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刚刚从南方温暖的中原,到达叶塞罗斯克时,所谓的暖城就像是寒冷的笑话。但是当我置身于冰雪广寒的西伯利亚荒原时,暖城就是作梦也想着快点回到温柔乡的天堂!因此可以理解,要靠灌伏特加取暖的俄罗斯人,传说中的不怕冷,不等同于没有对温暖的向往。如果连俄罗斯人视为母亲地的一万公里长窄的俄罗斯生活带,都只是中原人眼中的苦寒之地,就可以理解,南方成为“黄色俄罗斯”,对于俄罗斯帝国有多大的吸引力。那种吸引力,绝对比我们今天对西伯利亚改造成生活绿洲的愿望,那是大得多!中俄之间有着很大合作空间。
其实,“中国要分享,乃至获得西伯利亚”的办法,可能很简单!彼得马约诺夫几乎是一针见血地说,“你们中国人想得到俄罗斯,太容易了,比俄罗斯要得到中国,容易多了!”。我问他乍整呢?老彼得说:“你们只要放开中国的入籍户口,让俄罗斯移民可以平等获得入籍权,各个城市有自治权,这样改革,十年之内,俄罗斯就会成为北方的中国”,我觉得言之有理。
冬季的叶尼塞罗斯克并不是冬眠之城。宽敞的冰冻河面,提供了向北方图鲁汉斯克的转运场。随着夏季的北方海岸无冰期越来越长,冬季向北方的转移和加工也越来越把图鲁汉斯克,变成新的工业城。最终在四月份之前,外运物资屯积在新彼德格勒,最终通过三个月的无冰期向外转运。如果地球变暖不是一个神话,那么我们在五十年之内就可以看到新大陆。
“冰雪覆盖着叶尼塞河,冰河上跑着三联运的集装箱货车!”,这是新时代的三套车!
除了很短的周末,我实际上都和阿伊莎奔波在叶尼塞罗尼克的各个工作点上。阿伊莎又总是把女儿芙蓉带在身边,她的力气不够,更经常的是让我抱着芙蓉,因为没有芙蓉这样小号的加热服。加热服可不是小科技,是在极寒地区工作的必要工具服装。零下五十度的天气里,别以为穿什么棉衣皮草羽绒就能够御寒,要不然你首先变成了不能干活的人造北极熊。加热服是中俄两国航天部联合研制,是太空服的一个环节,当然要简单得多。但是至少达到了“相对轻便,不冻僵手,能够保暖”这样的目的。大体上就是高隔热防水橡胶的内部有可调的加热丝,相对宽松的外套让内部保持着一定的空气循环,余热在手部和面部溢出,配防雾眼镜。
加热服的外侧套上正常的靴子和外套。防水的目的是避免冰雪融解在电热失灵时导致冻伤。不过怀抱芙蓉的时候,她的身体在加热服的外面,裹在我的羽绒大衣里,幸好她包得硬点没事。在我胸前露出小脑袋,带着全皮护脸罩,只有眼睛和口鼻露出来,像只小袋鼠。除了玩雪,很少离开我落地。
太空服的形态大致相似,但是需要加上气密和加压层,以及带通讯功能的头盔和生命维持系统。这样就复杂很多了。但是在紧身加热服上还是比较一致的。它考虑到这样的情形:如果在太空站或者月球或者火星殖民地的严寒中,能源不能保证营帐中的保温,但是有着外置的生命维生系统,那么你总不能一直穿着太空服过日子?!这时候大部分时候就依靠加热服。
地球上的极端环境,与宇宙中的环境相比,虽然远为温和,但是毕竟是这个星球上最接近宇宙恶劣的地方了。当宇宙技术可以与地球荒漠极地的开发技术相通用,成本就大幅度降低。
叶尼塞罗斯克周围有七八个伐木林场。大体上是夏季抓紧时间伐倒去枝,拖进加工场周围堆 起来,全年就在暖城厂房之中进行细加工,包括把残枝叶做成造纸木浆。暖城也是工人冬季工作生活的地方,原因就因为暖。当然这些暖城比起CBD是差远了。大体上就是能源自给,中间残枝锅炉结合运来的重油,保持着厂房内冰点之,因此称为暖城。工人和家属住所不是在梁上通道,就是在四周“墙壁”上的房子。向内是走廊过道,向外就是看见冰原的双重窗。
整个工作和生活条件,当然比古拉格群岛的年代要好得多了。但是较诸南方温暖工地和工厂,仍然处处透着严酷。难怪俄罗斯工人都不肯来,来的不是中国人就是朝鲜人。希尼伯莎林场工厂的有一百来号工人和四十多家属,百分之八十是中国人,其余的可以说是脱北者!因缘之故他们没有游荡在东北,而是成为我们的成员,也不是朝鲜的劳力输出。他们对我们终生耿耿,我们需要做的,反而是尽可能淡化,他们对那一遍故土的仇恨。生活至少上吧!
东北一百多公里是新近归于我的矿脉,严格地说是归于我管理!真正赚钱需要我组织投资,但是需要缴资源税,而且不清楚,会不会给国有化!所以对这些表面上的面包,我都会保持平常心,宁愿让给俄罗斯合作者,比如马约诺夫集团或者西蒙诺夫或者就保罗名下吧?然后从中赚取生产管理的服务费。缺点就是,如此策略之下,开发的进度一定不会太快,而且需要隐秘。矿区是张总工负责的工务局,也有他们的暖城,不过却是整个进入了大山之内,出中是大厂房。两百多号工人包括技术人员和五十多家属,矿山内生活粗犷,但也不算寒冷。
比较艰苦的是主要分布在东面的几个阳光农场,依靠和塑料薄膜构筑的温室农场,实际上是两年或三年一造或者说隔年休耕,三年者中间加一年主产牧草如苜蓿和高植台鲜,大部分时间是饲养驯鹿牛羊马匹以增加肥力。这是因为保暖温室有成本,不能像开放农地那样随便放空。夏季阳光和热量都偏弱,条件还比不上是青藏高原!需要通过灯光培种或者最后催熟。
所以同样的产量,西伯利亚所需农田面积要比中原多四五倍,基本设施的投入也要高几倍,只能生产高值农业产品才有竞争力,以畜牧和鱼养为主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主要供应是本地的消耗,毕竟外界食品运进来也需要很高成本,外运的竞争力只能是畜牧产口了。幸运的是,这些地方的森植泥土肥力很充足,只要能源充足就可以有相应的农产,恰好天然气主管道附近经过。乌克兰战争爆发后,西伯利亚能源价格略有下跌,现在貌似是农业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