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探索者之家 //www.sinovision.net/?6729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发现的粒子与希格斯玻色子毫不相干(专题四)

已有 2112 次阅读2012-9-30 20:03 |个人分类:现代物理探索|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就希格斯玻色子致全球知识界的公开信()

作者   苟文俭

新发现的粒子,即是CERNFNAL7月初宣布发现的粒子,对此我们确信无疑。这种新粒子仍称是X粒子,希格斯玻色子也仍记为H粒子

本公开信系列《(三)》的充分理由已证明H粒子子虚乌有,它当然不可能被实验发现。本文还将根据理论描述的H粒子属性进一步分析指出,它与X粒子毫不相干。

(一)

CERNFNAL的实验中,科学家们把共生粒子视为是X粒子的衰变生成物,与H粒子挂钩所做的分析是如下三个方面:

  1、理论描述的H粒子是一个玻色子,它的自旋是01的整数倍,而不是半整数倍。因此要分析共生粒子的总自旋是否具有H粒子的自旋属性。

  2、测量X粒子质量取值,看它是否具有理论描述的H粒子质量属性。

  3、分折X粒子的衰变方式、电荷、宇称等,看它们是否也是理论描述的H粒子属性。

特别说明以下两点:

1、共生粒子的定义见公开信系列《(一)》。CERN发现X粒子依据的共生粒子主要是双光子。对形成粒子质量的汤川耦合与H粒子的关系,公开信系列《(三)》已指出:有汤川耦合形成粒子质量的地方,必然有H粒子;希格斯机制中汤川耦合形成粒子质量过程,都应当与H粒子寿命相当。

2、不同理论有不同的H粒子。对SMH粒子就记为(SM)H粒子SUSY SMH粒子也记为(SUSY)H粒子。所有H粒子属性实际都形成于各自理论数学演绎的特定需要,并非是理论自身演绎结果的预言,因此作者就称它们是“理论描述的”而不说是理论预言的。

本文以后所述的H粒子属性,也都是“理论描述的”。

(二)

CERNFNAL实验中,已经确认的X粒子属性是:

1、它的质量在H粒子质量范围,特别是CERN已给出了125126Gev的精确值。

2、它的自旋是01,属于玻色子,但还不知道自旋到底是0还是1

根据SM对粒子的区分:如果X粒子自旋是0,它就只有电中性这一种,与(SM)H粒子自旋属性相符;如果X粒子自旋是1,表明它有同位旋三重态,有三种不同电荷(+1-10),这就是(SUSY)H粒子的自旋属性。

X粒子自旋属性,还无法确定它到底是(SM)H粒子还是(SUSY)H粒子

由本公开信系列《(三)》:(SM)H粒子质量无法确定;如果忽略希格斯场自作用的累积,假定规范变换到普朗克尺度都有效,有的理论家估计它的质量可能在115180 Gev之间,也有理论家估计它的最大质量可能达到1400Gev

(SUSY)H粒子质量均可以有具体取值。2008年粒子物理手册》公布的一组(SUSY)H粒子质量是:中性H0的质量大于110.092.8Gev,两个带电H±的质量大于79.3Gev

如下的论证与结论都很容易理解。

1、见本公开信系列《(三)》,根据希格斯机制不合理的事实可知,如果认为X粒子是(SM)H粒子,由于它的质量确定,意味着要对其它原始参量做不可想象的精细调整,SM的自然性得到了实验证实,即希格斯机制完全不合理得到了实验证实,这自然也就证明不存在(SM)H粒子。

2、如果认为X粒子是(SUSY)H粒子,它就绝对不只是一个,而且更容易发现的只能是质量较小的带电H粒子。由于X粒子是唯一的电中性粒子,它也就绝非(SUSY)H粒子。

因此,根据对X粒子已经确认的属性就可以确定,它与H粒子毫不相干。

(三)

在理论描述中,H粒子有不同衰变形式,也称是衰变道,通俗的说法是它可以有不同的碎片粒子;它除了主要的双光子衰变道外,也还有小几率的轻子衰变道,或可转换成夸克的强子衰变道。

主流粒子物理对H粒子衰变原因的解释是:因为它只存在于宇宙大爆炸之初的非常状态,高能粒子对撞机中它只能瞬间被“复活”,所以只是昙花一现,实验都只能看到它的衰变生成物;而且让H粒子重新“复活”的机会也非常稀少,估计至少要每万亿次正、反高能强子对撞才可有能出现一个衰变的H粒子。

以上的理论描述就称是H粒子衰变属性,对此就很容易有如下所述的分析与论证。

1、粒子衰变的电弱对称破缺,由于发生了希格斯机制,必然有H粒子;还有在实验中新产生有质量粒子时,其质量也只能形成于新粒子的产生过程,这些事实也都无可辨驳地证明:任何现实的粒子反应几乎都有H粒子出现,而且也还是通常的能量状态,这就与H粒子特别稀少、又只能瞬间出现于高能粒子对撞机的理论描述完全相悖。 

2、质子或电子也可以在实验室产生,它们均有长期保持不变的精确质量值。由于汤川耦合形成粒子质量的过程与H粒子寿命相当,如果X粒子是H粒子,它寿命极短,并不具有可观测性,这就说明汤川耦合在还来不及形成可测量的结果时它就已经终结了,这自然也就不可能测量到有长期保持稳定精确质量值。这显然不是事实

3如果X粒子是H粒子,根据形成粒子质量的汤川耦合过程就很容易估计,它的力程一定小于弱作用,说明与汤川耦合相伴的H粒子一定深藏于粒子的电荷分布半径内,或紧挨着夸克。这样每一个有质量粒子产生时就都会观察到有H粒子衰变,但这绝非事实。

4、理论描述中,中性H粒子无色无夸克,无电磁结构,形成质量的汤川耦合也并非电磁作用或强作用。由此进一步就可以确定:

(1)与介子不同,中性H粒子由于无电磁性,它就绝不会有直接辐射光子的电磁衰变,如果是联级衰变辐射了光子,就一定有参与电磁作用的时间。实验中双光子事件并没有这样的时间,都是大几率的直接衰变。因此,把双光子事件看成是H粒子衰变毫无依据。

(2)实验中高能双光子都可以通过联级衰变形成小几率的有质量粒子衰变。因此,在CERNFNAL的实验中,小几率的衰变道与H粒子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相关性。

综合上述事实就必然有这样的合理结论:从理论描述的H粒子衰变属性考证,它实际观察的X粒子绝对扯不上任何关系。

(四)

CERN实验中,一位负责分析CMS项目实验参数的科学家对媒体说:如H粒子这样,它“往往被某一种理论预言,你必须选择信仰一种理论,然后通过海量实验去寻找它”。他还说:因为人们信仰SM,它“现在就缺这么一个希格斯粒子,这就让全世界的几千人找了40多年才找着”;说“希格斯粒子找着了,剩下的事儿就是继续找,去找电子里面、夸克里头还有没有更小的结构?

这位科学家的言语,也代表了当今一些主流粒子物理学家们的思想,同时也给我们透露了如下两个明确信息:

1、在CERNFNAL实验中,科学家们认为X粒子可能就是H粒子,出自对SM的信仰。尽管许多事实都充分证明,理论描述的H粒子、实验发现的X粒子毫不相干,但由于信仰SM,因此相信“就缺这么一个希格斯粒子”一定会存在!

X粒子看成可能就是H粒子,原来,科学家们早就有了信仰SM的心理暗示,以及发现它的强烈愿望。

2、当最终确定了X粒子就是H粒子后,在实验方面,当然也会在理论方面,当代物理学的主流还会沿着SM的规范对称观念继续走下去。

对本来就是人为制造的H粒子,当代物理学的主流为什么就深信不疑、全世界的几千人竞找了40多年呢?细心琢磨,其理由不外乎是如下这三个方面:

1SM有很好的实验支持,满足了“要现实”的要求,它可信赖。对此,公开信系列《(二)》的论证结论是:SM的可验证性是一种假象,它并不能有效解决自身的基本问题,具有非实在性的丑陋本质,根本不值得信赖

2、希格斯机制使SM具有了更为简洁优美的数学表述,从美学的角度也使人不得不相信有H粒子。但事实给出的结论是:SM的纯粹数学表述已远离了被描述粒子动力学的实际存在。因此,尽管希格斯机制为SM的数学表述增添了靓色,这实际只不过是在稻草人的驱体上穿戴了漂亮的服饰而已。

3、它根源于QMSR,出自名门权威。对此我们也必须明确:任何物理理论形式化体系不完备性是普遍规律,它们都有由形式化体系的自身逻辑前提所严格规定的适用条件;物理学绝非宗教,只有满足某种心理需求的宗教,才会不顾及事实真相而以信仰为本。

对具有实证性的物理理论,与描述对象的实际存在完全相符,才是信赖它的最高原则。在当今的粒子物理学领域,SM失败一面的非实在性丑陋本质于不顾的盲目信仰,无异于是崇尚并不具有任何有效性的数学游戏,是在欣赏穿戴漂亮服饰的稻草人,是把物理学视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要的宗教。

为一个不存在的H粒子,人类已经付出了高昂代价,难道我们智慧的当代人还要沿着纯粹数学的道路,为了穿戴漂亮服饰的稻草人,毫无意义地再追加更为巨量的成本吗?

                                     完成于2012-09-09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