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细雨飘渺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64786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毛泽东运用 “阶级斗争” 理论 成功取得革命胜利

已有 488 次阅读2023-9-23 19:15 |系统分类:军事分享到微信

      毛泽东至死不渝的以阶级斗争为其奋斗了一生,在他临终的时候,依然以“价级斗争为纲,”为当时的中国定下“国策”。
      然而,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共产党取得政权之前,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手段。自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分裂之后,共产党在中国大地上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一场革新运动。毛泽东的阶级斗争理论与实践,把马列主义的有关阶级斗争学说,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中,指导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用阶级的对立,形成斗争的对垒。
      所有阶级斗争,都是在围绕着物质利益即经济利益互相对立和冲突的基础上发生的,归根到底也就是物质利益的争夺而进行的。 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首先在各个社会形态的两大基本阶级之间展开,如奴隶社会,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斗争。封建社会,即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斗争。而资本主义社会,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
       毛泽东正据于这一认识,结合中国的真实情况,以“发动群众搞阶级斗争”,带领中国社会当时占绝大多数人口的贪苦农民起来争取利益。共产党作为他们的带头人、领导者。以打土豪分田地的方针策略,把所得的经济利益输送到农民手里,让他们自已有田耕,自已当家作主。这样一来,被认为受到损害的地主阶级同样不甘心他们的既得利益被拿走。从而形成了阶级之间相互冲突的表现,阶级对抗阶级的对立和斗争。这样便形成了阶级对抗阶级的两股力量存在,毛泽东正是团结争取了这股力量,运用到革命之中,利用阶级仇恨唤醒民众起来革命。
        点燃革命之火,形成斗争力量。
       国民党在孙中山的领导下, 以民权、民主、民生号召国民革命, 推翻了腐朽的清皇朝。国民党经北伐打败了北洋政府, 后经中原大战,张学良东北军改立“青天白日红旗”,从此国民党名义上统一了中国。
      然而,国民党在得到政权之后,却没有真正给广大的贫苦人民带来多少好处。在国民党统治之下,有权有势的人巧取豪夺、霸占民财。地主的还是地主,佃户的依然还是佃户。地主价级仍然靠压榨手段来劳役农民;资本家依靠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为自已带来丰厚剩余利益。富人的餐桌上却有鱼有肉,而穷人连饭都吃不饱。这种鲜明强烈的对比,自然使那些过惯了穷日子的人感觉到社会的不公平,产生革命的要求。 ·
       同时国民党政治上正逐渐走向腐败,违背了孙中山所提出的以,:“民权、民主、民生”为本的建国方针。国家的权力都由国民党权贵所掌握,特务侍国,以家长、家族式的权威来治理国家。在这个刚刚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洪流时代,人民大众却仍然未见一个光明的中国出现。中国实质上还停留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由于国民党在蒋介石带领下,这种资产阶级革命的本性,终归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代表地主阶级的价值。
       终于,人民觉醒了!群众起来要求争取一个真正公平、能代表自已利益的领导者。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正正代表了这些无产价级的诉求,广大群众纷纷投入这个革命洪流。彻底推翻旧中国的统治,真正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毛泽东深谙中国历史, 透彻了解中国民群的内心世界,深明时代的纵横曲折。在中国各个朝代的更迭中,都离不开武力支持,以暴易暴的游戏规则,只有力量才是最终的胜利者。而毛泽东认为这种力量正是来自人民,人民好比水,一个政府或政党就像一只在水里航行的船。你顺应了水流,会平安畅行;否则你会被颠覆于洪流之中。
      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成功地转向土地革命战争。 让阶级斗争的血和火来教育人民,使广大受压迫的人民群众,在两大势力的生死搏斗中紧紧团结在一起。共产党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终于取得革命的胜利。 阶级确实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最基本的经验。毛泽东说中国革命有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领导三大法宝,其中没有提到群众运动和阶级斗争。其实这是两个更基本的东西,两个更重要的法宝。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