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都敬佩勇敢的人,好像越是不要命的就越值得敬佩。老子的看法却不同,他说: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所谓勇气不在于胆大包天、什么危险的事都敢做;而在于拒绝涉入毫无必要的冒险。前者多半要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而后者才能让自己好好地活着。人生在世不要那么争胜好强,不与人争就胜了才是最上等的胜法。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将军灌夫的故事,为老子的这种见解提供了一个生动、具体的真实例子。灌夫家本姓张,是汉朝开国元勋灌婴的家臣,因而得赏姓灌。在吴楚七国叛乱时,灌夫和他父亲跟随主人去平叛。他们家族大概都是火爆脾气,他父亲因为老大年纪还被主人叫上去打仗,心里火气很大,故意玩命冲锋陷阵,结果真就被吴军杀死了。灌夫说他要去取吴王的头来报仇,约了几十个朋友去劫营。朋友们出了营门就心虚了,只有两个朋友和他自家的十几个家奴真跟去了。出其不意,他们真的杀死杀伤几十个敌人,但并不能真取到吴王的头。他带去的人差不多全被杀了,只剩一个跟他退了回来。他重伤十几处,幸而被救活了。伤好后,他又说要再次去玩命,上级不舍,硬把他拉住了。
灌夫因此大大出名。平叛结束后,上级报告皇帝,任命他做中郎将。他后来还做过太守之类的官,但都不久就因犯法丢掉了官职。虽然不做官了,但他非常有钱,是个大地主,在家乡有很多田地,没人敢惹。他不爱读书,喜好喝酒,常常犯事。有一次酒醉后跟一位权贵、太皇太后的弟弟打了起来。他就是这样,对地位比他高的人心里有气,不但不肯拍马屁,反而要冒犯、激怒他们;倒是对地位比他低的人,他总是表现得很尊敬,也很讲义气,跟很多黑社会老大结为好友。
那时曾经权倾朝野的前丞相魏其侯窦婴已经失势了,不再做官。在从前十分巴结窦婴的人们对他有些冷淡的时候,灌夫对他的态度一如既往。窦婴觉得只有灌夫够朋友,也看上他的黑社会关系,很器重他。灌夫也许是觉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看重窦婴与高层的关系网,非常尊重窦婴。两人成了铁杆朋友。
有一天,灌夫到现任丞相,权势熏天的武安侯田蚡家串门。田蚡跟他开玩笑说想到窦婴家走走。灌夫一听很高兴,说他就去通知窦婴准备,等田蚡第二天一早去。然后灌夫就去通知窦婴。窦婴一听,也很高兴,全家准备,杀牛宰羊,洒扫庭院,一大早就等着,等到中午都不见人来。灌夫闹了笑话,赶紧又去田蚡家。田蚡本来不过是开玩笑,过后就忘了,那时还在大睡没起床。看到灌夫来责问,田蚡还很有礼贤下士的修养,道歉说是自己不好,忘记了。然后就真跟灌夫上窦婴家去。田蚡大概是心里并不愿意,路上走得慢慢吞吞,灌夫又发火给了他一些颜色看。
到了窦婴家,大家饮酒作乐。灌夫喝得高兴,跳起舞来,并且老在田蚡面前舞,示意田蚡站起来跟他一起跳。田蚡不愿意,一动不动。灌夫跌了面子,气得坐下不断骂田蚡。窦婴做好人把灌夫扶到别处去了。田蚡还真有修养,一点没生气。
后来田蚡看上窦婴的一处田产,派人去同窦婴商量购买。窦婴觉得田蚡过分,拒绝了他。灌夫听说后,为窦婴抱不平,私下骂了田蚡很多难听的话。后来田蚡听说了原来窦婴不肯卖田是因为仇恨他,很生气,仇恨上灌夫与窦婴。田蚡要立案调查灌夫家族在家乡横行霸道,灌夫则扬言他要上告田蚡私通淮南王。他们的朋友从中调解,让他们在表面上都放弃前嫌,重归于好。
不久,田蚡娶了皇室燕王的女儿做夫人,皇太后(田蚡的姐姐)下诏,让贵族们去向田蚡贺喜。灌夫并不是贵族,本不在被请之列,但窦婴硬拉上他去了。在宴会上,灌夫看到宾客们对田蚡万分恭敬,而对窦婴则要差得多,心里很有火气。他去给田蚡敬酒时,田蚡说喝不了满杯,灌夫更生气了,嬉笑着勉强田蚡,田蚡还是不肯。灌夫气不打一处来,看着两位客人不顺眼,找茬对他们破口大骂。田蚡劝他给客人留点面子,灌夫却撒起野来,说他不怕砍头刺胸。田蚡动了真格,说“都是我把他纵容坏了”,命令武士把灌夫关起来。
事情闹大了,窦婴因为要保灌夫,跟田蚡决裂了。双方拼死,只能由皇上(汉武帝)来决定。汉武帝内心略偏向窦婴一些,但顶不住太后的压力,只好让田蚡赢了:灌夫被灭族,窦婴也被处死。田蚡内心不安,害怕鬼神惩罚,也病死了。
太史公司马迁自己的性格是好侠义的,天然倾向灌夫,但也还是评价他“无术而不逊”。“无术”应该也包括“不学”,不会有兴趣读读《老子》,以自己的“血气”为至上,什么事都敢做,对什么人都不服,都敢骂(“不逊”),结局果然如老子所言,不光自己被杀了,连全族都一起被杀光了。
你怎么能说“读书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