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Lucian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64732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解析当代美国诗人理查德·拉蒂默的自由诗《临界》

热度 3已有 926 次阅读2023-8-27 14:41 |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解析当代美国诗人理查德·拉蒂默的自由诗《临界》_图1-1


理查德·拉蒂默(Richmond Lattimore)是美国当代著名古典学者(研究古希腊、古罗马作品的学者),他所翻译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被认为是荷马史诗最忠实的英文翻译。此外他还是一位现代派诗人。 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他发表于1950年的一首自由诗《临界》。

The Brink

By Richmond Lattimore


They said: When we came into those seas, the mast peak
shot leaves; the wood grew, groaning; the air was
sticky with grapes. That musing iron beak
bit seas no longer, but like a scythe in grass

was hushed. About then world's end was our lee shore.
And we believe, when stack and siren bloom,
and doubled left and right these wake-wings flower
astern into perdition and the gloom

on the world's eyes. Vines strangle every spar.
The oars broke into serpents in our hands.
We knew those islands, and the end not far.
And now the captain's eyes are bronze, a man's 

feet petrify. The wood weeps. Silver and glass
branch into rose and shoulder; willows weave,
are arms. Below, the water turns to grass.
Beyond, those island bells. And we believe.


全诗以“They said”(他们说)开始,以“And we believe”(我们信)结束,明确告诉读者这是一个关于一个叙事的叙事:他们给出了一个叙事,我们相信了。 请注意句子的时态: “They said”是一般过去时,发生在过去; “And we believe”是一般现在时,是关于当下或永远不变的状况。 那他们给出的是什么样的叙事呢?


“When we came into those seas, the mast peak shot leaves; the wood grew, groaning; the air was sticky with grapes”。 用中文说,大致是“当我们驶入那片海洋时,船上的桅杆尖上长出了新叶,木头也在呻吟着生长; 空气粘稠,葡萄出没”。这些景像让人不知所措,甚至不寒而栗。 “新叶”让人感受到生命力,本来是很怡人的,但从船上的桅杆尖上长出,就过于怪诞,让人不解,吉凶未卜。 句中的“木头”,根据上下文,似乎指船体的建筑材料。这些木头还能生长,同样令人难测吉凶,难怪那“生长”是“呻吟着”。“空气粘稠”是令人不适的,但其间又有“葡萄出没”。葡萄不仅是人们喜爱的甜水果,还更是酿酒的好材料。 总之,在他们的叙事中,我们看见的都是些充满矛盾,令人不解,吉凶难测的景像。

还有“That musing iron beak bit seas no longer, but like a scythe in grass was hushed”。 用中文说,大致是“那沉思的铁喙(即船头)不再咬嚼大海,而是像镰刀已经在草丛中安静下来”。和平取代了暴力,这无疑是好事。


”About then world's end was our lee shore"。 用中文说,大致是“那时,世界的终点就是我们的港湾”。换句话说,我们那时以为我们的远航有一个终点,到了那里我们就能一劳永逸地憩息。


然而现在, “And we believe, when stack and siren bloom, and doubled left and right these wake-wings flower astern into perdition and the gloom on the world's eyes”。  “(现在)当船上的烟囱和喇叭上开出了鲜花时,我们相信… 船舷左右宛如飞翼的浪花成倍地增长,向后伸展入永恒的地狱和这世界看在眼中的阴暗”。我们已经不再有“昨天”那种儿童般的天真,那怕是看见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美好(例如船上的烟囱和喇叭上开出了鲜花, 或船舷左右宛如飞翼的浪花成倍地增长)我们也知道(或相信)这些美好也不过是要“伸展入永恒的地狱和这世界看在眼中的阴暗”。 我们已经领悟了彻底的悲观主义,我们接受佛所说“苦谛”,但不能相他许诺的“涅槃”。

虽然我们曾经以为我们了解这世界和我们自己: “We knew those islands, and the end not far” (“我们了解那些岛屿, 和我们已经为期不远的目的地”)。 我们现在明白了这世上的很多事远非我们所能理解: “Vines strangle every spar. The oars broke into serpents in our hands” (“藤萝扼死了每一根船桅。船桨在我们的手里化作了巨蟒”)。

“And now the captain's eyes are bronze, a man's feet petrify. The wood weeps. Silver and glass branch into rose and shoulder; willows weave, are arms. Below, the water turns to grass”。用中文说,大致是“现在,船长的双眼化作了青铜,水手的双足化作了顽石。树林在哭泣。白银餐具和玻璃杯长出了玫瑰和肩膀;风中摇摆的杨柳则就是手臂。 往下看,海水都化成了青草”。“船长”是我们远航的领路人。“船长的双眼”当然就是辨别航向的关键,但“船长的双眼化作了青铜” - “青铜”岂能看路? 我们的船长已经瞎了。 但另一方面,青铜塑像是我们对过去的杰出领导的感怀纪念。船长和他的双眼都曾经是伟大的,正是他凭着慧眼把我们领到了今天这片地方,我们感怀纪念,为他塑了青铜塑像。但那是过去的事了,现在已经不再能依靠他。“双足”是人赖以行走的器官,但已经“化作了顽石” - 寸步难行了。“白银餐具和玻璃杯长出了玫瑰和肩膀;风中摇摆的杨柳则就是手臂”,我们已经搞不清我们跟“外界”之间、物与人之间有没有界限了。 “往下看,海水都化成了青草” - 我们的航船永远搁浅了。


“Beyond, those island bells. And we believe”。 “遥望远方,是一座座形如巨钟的岛屿… 我们相信。”


这一首诗完全是一个隐喻,以航海比喻人类的行进,描述了一种“后现代”的对人类历史和前途命运的理解。诗题“The Brink”中的“brink"一词,字面意思是山岩或高地的边缘,或新事物、新时期的起始点。这题目画龙点睛地道出了诗人认为这种“后现代”理解”是对人类自己命运的一种彻底的、全新的认识。


人生是苦,但要苦得明白。我们坚守这“明白”,从中获得我们的愉悦。这就是我们的“信仰”: “And we believe”。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1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回复 Lucian 2023-9-1 08:28
e79f9: 我应阅读全篇博文
谢谢
回复 Lucian 2023-9-1 08:27
谢谢。
回复 e79f9 2023-9-1 02:21
Lucian: 翻译诗歌,难得会有好结果的。我在自己的一篇散文中就说过:“通过译文来阅读古典著作及英、法、德、意大利语著作,…难于感受到很多原文的精妙之处…(只要想想 ...
我应阅读全篇博文
回复 Lucian 2023-9-1 01:17
e79f9: 《边缘》里士满·拉铁摩尔

他们说:当我们进入那些海域时,桅杆顶峰
射击树叶; 木头呻吟着生长; 空气是
与葡萄粘在一起。 那沉思的铁喙
不再是大海,而是像草 ...
翻译诗歌,难得会有好结果的。我在自己的一篇散文中就说过:“通过译文来阅读古典著作及英、法、德、意大利语著作,…难于感受到很多原文的精妙之处…(只要想想如果我们只能通过白话译文来读李商隐的诗或李煜的词,就不难明白这样说并不夸张。)”

所以我主张对诗歌应该详注,而不是翻译;读诗歌,因该读注本,而不是译文。

从另一方面说,我也不太认为读英文诗,需要多麽高的英文水平。我觉得,懂一些英文文法,认识常用字,就可以读了。当然会遇上很多不认识的字,会遇上一些不太明白的句子。遇上不认识的字,应该查字典,而不是用谷歌翻译。句子不太懂,比较麻烦。但现在有chatgpt可以问。应该是问句子结构,而不是翻译。

老实说,您的翻译,也不比很多专业翻译家的差太多,但同样是错误很多。就“信达雅”三方面论,有的部份“雅”作得比较好,“信”与“达”都较差。

例如,原文“the mast peak shot leaves”被您翻译为“桅杆顶峰 射击树叶”就令人难解了。究其原因,也许是不知道“shot"在英文中是多义词,一种意思是“射击”,另一种就是树枝长出新叶。原诗毫无“桅杆顶峰”对着树叶射击的意思。

其他类似的错误还很多。总之,两种语言,并不是所有词汇的意思都是一一对应的。这样机械的“翻译”,只会让读者犯糊涂。

此外,英文诗断句是用标点,而不是靠分行(当然英文散文也是这样)。 例如“a man's”虽然在上一行,而“feet petrify"在下一行,中间还有空行,但句子是”a man's feet petrify“。就是说”a man's feet“是句子主语,petrify是句子谓语。这句子的意思简简单单就是”人的双脚变成了石头“。您的翻译里把前半句“a man's”译成“是一个男人的眼睛”,凭空加上“是”和“的眼睛”,又把后半句“feet petrify”译为“脚石化”,合在一起就成了“是一个男人的眼睛脚石化”,不成其为一个句子,更谈不上让人读出原诗的意思了。
回复 e79f9 2023-8-31 23:39
Lucian: 这大多是从分析中文“临界”一词而生出的误会,跟原诗没关系了。原诗题为“brink", 只有“边境分界线”而无“从高往下看”的意思。诚然,“临”字的本义是 ...
《边缘》里士满·拉铁摩尔

他们说:当我们进入那些海域时,桅杆顶峰
射击树叶; 木头呻吟着生长; 空气是
与葡萄粘在一起。 那沉思的铁喙
不再是大海,而是像草丛中的镰刀

一片寂静。 大约在那时,世界的尽头就是我们的背风海岸。
我们相信,当堆栈和塞壬绽放时,
左右加倍这些尾翼花
落后于灭亡和黑暗

在世人的眼中。 藤蔓绞死每一块晶石。
桨在我们手中折成了蛇。
我们熟悉那些岛屿,而且终点也不远了。
现在船长的眼睛是青铜色的,是一个男人的眼睛

脚石化。 木头在流泪。 银和玻璃
分枝为玫瑰和肩部; 柳树编织,
是武器。 下面,水变成草。
远处,那些岛屿的钟声。 我们相信。


因对由Google英译中的诗篇不很懂,故根据“临界”二字另抒己见。
回复 Lucian 2023-8-31 18:11
e79f9: 临
从高往下看

边境分界线
析“临界”
在人类史中
智者在于对客观事物的着看眼点
不同凡俗
故其“临界”的观点懂“瞰看相关”之辨证
不致随从眼前的风云变幻
...
这大多是从分析中文“临界”一词而生出的误会,跟原诗没关系了。原诗题为“brink", 只有“边境分界线”而无“从高往下看”的意思。诚然,“临”字的本义是“从高往下看”,但现代汉语词汇“临界”的意思并不能拆成“从高往下看”与“边境分界线”,而是“两种状态之间的转变处“。

总的来说原诗的情绪全是”惘然“,如果读成一种”满怀自信“,就大异其趣了。那是两种天差地别的精神状况。
回复 e79f9 2023-8-31 17:17
当在“临界”点时

知前
知后
知左
知右
知天
知地
即知己知周
知该怎么做为适中
半知不可也
明明白白之
回复 e79f9 2023-8-31 17:09

从高往下看

边境分界线
析“临界”
在人类史中
智者在于对客观事物的着看眼点
不同凡俗
故其“临界”的观点懂“瞰看相关”之辨证
不致随从眼前的风云变幻
而能理智淡定的穿越未来必然的循律
把准客观的科学原理
清楚何为界度?界缘?界系?
回复 Lucian 2023-8-27 16:22
小月: 学习!
这种”后现代“思路相当深邃,但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还是相当陌生。资中筠、秦晖可谓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但思想境界也还停留在”五四“”科学、民主“阶段,对最近一百年西方思想界的”后现代“进展非常隔膜。余英时工作生活在美国,但这方面的隔膜也一样。

我这几天正在听一个美国前外交官Steven Simon对美国过去四十年中东外交政策的反省和批评,觉得这样的人思想中的批评力很得力于“后现代”思想。
回复 小月 2023-8-27 15:17
学习!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