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报章杂誌上看到名人「心肌梗塞死亡」,都会让人心里一惊。但其实心肌梗塞在发作前是有前兆的,如果可以早点发现这些前兆,赶快进行自救,其实可以不用等到倒下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为什么会发生心肌梗塞?天生、生活习惯都是影响原因。
所谓的「心肌梗塞」,意思是心血管血流的「完全堵塞」,使得心臟失去血液、缺氧,人也就昏倒、猝死。而之所以会造成心臟血管的堵塞,有几种原因:一个是因为血栓,另一个则是动脉的粥状硬化,也就是血管內皮发炎、坏死后,纤维化的组织堵住血管。
而会引发血栓、动脉粥状硬化,也有几个原因:
天生因素------年纪超过 35 岁后血管逐渐硬化、老化。有心臟病、心血管疾病家族病史。有凝血功能基因缺陷,身体素质,过重、过胖、体脂肪过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血糖、日常生活习惯、有抽烟习惯、情绪起伏大、压力大、过度疲劳、长期失眠。
外界因子-----感染发炎、天气忽冷忽热。
虽然大部分的因子都是可以避免的,但还是有少部分的因子无法完全避免,即使平常觉得自己身体很健康,还是別忘记定期健康检查,在心臟不舒服、胸口闷痛的时候,也要提高警觉。
心肌梗塞有症状吗?详解发病前的 7 大前兆:
也因为心肌梗塞是心血管血流的「完全堵塞」,除了急性、突然快速堵塞的情况,一般来说,在完全堵塞之前,血流肯定有一段时间「不是很通畅」,所以会出现种种症状,尤其是在真正堵塞的前 5~10 分钟,会有很明显身体不对劲的感觉。
而一般人一想到心肌梗塞,通常都会直觉反应是「胸闷、胸痛」,事实上那是「急性梗塞」发作,也就是血管中的斑块突然剥落导致血栓时才会出现的,有一半的人在心肌梗塞前根本不会有胸闷胸痛的症状,反而在一个月前可能曾有胃痛、肩膀疼痛等症状;所以如果出现下面这些症状,而且持续 5 分钟以上,表示血管正在慢慢堵塞,更需要特別注意才不会错过警讯。
胸口正中心疼痛,或是不舒服;也有人会是上腹痛,像是胃痛的感觉。手臂、左肩膀、左手肘、下巴、背部任何一个地方疼痛,或是不舒服(辐射性疼痛)。
呼吸变得短促、恶心想吐、觉得头昏脑胀,或是晕晕的、意识不清、冒冷汗、脸色变得苍白。
心肌梗塞不只胸痛,7大症状要警觉。
这些症状或许不会在心肌梗塞出现的当下就很严重,像是手臂酸麻疼痛,不一定会「非常痛」,而是一种说不上来的、很不舒服的感觉;简单来说,只要感觉自己好像跟平常不太一样,就可能是身体的血管在抗议。
而根据流行病史的调查,这种心臟冠状动脉的疾病,最容易在冬天、星期一、起床 2~3 小时內,或是傍晚的时候发作;简单来说,就是日夜温差大、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出现上述的症状持续超过 5 分钟,或是休息 20 分钟后仍有这样的症状,甚至更严重,就要怀疑自己有可能心肌梗塞,或是任何心臟的疾病正在发作,尽快送医,同时注意自己一个月內的心臟状况。
心肌梗塞黄金自救时间!心臟科医师说明发作 5 分钟內的自救法。
步骤一
本来就有心臟病史的患者: 应该隨身携带一种心绞痛的药剂「耐绞寧(硝化甘油)」,觉得突然胸口很痛、可以赶快含一片。
平常健康的人:可以先吃一片抗凝血的阿斯匹灵,没有阿斯匹灵就大量喝水,让血液凝结速度降低。
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人: 大量喝水
步骤二
找个地方平缓坐下,马上叫救护车。
步骤三
如果很快就意识不清而昏倒的话,建议旁人马上进行 CPR(心肺復甦术)跟使用 AED(自动体外心臟去颤器),至少保持心臟的功能,免得因为救援时间太久而导致坏死,即使救回来也无法恢復正常功能。
如何预防心肌梗塞?护心 5 招远离心肌梗塞
不过,预防胜於治疗是不变的道理,与其发生症状时慌张的手足无措,一定要平常做好护心工作!北投健康管理医院內科部主任蔡聪聪医师,远离心肌梗塞,护心有这 5 大招。
健康饮食:重油、重咸、高糖的饮食,除了造成肥胖,会使血管里的油脂增加、堆积,使血管壁越来越窄,最后形成血栓。建议平常多选择好油、拒绝反式脂肪,並摄取足够水分,让血管保持畅通。
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比一般健康的人更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因此,透过积极治疗来控制病情,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规律运动:重训、有氧能有效减少內臟脂肪,並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达到保护心血管。但提醒平常没有运动习惯者,或心臟不適者,不要突然进行剧烈的运动,否则会对心臟造成很大的负担,应循序渐进运动。
注意保暖:天冷时,特別是早上刚睡醒,交感神经活动力旺盛,血管更容易收缩,出现心肌梗塞机率更大。早晨起床別急著起身,因为身体未甦醒,被窝外温度又比较低,冒然起身,心臟可能会受不了,建议在被子里活动一下。
戒烟拒烟:烟品中的尼古丁等物质,会让血液变得黏稠,並且加快动脉硬化,当血管缺乏弹性、血液又难流通的时候,发生心肌梗塞的机率当然也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