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细雨飘渺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64786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第一代航空工程师——王助

已有 986 次阅读2023-10-8 12:57 |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一提到中国的航空工业,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冯如,但有一个人,其成就绝对在冯如之上,只是因为某些原因,他被历史尘封,不为人所知。他叫王助,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高才生,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波音公司第一任总工程师。有人把他称为“波音之父”。

      王助是我国第一代航空工程师,他曾在美国波音公司工作,同时被国人称为“波音之父”。然而,“波音之父”的名号只是国人夸大其词强加的虚名。在爱国情怀满溢的20世纪初,留学归来的王助被带上了名不副实的高帽。但是波音公司官方又的确承认王助曾对公司做出的卓越贡献。

        中国第一代航空工程师——王助_图1-1
                                        波音公司纪念王助的展览

      王助,字禹朋,1893年8月10日出生于北京,16岁就由清朝廷派赴英国留学。当时他就读的是海军机械工程方面的课程。在一次跟随飞行家波特翱翔天空的体验之后,他就与航空结下情缘。毕业后,他奔赴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程。

      1916年,王助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却也面临着一段坎坷的前途。当时恰逢袁世凯复辟称帝,国内政局动荡,而留学生的公费也没有了着落。于是王助等一行留学生只好自谋出路,而就在这个时候,王助幸运地得到了一个改变一生命运的机。

         中国第一代航空工程师——王助_图1-2
                                           20世纪初的麻省理工学院

       就在一年前,两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威廉·波音与乔治·韦斯特维尔德创办了波音公司。乔治刚从麻省理工航空工程系毕业,而威廉原本只是个对飞行满怀热情的木材商人。但这不妨碍两人开创这一番航空事业。他们在西雅图的联合湖边搭建起一个制造厂,便开始大干一场。1916年6月,乔治与威廉就已经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架飞机。

       这是一架单引擎的双翼水上飞机。机身由木头搭建,用钢丝支撑,再用亚麻布覆盖。经过改良发动机和细节结构,波音公司的第一架飞机就诞生了。这架飞机以乔治和威廉两人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命名为“B&W”。他们有一个宏大的野心,打算把B&W推销给美国海军。

       然而,美国海军却看不上两人的心血之作。他们的水上飞机被认为有技术缺陷,并不能达到美国海军的采购标准,于是被拒之门外。结果飞机只能卖给新西兰飞行学校,也算是谈成了波音公司的第一个国际客户。但还没等波音公司有明显的起色,公司就面临了一次严峻的人才缺失。同年,乔治被海军征召服役,无法再继续与威廉并肩作战。

          中国第一代航空工程师——王助_图1-3
                          威廉·波音(右)与他的客户完成试飞

       而也正是乔治的离开,给了王助一个天大的机会。乔治是王助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师兄,两人虽然不认识,却具有共同的导师。在乔治离开波音公司后,他也急需寻找一个人替代,继续进行飞机制造。于是这时,导师把他的师弟王助引荐进了波音公司。王助成为了波音公司里的一位航空工程师,当年才24岁。

      王助顺理成章地进入波音公司,利用专业能力为之奋斗。他与威廉是同门师兄弟,自然也受到了威廉的重用。当时虽然B&W已经有了不错的销路,但威廉仍不满足。他认为在此基础上做出改进,一定能得到美国海军的青睐。于是他给王助提出的要求是改良B&W。

      当时的波音公司还是个小小的初创公司,谁也无法预知未来的举世闻名。但科班出身的王助还是尽全力投入到设计制造工作中。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就解决了B&W的一项重大缺陷。早期的B&W在起降时飞行不稳定,这也是当时美国海军最主要的顾虑。

       王助创新性地提出一个方案,在飞机底下悬挂两个浮桶。利用浮桶的浮力,飞机在起飞和降落过程中则更加平稳。当然,这也是经过了详细的数据测量和分析设计出来的。他使用了来自麻省理工的风洞数据,结合埃菲尔铁塔设计者的研究。经过数次对飞机进行风中飞行实验,这才得出的改良方案。

       此举果然改善了B&W原本的缺陷。这种改良后的飞机具有双浮筒双翼,被命名为B&W-C型水上飞机。不甘心的威廉再次把新型水上飞机推销给美国海军,这次终于成功了。美国海军这回豪掷57.5万美元,向波音公司订购50架B&W-C。不过在一战结束前,波音公司只打造了25架飞机,剩余的订单都取消了。



      这一次成功的官方营销让波音公司的商业化进程再进一步。威廉在签完合约后,就把旧工厂扩大规模,把波音公司改名为“波音航空公司”。但即便王助为此贡献的功劳不小,作为中国人,他仍然受到歧视。在他亲自改良的B&M-C试飞期间,他却被拒绝进入测试场地观看。

      于是在波音公司工作了8个月后,王助放弃了美国的待遇回到了中国。

     1918年2月,中国首家飞机制造厂--马尾船政局海军飞机处成立。1919年王助与巴玉藻为海军成功制造出第一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初级教练机,这架飞机有100匹马力,高3.88公尺,身长9.32公尺,最大时速126公里,乘员2位,可运载导弹4枚,这架可以在水面上飞行的飞机在当时已经可以媲美世界顶尖水平。

               中国第一代航空工程师——王助_图1-5
                                        巴玉藻

      1919年的8月9号,这是中国航空史上最应被人记住的一天。马尾闽江口海岸上挤满了人,周围聚集了老百姓,工作人员,他们的目光都聚集在一架木制飞机上,这架飞机极快的转动着螺旋,慢慢的随着水面飞行,直到飞离了海面,所有人都发出了尖叫。

      1922年王助又与好友巴玉藻成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可以在水上对飞机进行维修和停置的装置--浮坞。在后来12年期间,王助领导工程处陆续制造出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等。

        中国第一代航空工程师——王助_图1-6
                                       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

       直到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成立中国航空研究所,王助担任副所长,并且亲自参与飞机设计,在王助的办公桌上永远都有一张长长的作图纸。

      中国第一代航空工程师——王助_图1-7
                                           晚年王助(中)与两位学生

       王助培养过数百名中国第一代航空技术人才,钱学森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当时钱学森正在杭州,南京等地工厂实习,然后去到清华大学接受学习。钱学森在实习基地的时候见到了设计师王助教授,王助教授很喜欢聪慧的钱学森,他常常教育钱学森务必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曾写信力荐钱学森。钱学森晚年回忆起王助教授,说他是对自己影响最深的17位前辈之一。
      
      王助和巴玉藻在国外学习的时候,正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回到祖国后发觉祖国的航空水平很难抵御外敌。培养专业的空军成为了那一代留学生回国后的主要目标。

      1929年,中美联合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航空公司,王助出任总设计师,1934年王助又出任代表主持制造了第一架中型轰炸机,接着投入生产。

       王助为人正直,经常深入到第一线生产车间当中解决即时的问题,身为总设计师也没有架子,为人亲和,自成一派。在旧中国困难重重的条件下,为了振兴中国,发展中国的航空事业做出极大贡献。

      王助对于中国航天事业作出了贡献巨大,1918年,中国成立了首家正规的飞机制造厂——马尾船政局。这是中国初期航空工业的摇篮。而王助则被任命为马尾船政局海军飞机工程处的副处长。

      一年后,王助与一同留学回国的巴玉藻,制造出了中国第一架双桴双翼水上飞机。这架飞机被命名为“甲型1号”,是为海军设计的初级教练机。这与王助在波音公司改良的B&W-C水上飞机异曲同工,却是中国人自己的产物。遭受歧视的王助终于将异国所学加以应用,在祖国得到了应有的荣誉。

       如果说甲型1号带有波音的影子,那么1922年王助与巴玉藻制造的浮坞就可谓世界首例了。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水上飞机的浮动机库。浮坞的发明成功解决了水上飞行的停置和维修难题。此后海军飞机工程处陆续设计制造数十架各具功能的飞机。

       在王助等人的主持下,几所飞机制造厂也培养出了中国第一代航空工程技术人才。其中钱学森,就是王助的其中一位得意门生。1934年,钱学森参加了清华大学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考试。他报考的是航空机架科目,而王助就是这个科目的主考官和出题阅卷者。

       当时钱学森的考试成绩并不是特别好,甚至数学还不及格。但航空工程专业考试却拿了高分,这让他被破格录取,并获得了公费留学资格。按照规定,他在出国前还得先到国内的相关企业实习一年。而清华大学当时给钱学森安排了三位实习指导导师,王助就是其中一位。由于家在杭州,钱学森便主要到了王助负责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实习。

       在王助的指导下,钱学森在实习中初步了解到飞机制造的实践知识。两人的师生关系也越发紧密。实习结束之后,钱学森顺利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硕士。这也沿袭了王助曾经走过的求学道路。

      不幸的是,在美留学的钱学森同样遭受了种族歧视。他没有王助当年那么幸运,甚至无法进入美国飞机制造厂实习。于是钱学森只好转向航空科学理论研究。在王助的沟通帮助下,他转到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从师力学大师西奥多·冯·卡门。钱学森就此完成了博士学位。

       亲手把得意门生送出国门,王助却始终期盼钱学森学成归来。抗日战争期间,王助就曾致信钱学森,殷切希望他早日回国参与研究。而钱学森为了充分完成学习,不得已把回国日期一拖再拖。但他也总算在建国初期,回国大力支援两弹一星的建设。

          中国第一代航空工程师——王助_图1-8
                                   钱学森(左)回到祖国后接受记者采访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