定有正、反状态的物质。说 “正、反粒子对都产生于什么都没有的虚空”,既违背了前后一致的逻辑推理规则,是典型的前后矛盾,又违背了逻辑推理要保持概念定义同一的基本常规。
当代物理对物质产生的主流解释,同样是地地道道的常识悖论,而且也还是不顾正、反粒子对湮没的事实的大瞎话,是?着眼的大瞎话。
(四)
当代物理主流理论还说:现实的宇宙正物质是“大爆炸”瞬间产生的正、反物质湮没后的残存物。这同样是不顾事实的典型瞎话。正、反粒子对湮没只是物质存在方式的转变,而且转变后也就再没有正、反状态之分了;请问,现实的宇宙正物质又怎么可能是正、反物质湮没后的残存物呢?
说正、反物质或粒子产生于虚空的瞎话,其根源在于现代物理理论对真空认识的误区。对此作者将在随后的文章中做专门陈述。
(五)
在作者创建的IV模型中:真空元自身有物质元素a;当一对左、右手性的真空态基元Vn组成了现实的物理真空量子Q时,对任意真空“点”位置Q,就都分别有以左、右手性方式可动的物质;在真空受激发产生粒子的条件下,一对左、右手性真空态基元Vn就会以对称方式离开了真空态,进入它们的a也就成为了左、右手性的正、反物质。因此当真空受激发产生出粒子时,左、右手性的正、反物质就总是以对称方式同时出现。对从真空产生出粒子的过程,在作者2008年底出版的专著《粒子及其质量计算》中有详细论述,以后也还准备写专门文章再做简要介绍。
【特别说明】:对当代物理主流理论的常识悖论,作者已罗列了第四个。真诚欢迎感兴趣的网友对作者这些常识悖论的认识评论或批评。作者的原则是:以无可?辩的自明的基本事实、以及公认的逻辑常规为依据。也真诚欢迎邮件联络。作者的mail地址是w.j3699@163.com。
完成于201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