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山山脉北部的群山之中,深藏着令人称奇的古村落——查济,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它的美能让人看见中国乡村曾经辉煌的历史。
查济古镇位于黄山与九华山之间,距离皖南泾县城60公里,村内十有八九是查姓人氏,古镇是依山傍水而建的徽派民居,绵延数公里,是安徽最大的古民居建筑群,至今仍然保存至淳朴的民风,极少见到商业气息,有着原汁原味的古镇韵味。
查济是泾县一个具有明清风格的古村落,村里原有108座桥梁,108座祠堂、108 座庙宇,现尚有古代建筑140余处。其中桥梁40余座,祠堂30座,庙宇4座。是查济村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其中:元代建造的“德公厅屋”,处于村中水郎巷,三层门楼,厅内前檐较低,檐柱楠木质,粗矮浑圆,柱础为覆盘式,无雕琢。明代的“涌清堂”、“进士门”,雕刻细腻,结构精致。
一幅浓缩的徽韵水墨画读历史乡村文化的辉煌片断
坐落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厚岸乡(现已合并到桃花潭镇),始建于隋初,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废毁于晚清及近代,至今已有1380余年的历史。鉴于村庄现存明清古建筑较多,且废墟绵延,国家文物局于2001年将其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座座小桥、潺潺的流水、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庄严肃穆的祠堂、巍巍耸立的宝塔、飘逸的凉亭、闲散安逸的村民,构成了这座古村落魅力的片断。
查济的“查”念“zha”,因为村里人大多姓查,追根溯源,其始祖是唐朝时兼任宣州、池州两州刺史的查文熙。由于往返两地必经查济,他看到此处深山合围,溪流奔涌,土地肥沃,甚为喜爱,所以卸任以后,就决计在此定居。从查文熙定居后,查济逐渐由一个荒僻小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村落。据记载,查济村最辉煌的时候,有钟秀、平岭、石门、巴山四门,有巴山、青山、如松三塔,有108座桥梁,108座庙宇,108座祠堂,村民近7万人。而且名人辈出,仅明清两朝,查济村就出了七品以上官宦士子129人。
后来太平天国的战火和当代的破四旧让村庄废毁严重,但三溪(许溪、岑溪、石溪)并流,人们“依山建屋、临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的总体格局并没有改变,现存明清古民居也还有约200座,元代建筑1处,一个中国乡村时代辉煌村落的架子还在。
享民风未被商业打扰的纯朴
查济村民风纯朴,尚未完全商业化,这里是艺术院校的写生基地。相比西递和宏村,这里少了很多商业的嘈杂,多了几许安静闲适——玩味迂回的巷道、历经岁月风蚀的青石板小路、看小桥流水旁浣衣的妇人、拨弄缠绕悬垂的藤蔓,你也会成为一幅徽韵水墨画的主角,沉浸在对昔日的浮想联翩。查济规模很大,在建村时似乎不曾整体规划过,整个村子的布局显得有些零散,数不清的巷子像迷宫一样,经常会让人不知身在何处,但仔细探索,又能发现这些巷子是处处相通的,七弯八拐总能走出去,清一色的被磨得溜光锃亮的石板路像血管一样给了这些小巷生命力,从古流到了今天。
这里的大部分房子住着新一代的查济人,游人可以迈过高高的门槛,到居民家中随意参观,夜不闭户的当地人已经习惯了这种好奇,他们会给你一个善意的微笑,更多的主人会无视你的存在。若是你主动搭讪,他们会与你聊天,碰到好吃的,他们也一定会给你尝尝。
查济的夜晚是最值得享受的,这里并不像有的古村落,到了晚间歌舞升平或者一片漆黑。这里的小桥流水旁都有昏黄的路灯,你可以大胆散步,听水声、虫鸣和自己的脚步声一唱一和;如果想热闹,在村子入口处有新建的街道,你可以与一帮好友就着古意,在烧烤摊喝酒到天亮,也可以和陌生的游人干杯,还可以和写生的幼齿畅谈青春岁月。
查济古村老式的民居鳞次栉比,黝黑的屋瓦、浅灰的马头墙连成一片,小桥流水浸透着灵气。古宅的门框大多为花岗石,屋内进深和开间都很大,屋内有“一”字形或“四”字形天井,窗子极少,多在高处,但采光通风都很好。砖雕、木雕是查济古宅的特色,门坊、墙裙、柱础、窗棂和门楣上都有精美的雕饰,题材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栩栩如生的人物、鸟兽,雅致的山水、花卉,人文气息浓郁的历史故事、传奇演义。房屋结构为多进式,或三进、或四进,进间有“四水到堂”式的天井,沿天井二楼廊廓设置有“美人靠”;条石砌就墙基,柱基为圆形雕石,墙体青砖、屋上黑瓦;传统的双披屋顶半掩半露,躲在重重叠叠的山墙后面;高出屋顶的山墙既可阻止火势蔓延,又具有防盗作用。
今天的查济村虽历经百年风雨沧桑,不复有往日风采,却仍存有红楼、天申、灵芝等15座桥和10余座祠堂、庙宇,其中规模较大的宝公祠、洪公祠、二甲祠中的镏金飞檐、雕梁画栋中不难想见查济村的昔日风貌。“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在尚未游人如织时,置身其中,感受悠远独特的建筑文化,钟灵毓秀的山水意境吧。
在这些青石路面在迷宫般的小巷中穿行,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