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2|
英国科普作家尼古拉斯·维德(Nicholas Wade)2009年出版的《信仰本能: 宗教是怎样进化的; 为什么它没有消失》(The Faith Instinct: How Religion Evolved and Why It Endures)是一本优秀的综合性读物,介绍了当代思想家们从进化论、人类学、社会学角度出发对宗教所作的思考。
根据进化心理学,人类所有基本的心理元素都通过基因遗传,都是几十万年的进化淘汰的结果。 维德认为,宗教也不例外,也是进化的产物,它能让人群崇尚道德、团结互助,因而增加生存并繁衍后代的概率。经过几十万年的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淘汰,今天所有人都带有宗教基因(没有宗教基因的都早灭绝了)。
维德认为宗教最初的形式是群体伴随着音乐边唱边舞。这与我们从各种土著的宗教活动得到的印像是一致的。 也的确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独处时就容易感到精神空虚不适,而在大形集会中边唱边舞时则很容易忘掉那种空虚。 无论我们是现代社会还是土著社会中的一员,我们身上的宗教基因都是一样的。
古斯塔夫·勒庞在他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中列举了很多个人在群体活动中疯狂甚至“自我牺牲”的事例。 勒庞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对这些行为基本上持否定、批判的态度。 但如果我们结合维德的观点,我们就会看到事情不是那麽简单。 可能正是凭借人类身体里具有的那些导致我们今天看来“疯狂”的“乌合之众”行为的基因,人类才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延续下来。
长期以来,人们早已注意到人类兼具“本能”和“理性”。 根据进化心理学, 不妨说“本能”就是人类在较早的,更加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获得的大脑功能; 而“理性”则是在进化过程中相当晚期才发展出来的, “资历“还比较浅。所以在我们“本能”与“理性”的冲突中,“老资格”的“本能”常占上风。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中的系统一、系统二的二分法,与“本能”和“理性”二分法也大致相符。从《思考,快与慢》中我们可以看到系统一与系统二都各有优劣,并不是“理性”总优于“本能”。当然,更不能说“本能”总优于“理性”。 (浪漫主义的特点就是高扬“本能”,而贬抑“理性”。)
维德认为在最初的宗教中是没有神职人员的。 后来逐渐发展出了神职人员,他们逐渐发展出了神学,来解释万事万物; 他们也逐渐垄断了对“神意”的解释和与“神”的交流。
维德对这世界上的三大“一神教”, 即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有些很有趣的分析。 维德对这三大教的经典都没有奉为神的启示,介绍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相关文本分析和考古研究的结果。 在维德看来,三大教的经典描述的都多半不是真事,而是传说。 但维德认为宗教经典实际上并不那么重要,宗教的精髓更在“文化”: 宗教仪式、宗教音乐、宗教社会中人们日常生活的道德和习俗等。
维德也指出了一些历史上宗教发展出的荒唐惨剧。
维德指出近两百年来,国家接过了很多过去由宗教提供的职能,也从宗教那里学会了很多鼓舞团结人的方法,逐渐不那麽需要宗教了。比如说国家举行的纪念阵亡将士的仪式,就完全可以说是从宗教仪式脱胎而来。
维德将宗教与语言相比较,作出了很多有趣的“猜想”。现代语言学已经将世界上的各种语言“安排”进了一株类似物种关系的语言关系树,就像各种物种都具有或近或远的”亲戚“关系一样,各种语言也都具有或近或远的”亲戚“关系。维德的“猜想”是:各种宗教也一样是从同样一种原始宗教进化出来,也具有或近或远的”亲戚“关系,形成一个关系树结构。此外,跟据语言学中著名的乔姆斯基理论,儿童不是通过学习而获得语言能力。儿童天生就具有(通过基因遗传的)语言本能,后天的学习不过是激发了某种配置,从而掌握了某种具体语言。维德猜想:个人相信某种具体的宗教也跟获得母语能力一样,是外界环境激发了固有的宗教本能中具体的一种配置。
曾有一种流行的批评是说中国在佛教传入之前没有宗教,进而推论中国人缺乏”宗教情感“。维德的这本书让我们看到那种批评其实出于不了解宗教。固然,中国自己没有犹太教、佛教那种体系庞大的神学,但(古)中国人的”敬天法祖“的的确确是比较原始的宗教。中国人实在不乏”宗教情感“。
维德的结论是宗教非常重要,人类需要宗教。 但一方面,现代“理性”,尤其是科学,的发展对宗教形成强有力的挑战; 另一方面人为创造一种全新的宗教往往是失败的。怎么成功地“修正”传统的宗教,使其与“理性”,尤其是科学,相融洽,是我们要努力探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