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Lucian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64732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老人与书

热度 3已有 4043 次阅读2023-12-22 16:55 |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马克·史密斯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美国老头子。你如果想在互联网上搜寻点关于他的信息,并不太容易,因为他不是一个名人; 而且在美国名叫马克·史密斯的人太多了,很多都比这里要讲的这个马克·史密斯出名得多,所以谷歌给出的“马克·史密斯”信息,基本都不是关于这里要讲的这个马克·史密斯。

我近来知道了这世界上有这个马克·史密斯,是因为听了一部从免费有声书网站librivox.org下载的《鲁宾孙漂流记》,印像很好。librivox.org是一个全由志愿人员朗读、录制的无版权图书网站,共有近两万种有声书,全部让人合法下载。librivox的有声书虽然全免费,总体而言比亚马逊旗下的商业有声书出版社audible的有声书水平要差不少。这很自然:免费的业余作品自然不能跟收费的专业作品比。《鲁宾孙漂流记》是部很有名的书,在librivox有好几种不同的版本。我略作比较后挑了一种下载,仔细一听,朗读水平即使放在audible的出品中也属上乘。这朗读者的音质很好,咬字很准确(这对我这外国人很重要,如果读得含糊,我听起来就要费力多了),节奏、分寸都掌握得不错,生动却不失于过份装摸做样。一个好的朗读者首先要自己理解好原作者的意思,然后通过不同的语调帮助听书的人理解。这需要好几种才能,一是对有关书籍的理解(文化修养),二是(跟唱歌一样)有好的嗓音(听起来悦耳),三是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嗓音来表达情绪(表演才能)。我喜欢上了这个朗读者,记下了他的名字马克·史密斯。

我记下了马克·史密斯的名字后,又到librivox去查看还有没有其他也是由他朗读的书。我没有抱太大希望,因为我知道录制一本有声书,并不是一件不费吹灰之力的事,一般人作这种义务工作都是偶一为之。但在librivox一查“马克·史密斯”,竟然有超过三百部,多是些名著如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狄更斯的《远大前程》、简·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等。这老头子真是爱书啊!

这是个什么样的人, 会作这样的事?我对他发生了兴趣。从他的有声书里我得知他叫马克·史密斯(Mark F. Smith),住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听声音是个老头子。上网查“马克·史密斯”,基本只能查到说他是个librivox.org的志愿人员。我经过一番锲而不舍才终于查到他的个人博客网站。

我跟据他帖子中散漫的信息,推理出他今年七十三岁,出生于一个美国中产家庭,父亲是个工程师,母亲是个图书馆管理员。他上过大学,当过兵,当了一辈子化工工程师,五十多岁时提前退休了。他爱好文学,少年时在学校参加过很多戏剧演出(难怪能读得绘声绘色),本想提前退休干点别的事,先是想尝试当个作家,后来发现朗读有声书更能发挥专长,于是当librivox在2006年新创时就开始在那里作志愿人员,没几年就录制了五、六十部免费有声书(部份独立完成,部份与人合作),很受欢迎。他看来对摆弄各种摩登器材很感兴趣,这自然也有助于他单干录制有声书。

大约十四、五年前,有人,包括他,觉得看到了一个商机。简单说就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会让“听书”逐渐取代“读书”,但不幸绝大部分书都是“无声”的,因为当时有声书出版社的商业模式是每本有声书都由一个团队来制作,有导演,有编审,有音乐、美工,当然也有“演员”(朗读者),还有摆弄器材的技术人员,花费庞大,只能精挑可能有很大市场的极少几本书。这些人想:时代变了,声像器材日渐普及,兼据朗读和器材技能的人完全可以独立在家录制有声书,制作费用大大降低。于是他们想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有声书出版社不再预付书籍出版社版权费,也不再雇佣“演员”(朗读者),而是由朗读者自制有声书,由有声书出版社审核把关;然后,每卖出一本,三家分别提成。

好几家这样新成立的有声书出版社看上了马克·史密斯。他相当激动,跟那些出版社签了合同,准备来个人生第二春,大干一场。但四、五年下来,由那些有声书出版社为他出版的四、五十部有声书,只卖出五千来份,赚的几个小钱微不足道。只好放弃了靠录有声书开启第二职业赚点钱的打算,还继续在librivox录免费有声书,只是劲头没有前几年那麽大了。到现在为止,独立制作的免费有声书约八十多部,加上与别人合作的,共有三百多部。

现在audible却把他在librivox上的几十部免费有声书包装了一下出售(一般每部约二十美元),因为librivox上的书是没有版权的,audible卖了他的书,一分钱都不会付给他,他一方面觉得得到了承认很高兴,另一方面觉得audible对他的劳动分文不付真是不仁,但也只能摇摇头罢了。

他并没有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名利于我如浮云”的人。他很关心他在librivox上免费有声书的下载记录,当下载总计达一百万和一千万时,他都很高兴,各写了一篇短文记载。现在下载总计己经超过三千万了。他也自己承认曾经在谷歌上搜索,想看看他这个马克·史密斯在互联网上有没有点名气,结果发现除了说他是个librivox志愿者外,没有别的记录。互联网唯一有关他个人的信息记录,就只是他自己的博客网站(这个网站,我费了很多力才查到),该网站的访客也极少。“斯人长寂寞”。 

马克·史密斯是一个极其能坚持的人,他的父亲60岁时死于心梗,他中年也开始发胖,于是他坚持每周一天不吃任何东西,坚持了八年多;他退休后立志每周读一本书,从他的博客看,他坚持了至少9年,从2008到2017年间他阅读过大约四百五十本书,他都记下了书名;当然,还有这十几年间他为librivox录制了大量免费有声书,外加作为“第二职业”为几家商业出版社录制了四、五十部收费有声书。他最近的一部独立制作的免费有声书是麦迪逊和汉密尔顿等人的《联邦党人文集》。他为自己的健康骄傲,说是老兵节那天拿出年轻时的军服,还勉强可以穿上;六十几岁时还能在两分钟内作俯卧撑六十下;六十几岁时有天在家门口被邻居的孩子不小心倒车(汽车!)撞个大跟斗在地上(好像)翻滚了三圈,爬起来还继续散步几公里没事。

马克·史密斯兴趣广泛,除了读书,还热衷于设计游戏、研究军事历史,也曾对摄影、照片处理、计算机画图感兴趣。他是个基督徒,热衷于教会的唱诗和化装活动(好像没有热衷于给人传教、拉人读经)。从照片上看,他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有一个比他年轻得多的妻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一只黑白相间的猫。他的儿女上大学期间可能按父母的建议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偶尔贴点近况让父母了解,于是我得知他女儿比儿子大三岁,本科上了赖斯大学学工,毕业后上了佐治亚理工学院读化工博士;儿子本科上佐治亚理工学院,也读化工。他的猫从小猫开始在他家生活了十五年,老了,不行了,生各种疾病,遭受通苦。他写了一篇文章记这宠物猫最后的日子,情真意切,又毫无娇柔造作。他说他们全家(包括猫)每年新年都照一张全家福,但最后离新年还差几天猫不行了,所以他们全家提前几天和那猫一起照了最后的全家福。在那篇文章中他贴了那张全家福和另一张可能是最早的有那只猫的全家福。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孩子们从小孩子长成了大人,大人变成了老人。

马克·史密斯写他们一家都喜欢刀剑,都去上击剑训练班,颇具幽默。从照片上看,他女儿也颇具表演爱好和天赋,有些女如其父,竟也女承父业,以化工为职,这在欧裔美国女孩子中有些独特。这化工博士女孩子,喜欢扮演“杀手”(中国古代叫“刺客”),贴出的自己的照片中有的扮为现代黑社会手执冲锋枪的“杀手”,有的扮为欧洲中世纪手握长剑的“杀手”。就这个“杀手”,在那只老猫生命中痛苦的最后一夜,陪着它在客厅地板上躺了一通宵,竭尽可能给它一些安抚。

在对这马克·史密斯做一番研究时,我突然想起此前还曾经听过从librivox下载的另一本有声书《柳林風聲》(The Wind in the Willows),当时也觉得读得非常好,但没有注意朗读者的名字。一查发现原来也是马克·史密斯读的。

这几天又听了他读的儿童诗《在我们很小的时侯》(When We Were Very Young。小熊维尼的作者米恩儿童文学系列的第一部),想起了很久以前,孩子很小的时侯坐在家里的地毯上读这类书。记得那时我自己一点都不知道英文诗歌倒底该怎么朗读,但又希望给孩子一点启发让孩子对诗歌有一定兴趣,就买了一盒米恩儿童诗的磁带(那时互联网上可没有YouTube,librivox等可以轻易听到有声书的地方)。不料没听几次就全卷带了(老式盒式录音机),怎么都拉不出来,结果全毁了,让我气恼得不成。那时如果有YouTube、librivox等这样的地方,能轻易接触到这麽多好的有声书,我教子的努力可能会收到好得多的成效。现在教子已经太晚了,但“教己”还不晚。感谢马克·史密斯和他这样的人,让我们现在“教己”容易多了。

如果你也感兴趣,这是他的个人网站: http://techsmiths.blogspot.com/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Lucian 2023-12-26 14:34
rubin: 这个老头不简单!也挺有个性。我也发现,美国相当多的人是喜欢分享自己的生活和专业。我接触过一些很有名气已经经常参加纽约大型博物馆展览的艺术家,竟然没有自 ...
看来中国的艺术家比较傲慢,可能是因为周围捧场的人很多。马克·史密斯这样的人在美国没人捧场。
回复 rubin 2023-12-26 10:17
这个老头不简单!也挺有个性。我也发现,美国相当多的人是喜欢分享自己的生活和专业。我接触过一些很有名气已经经常参加纽约大型博物馆展览的艺术家,竟然没有自己的网站,我也提出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竟然是,你去百度吧。而美国这边的艺术家,那怕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大多数都有自己的网站,有自己的Statment, 不像中国那些艺术家那样,请你去猜,甚至有一个还说,你都不了解我,为什么要采访我?我说,这是博物馆的安排。不过我真的不了解你,以后再说吧。(那次在古根海姆的展览有几十名艺术家参展,我也不知道究竟谁来了。)
回复 Lucian 2023-12-23 16:19
小月: 书海无涯苦作舟!有声读物又为你的“教己”行程扬起新帆。
帮助巨大。因为还是“上班族”,能坐下来读书的时间不多,“听书”则可以在吃饭、运动、做家务时同时进行,一举两得。缺点是没听明白的部份也就“混”过去了。“质量”不如“读书”,但远胜于“不接触”。
回复 小月 2023-12-23 14:42
书海无涯苦作舟!有声读物又为你的“教己”行程扬起新帆。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