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上了年纪,大都会担心自己在心脑血管上出一些健康问题。因此,三高、血管、血栓等话题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然而,有这样一种疾病,比心脑血管病还要致命,但很少有人在意!那就是——摔跤!
其实,老人摔跤并不是一个罕见问题。摔跤最大的影响是引发骨折,主要部位为髋关节、脊椎骨、手腕部等处。
其中髋关节骨折最为严重,也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老年人的这个部位一旦骨折,一年后的生存率只有50%左右。也就是说,髋部和髋部近端 骨折一年后,约一半的老年人会永远离开我们。
因为人一旦上了年纪,骨头就不那么坚硬了,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很容易出现“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所以一旦股骨愈合不了,人就得长期卧床,而长期卧床又会诱发以下几个问题。
在老年人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中,最要命的是肺炎。
长期卧床时,人的活动量大幅度下降,身体姿势相对固定,肺内的气体和痰液等组织分泌物也会排不出来,再加上老年人抵抗力下降,时间一长,就 容易造成顽固、持续的肺部感染。
很多因骨折而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最后不是死于骨折,而是死于肺部感染。
卧床的老年人由于长时间无法运动,下肢静脉失去了小腿肌肉的挤压,就会出现血流减缓甚至停滞,很容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顺着血管“乱窜”,可能堵塞肺等重要器官,分分钟就会要人命。
老年人长期卧床,背部皮肤受到挤压,容易缺血,褥疮会随之而来。长期卧床还会导致小便在泌尿系统潴留,引发尿路感染。无论是褥疮还是尿路感染,严重时都可能要命。
老年人卧床一周丢失的骨量,相当于平常一年的丢失量。当骨质疏松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使不下床走路,一个简单的翻身动作,或者几声咳嗽,都有可能导致骨折。
在导致老年人摔倒的因素中,除了自身运动机能下降与环境因素影响外,本体感觉器减少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其实,本体感觉器每个人都有,存在于身体肌肉、关节等之内,和肌肉一样,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本体感觉器负责接收身体运动的信息,并通过影响我们身体的平衡功能来帮助身体完成运动。
本体感觉器锻炼好,对于防跌倒很重要!
自测本体感觉器是否正常:测试自己的本体感觉器是否正常,主要是看平衡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金鸡独立(中老年人需在家人的陪同下测试)。
怎样预防摔跤:要注意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
专家介绍,导致老年人发生跌倒的因素有很多种,主要为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地面湿滑、光线暗、地面杂物堆放等;个体因素包括生理改变、患病情况、服药情况和心理因素等。年龄是导致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从生理功能角度看,老年人步态的稳定性和平衡功能是会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同时,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的退化,以及许多急、慢性疾病及心理因素,都会造成老年人腿脚不便,也会增加跌倒的风险。
哪些老年人更容易跌倒呢?专家给出了一些常见情况的名单,存在以下情况的老年人容易跌倒,满足以下条件越多,跌倒概率越高:年龄≥65岁;曾经跌倒过;贫血、血压不稳;意识障碍、认知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营养不良、虚弱、头晕;肢体活动障碍;步态不稳;服用降压药、降糖药、利尿剂、催眠药等药物;自我认知不足、自理能力低下但拒绝他人帮助或拒绝使用辅助器具,如眼镜、助行器等。
专家提醒:减少或杜绝跌倒应注意这些!
老年人在起床时应遵循起床活动3个30秒:醒来平躺30秒再坐起;双腿下垂,床边坐30秒后再站立;站立30秒后再开始行走。在日常生活中,转身、转头时,动作要慢。同时,建议老年人穿防滑鞋,衣裤大小、长度合身,坐着穿脱鞋、裤、袜。对于居家环境,专家建议老年人将物品收纳整齐,勿囤积旧物。如果发现身体不适,建议使用适宜的辅助用具或寻求周围人的帮助,不要到他人看不到的地方独自活动。
“也要避免去人群拥挤、地面湿滑的地方。在乘坐交通工具时,一定要等交通工具停稳后再上下。避免入睡前大量饮水。有跌倒高风险的老年人,夜间尽量在床旁小便。需要子女们注意的是,避免让老人提重物、避免站在高处取物品。发现老人有头晕、心慌等不适时,应立即休息30分钟。沐浴时间最好不超过15分钟,浴室门不反锁,备防滑小板凳,坐着洗。
如何尽量减轻跌倒造成的伤害呢?专家建议:
在发现自己要跌倒时,尽量用手撑地,因为这个姿势摔倒损伤的仅仅是手掌、腕关节、手臂等上肢部位,相对来说治疗和康复难度相对较低,不需要卧床,也不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同时,要避免跌倒时臀部着地,这是因为若跌倒时支撑点落在臀部正中,易导致股骨头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以及髋关节骨折;若支撑点落在身体一侧,易伤及胯外部,导致股骨颈骨折或股骨粗隆间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