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茂茂 //www.sinovision.net/?668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曹长青:韩寒为什么现在才“露馅”?(转帖)

热度 9已有 5561 次阅读2012-3-28 12:14 分享到微信

韩寒为什么现在才“露馅”?

 

曹长青

 

“人造韩寒”的质疑声浪掀起后,很多人提到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衣》。其实西方这种讽刺“造假”的名作还有好多,像《百万英镑》嘲讽冒牌富翁,《大独裁者》用真假希特勒讽刺独裁。还有被选入“20世纪百本最佳英文小说”的《scoop》。中国也曾有过轰动一时的剧作《假如我是真的》(沙叶新著)。但所有这些跟“韩寒事件”不同的是,它们都是虚构的,而“人造韩寒”是真实发生的,而且还在进行之中。

 

安徒生真是天才,他能洞察造假者那种心理:在《皇帝的新衣》结尾,当孩子大人都在喊“皇帝没穿衣服”时,皇帝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知道“百姓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但为了面子,硬着头皮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还故意“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今天韩寒父子还要出版《手稿书》,似乎也要把他们的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曹文轩是文盲,还是有隐情

 

无论《皇帝的新衣》、《百万英镑》还是《假如我是真的》,都展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大的谎言,人们开始时就没有识破呢?难道那么多人的智商都出了问题吗?除了人间常态的缺乏自信、随大流、势利、谄媚等等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谎撒得太大,大到你不敢相信这是假的,或压根不往这方面想,没有这根“弦”。这就是为什么当孩子喊出“皇帝什么也没穿”时,人们恍然大悟,经过这一触拨,那根“弦”回来了,也就是人们看问题的“视角”变了,回到常识了。

 

我们设想,如果“皇帝”不游行,只在宫殿里穿“新衣”,在大臣和裁缝的簇拥下,可能“新衣”就会长时间地穿下去。问题就出在“游行大典”上,一旦公开展示,就被具鉴别力的人看到,并被有勇气的人指(喊)出来。

 

韩寒自1999年作文比赛获一等奖成名,随后出版《三重门》,成为全中国青少年仰慕的“天才文学少年”,这个持续了长达13年的“神话”,为什么今天露馅了?问题也在“游行大典”上,只不过韩寒的大典模式是“博客”,碰了政治问题,引起争议,导致有识别力的人去注意了,由此看出破绽。韩寒被质疑后,众多的读者在网上查到《杯中窥人》和《三重门》后,一眼就看出问题。

 

但是,“新概念作文比赛”的那些评委们,都是被称为作家的人,其阅读能力按常理应该高出普通读者,为什么没看出韩寒的初赛作品《书店》、《求医》以及复赛的《杯中窥人》不会是出自16岁孩子之手?《三重门》的责任编辑,尤其是那个给《三重门》作序的北大文学教授曹文轩,为什么能相信那是一个少年的作品?到底是他们的文字鉴别能力有严重问题,还是有什么内在隐情,这是很值得另外探讨的问题。

 

“韩寒”们的“剪刀差”

 

抛开上述这个在其他国家文坛不会发生的奇怪现象,过去“韩寒神话”没被打破,主要因为他的读者群是青少年。这个年龄段的人,由于受本身阅历、思想和文字能力等限制,缺乏鉴别作品真假、好坏的能力。我前一段写质疑韩寒的文章查资料时,在网上看过几个韩寒访谈视频,发现观众多是小青年。像《鲁豫有约》那场访谈,台下都是20岁左右的大孩子(女孩居多),还会像啦啦队那样喊叫,打出支持韩寒的横幅。你让这个当代“追星族”识别出作品的真假,可能不太容易。

 

而那些具有识别力的文化人,绝大多数又对孩子的得奖作品、畅销书之类不屑一顾。于是韩寒父子和他们的出版商就用这个剪刀差,剪出一件件皇帝的新衣。

 

在办博客之前,应当说韩寒父子还是相当谨慎的。现在韩寒拿出的所谓《三重门》手稿,就可能是韩仁均把自己在电脑上写的小说让儿子抄一遍,以免出版社生疑。有人推算,以每天埋头抄四、五小时的速度,书稿要抄差不多一个月!可见当初韩寒父子是如履薄冰的。

 

当时韩仁均迫切希望推出儿子,明显地,一是可以解决令他头痛的儿子不读书、考不上大学问题,二是把作为成人作品连出版都困难的小说,以少年作家名义推出去,则成为名利双收的一本万利。所以,在二千年时,韩寒上中央电视台节目,去人民网对谈等,应该都是韩父支持的。但很快发现,这位七门功课不及格的儿子什么都谈不出来,再谈就会露馅了。于是,韩寒被下了禁止令。这就是后来韩寒博客上的“公告”:“不参加研讨会,交流会,笔会……原则上不接受当面采访”等。说白了,就是本人不露面(书面采访可以)。中国古代那个“滥竽充数”的故事还是有启发力的:避免“独奏”的机会,就避免了露馅的可能。

 

因“韩天才”而“添财”

 

韩寒这种躲在幕后的局面一直持续了六、七年,大约到韩仁均写出《儿子韩寒》时, 才打破了规矩。韩父清楚儿子是“假”天才,为什么还要出这种书,不怕暴露儿子底细吗?因为从作文比赛成功,近10年过去了,韩寒的神话越来越神,已看不出任何被质疑的可能。儿子被各方捧,“天才之父”得意忘形,警惕性就放松了。再加上看到署名韩寒的书畅销,大笔版税进来,韩仁均的胃口也大了,乘机写写“天才儿子”,也能变成大把的人民币。

 

据语言学家石毓智教授的考证研究,起码《长安乱》、《他的国》、《光荣日》这三部小说,都是韩寒的出版商路金波写的,因为署名韩寒,就可以热卖,动辄上百万册。这是著名人物的传记也难以项背的数字。据网上资料,作家出版社那个责任编辑(袁敏)光是出《三重门》这本书就拿到80万奖金。随后路金波更是赚得满盆满碗,连他团队作家都起名“财神”。上上下下,都因为“韩天才”而“添财”了。

 

到这个时候,“韩寒神话”已玩到了很高的段数。但路金波还觉得不过瘾。韩寒虽已成了他(出版公司)的摇钱树,但觉得摇出来的钱还不够快(他说曾在四年内给过韩寒1700万元版税)。另外韩寒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后来居上,作品比韩寒的还畅销。像另一位“新概念作文比赛”获奖者郭敬明和其他一些新手的书都比韩寒的卖得好。

 

在这种情况下,路金波想使韩寒的书持续畅销,就要靠新的“炒作”手法。据语言学家石毓智的分析,几年前网上疯传的“韩国人来认领韩寒”一事,就是路金波团队的炒作。近日又有网友调查揭露,制造韩寒的“绯闻女友”也是炒作方法之一。现在看来,持续炒作韩寒,让他的知名度不降温,以此换成金钱利益,是路金波团队的目的。用“博客”炒作韩寒,则是这一系列炒作中最成功的,也是导致“韩寒帝国”最终崩溃的导火索。

 

回头来看,韩寒这个“中国神话”的成功,有其清晰的“中国特色”。当年韩寒仅凭一篇作文和一本书,或许风靡几个月就过去了,但由于他的退学,挑起了关于中国教育体制的讨论。韩仁均借韩寒发泄对教育体制的怒气是可想而知的,自己被退学,儿子被迫退学,加上怀才不遇的边缘人心态。而那些被考试压得痛苦不堪的青少年们,大多都对现体制不满,甚至痛恨死了,所以韩寒的“反叛”引起他们的共鸣。即使自己不敢做,也佩服韩寒的“勇气”。所以韩寒不仅是“天才文学少年”,更是年轻人眼中敢反潮流的英雄。

 

伙同路金波,一路走下坡

 

“韩寒”骂完教育体制,开始和精明油滑的投机主义者路金波合作之后,开始骂文坛、骂文化名人了。为什么骂文坛呢,明摆着,主流评论界看不上路金波旗下的畅销书作家们,不予好评,这样就影响书的销量,惹火了路金波,于是他开骂“文坛是个屁,谁也别装X”。但这种放肆的骂,只有用韩寒的口出去,才能引来更多瞩目,同时又能起到炒作韩寒的目的(之所以得出这种结论,是因为那种粗俗、流氓,随便把生殖器搬到台面的文字,跟路金波的口气、语言习惯等相当吻合)。

 

但文坛也不是天天有的可骂。于是路金波又想出了让韩寒“去竖牌坊做知识分子”(路金波语)的新招儿。因为他们发现,替老百姓发牢骚很受欢迎。在《南都周刊》今年一月份对韩寒的专访中,韩寒说:“在中国为了安全起见,我肯定站在发出呼声最多的派系里,我比他们都有名,如果我跟他们说的一样,那些人肯定会觉得找到了代言人,就会纷纷夸我,太牛X了,太对了。”南都周刊:“那你就是安全的。”韩寒说:“对,因为他们都痛恨权贵,批评政府,这些事本质上都是没错的。”韩寒还曾直言:“我是说真话的既得利益者。”

 

在绝大多数人都噤若寒蝉的中国,韩寒的“敢言”,由于他前面名气的铺垫,加上新浪的力挺,使韩寒博客的影响力超过其他任何政治博客,尤其是《时代》网络票选全球最有影响力人物时,中国网民的一哄而上,把韩寒推成影响力仅次于奥巴马的人物(此种荒唐也代表了这种网络票选形式的荒唐),接着被CNN专访。至此韩寒冲到其人气的顶峰。

 

“韩三篇”引来火眼金睛

 

但政治话题在中国可不是像骂几句脏话那么好玩的。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引过韩寒自己的话,说他连“被喝茶”都没有过。但现在感觉未必如此。认真想来,“韩三篇”的出现不是偶然的,颇有“刻意”的痕迹。因为“韩寒”没必要一口气连续三篇谈民主、自由、革命。他以前都是就当前发生的某个孤立的新闻事件评论一番,而这种“无事生非”地单纯“理论”一下政治,还是连续地“理论”,以前从未有过。而且调子跟中宣部同步,也是什么“中国人素质差,不适合民主”之类。持“中国人素质差,民主要慢慢来”观点的人不少,但大家仔细看一下的话会发现,几乎没有任何文化人把话说到韩寒那么“极左”的地步(起码我本人从未读到过),连相当左派的文人都没有。而韩寒这个被公认的自由派代表人物,居然忽地一下子跳到了极左派的观点上,太超出常理,恐怕不会没有原因。

 

但这从右往左的猛一跳,自然炸了锅。这个曾针砭时弊、替大众出气的“偶像”突然站到了他不断嘲讽的政府一边,而且话说得比中宣部更露骨,于是不少文化人愤怒了!他们原来是不看韩寒书的,现在由于义愤,要研究研究他。这一看不要紧,马上看出一连串的破绽。于是响起了“皇帝没穿衣服!”的震天喊声。

 

强调“沉默螺旋”理论的西方大众传播学家指出,其实一件事情,不是它本身发生了变化,而是人们由于某个震撼性提醒,观察的角度发生了变化,于是对整个事情的看法就全变了。对韩寒这个事就是如此。经麦田大喊一声,知识人开始去看韩寒的作品,于是不约而同,都发现韩寒是赤身裸体的。

 

给“人造韩寒案”办葬礼

 

近年韩寒的偶像地位已经很稳定,韩仁均的谨慎开始放松了,韩寒也成年了关不住了,于是韩寒开始上电视、接受采访了。留心的读者会注意到,韩寒接受媒体采访,基本都是在韩父出版《儿子韩寒》前后这几年,跟鲁豫有约,跟杨澜谈心,跟陈丹青对话,跟王朔见面,跟何东扯裹脚布(长达四小时,普天下没有这么长的电视闲聊,把采访当织布机了)。

 

所有的视频节目,主持人都是捧韩寒,鲁豫和杨澜,简直像丈母娘夸女婿,百般呵护,近乎谄媚。何东则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跟韩寒闲扯,但可不是打韩寒,而是变着法子讨韩寒高兴,那些锤子棒子,是给韩寒按摩的,让韩寒舒服得忘乎所以,说出没读过四大名著,不知道《红楼梦》写什么,更不懂什么儒学之类,如果被抓就当叛徒,名著都是人们没啥看的才会有的,等等蠢话(更是真心话)。

 

这些节目展现了真实的韩寒:谈文学,一窍不通;谈自己作品,一问三不知;谈赛车女人,滔滔不绝。今天由于韩寒“千呼万唤‘不’出来”,拒绝在公众面前“走两步”,于是这些现有的视频节目,就成了韩寒文学能力的“终考”,考出一个真实的韩寒。

 

“韩寒事件”已到了这样阶段,不管韩家父子怎样继续抵赖,或缩头不做声,“韩寒”这个偶像已经垮了。不要说网络的质疑声铺天盖地,即使力挺韩寒的公知们,也没一个站出来,愿帮韩寒办场文学讨论会,让韩寒一展才华;因他们心知肚明,这样做只能使韩寒继续出丑,可能把姚文元说成元朝的了。

 

在西方,事情到这个份上,当事人只有一个出路,就是出来诚恳认错,深刻道歉,质疑者也就不再追究,画个休止符。但韩寒父子硬要把“游行大典”进行完毕,打破“高处不胜寒”的古训,坚持赤身裸体站在高处,任凭质疑的寒风劲吹,还哆哆嗦嗦地嘟囔,“我穿的就是新衣”。但在如此高寒中,能挺多久呢?再呆下去,恐怕得冻成“韩冰冰”了,跟范冰冰用四千万钞票绑一起也暖不过来,人们就只好给“人造韩寒案”办葬礼了。(caochangqing.com

 

2012326于美国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7

雷人
1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theLinmingda 2012-3-28 17:08
可耻——寒寒。
回复 班长姐妹 2012-3-28 14:39
好文!顶一个!!
回复 sztao 2012-3-28 14:05
普通老百姓要出名,哪怕是被广大读者或众人接受,并不是那么容易,至少要花力气。

看看像薄瓜瓜那样的官家子弟,胸无笔墨就很容易成为世界名校的学生。如果没发
生王力军事件,这位官家子弟和别的官家子弟一样,一回国就会有各种头衔戴上,
都成了科技金融界巨头。我可不明白,为什么没见打假者,挖一挖官场冒假事件,
是没有假,还是不敢?
回复 飓风 2012-3-28 12:39
再呆下去,恐怕得冻成“韩冰冰”了
——这个好!
回复 中间偏左 2012-3-28 12:32
哈哈哈,除了走两步韩寒啥都做了。。。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