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陈胜吴广起义让秦二世惶惶不可终日,大臣们惴惴不安,待诏博士叔孙通却似乎并不当一回事,他对秦二世说:不过是群盗鼠窃而已,成不了什么气候,不必过于担心。这种自信的话,让秦二世的恐惧在傲慢的虚荣中多少得到了一丝宽慰,于是叔孙通得到了赏赐。让秦二世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不过是叔孙通在忽悠他!看到秦朝大势已去的叔孙通,马上就去投奔了实力雄厚的项梁。
项梁死后,叔孙通有投靠在了楚怀王麾下,接着又看中了刘邦的潜力。他知道刘邦不喜欢儒生,于是当他带着百来个儒生去投奔刘邦的时侯,特意穿上刘邦老家楚地的短衫。到了刘邦这里,他却不向刘邦推荐一个他自己一伙的儒生,反而专向刘邦推荐那些“故群盗壮士”,流氓地痞。弄得那些儒生对他很有意见,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终于,刘邦得了天下,那些毫无素质的有功之臣,自然高兴地整天围着刘邦吵吵嚷嚷,饮酒争功,还“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弄得刘邦很不爽。于是叔孙通献计,要用礼仪来改变这种状况。不过刘邦怕礼仪繁琐限制了自己,就让他把礼仪限制在自己可以忍耐的范围中。
于是叔孙通来到老家礼仪之乡的鲁国,想找一些制定礼仪的帮手。可是偏偏又两个有名望的儒生不买他的帐,还揭了他投靠过十个主子的老底,说他“皆面谀以德亲贵”。而且现在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如此草创之时,就想制礼作乐,难道不知道礼乐是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积德作为基础吗?他们认为叔孙通制定出来的礼仪一定不会符合规矩,所以让他赶紧走开,他们是绝不会被拉下水的。最后叔孙通只好灰溜溜地草草带走了三十几个愿意跟他走的儒生。临走的时候,叔孙通骂他俩是:不知时变的鄙儒。
很快,这个“汉家儒宗”制定的礼仪,让刘邦看到了大臣们“无敢讙哗失礼者”,充分感受到了掌握权力的快意。到了这个时候,跟着他的百来个儒生,也因此得到了一官半职,于是高兴地称赞起了叔孙通,说:“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从此,中国历史上的君臣关系,正如柏杨所说:“君王遂远离人群,春秋战国那种君臣促膝谈心,像嬴稷(秦昭襄王)跟范雎交头接耳的美好时代,一去不返。皇帝和臣属之间,隔着一条‘礼教’的鸿沟,这鸿沟随着时代进展,而越来越深,越来越宽,越来越无法逾越。”
叔孙通唯一一次“直谏”,是他当太子太傅以后,刘邦想要废太子时,他说:“陛下必欲废适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然而,明眼人不难看出:作为太子的老师,如果太子失位,他这辈子也就完了,所以不得不赌上一把,而且此时已经与秦二世时不同,他就是想改换门庭,也已经无处可去了。跟何况刘邦主意还没定,所谓“以颈血污地”,到时候也还是可以变通的。
被司马光也斥之为“荒谬”的,是汉惠帝建了一条复道,叔孙通说它:凌驾于高祖衣冠文物出游的必经之路上了,子孙哪能高过祖先呢?于是老实的汉惠帝说:那就赶紧拆了吧。叔孙通却说:“人主无过举”。既然已经建了,百姓也知道了。陛下再拆掉,不是打自己嘴巴吗?不如将高庙迁到渭水北岸,这样既可以扩建高庙的规模,体现陛下的孝心,百姓也不会知道你的过失。这不明白着忽悠人吗?孔子说:“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止。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那么,叔孙通,甚至比叔孙通更不堪的鄙儒,还有什么事干不出来呢?
原载《百家讲坛》蓝版201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