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On Politics”)是当代英国哲学家、牛津大学政治学教授阿兰·路安(Alan Ryan)于2012年出版的一部完整的西方政治思想史,副标题为“从希罗多德至今的政治思想史”。
任何大大小小的社会都充满了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的利益、思想、感情、习惯冲突,政治思想说到底就是要描述、解释这些冲突,寻求控制、消解这些冲突的方法。在从古希腊至今的大约两千五百年间,无数哲人记下了他们冥思苦索的结果。这些思想又都在社会冲突、变迁中以不同的形式影响着冲突、变迁的路径。对这些思想有一定了解,无疑会有助于我们对历史和时事的理解,避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路安的介绍,力求公正、全面,既有他自己的评价,又只点到为止,几乎没有任何激烈、偏执的赞美或批评,而是努力去理解各位思想家,着力阐明各种思想中或许有理的点点滴滴。如果我们把路安对泊拉图、黑格尔、马克思的评介与同是英国哲学家的剑桥大学哲学教授卡尔·波普尔对这三位的评论相比较,就可以看出路安的“中正平和”。波普尔在他的《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一书中激烈批评泊拉图高扬集体精神的政治思想为专制的鼻祖。路安虽然跟波普尔同样是位自由主义者,对泊拉图也有所批判,却明确反对把“专制”这类近世才出现的罪责加诸泊拉图。在涉及同样高扬集体精神的黑格尔时,两人的区别也是极其明显的。倒是在涉及马克思的地方,两人的评价都相当友善。事实上,泊拉图、黑格尔、马克思的思想都是很复杂的,波普尔之批判泊拉图、黑格尔、马克思也都言之成理,但他在能努力公正地看待马克思时,却不能同样努力地去发掘泊拉图、黑格尔的政治思想中“正面”的东西,而是对这两人,尤其是对后者,进行很多情绪化的攻击 (叔本华地下有知,一定会很高兴终于有了波普尔这位千古知音)。路安则堪称谦谦君子,对所有思想都持一以贯之的“开放”态度,对所有思想家都尽量作同情的理解。
书中有一个我很喜欢的小插曲。泊拉图,就像孔夫子,他的理想是作帝王师,教导出个“哲学王”(即中国人所谓的“圣主”),以道治天下。他一度似乎得到了机会,成了叙拉古的僭主大狄奥尼西奥斯的继承人小狄奥尼西奥斯的老师,结果不欢而散。说到这里,路安插了一段: “多年后,缘此背了在30年代初为纳粹辩护的污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接受了马堡大学校长的职务,企图能把希特勒教导成个‘哲学王’。几个月后,他放弃了。在他(辞职)回去(教书)时他的同事开玩笑打招呼说: ‘你好,马丁,从叙拉古回来了?’”。这小故事显示海德格尔的教授同事显然理解、同情海德格尔的天真、努力与失败,而路安也显然持相同的态度 - 理解与宽容。相比之下,无数的学者们却自以为自己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对海德格尔的纳粹污点穷追不舍,直欲将海德格尔其人其思想完全摧毁而后快。对比之下,我们可以感受到路安这种远离高调的谦谦君子的温良可贵。
最后挂一漏万指出一点,书中所介绍的詹姆斯·麦迪逊有关“集团”(factions)的思考,以及托克维尔对民主社会中“多数人暴政”和“文化”衰落的思考,在当今“民粹”大得其势,左倾思想高举“平等”大旗压倒一切的大环境中,尤其有现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