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究竟指什么?孟浩然说:“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但是不是指俸禄却一直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说起俸禄,当然需从他当了什么官说起。有研究者说:《晋百官注》指“当时县令的年薪是四百斛,按月发放,每月米十五斛,钱二千五。十五斛米除以每月三十天,恰好是五斗米。”但每月十五斛,一年才一百八十斛。又有学者说:晋代官位第六品的“县令千石至六百石”......实际上东晋是俸田和俸钱双轨制的,县令有俸田,所以陶渊明与妻子争论在三百亩官田上究竟种什么?田里的收成不固定,俸钱是否能按时足数拿到也很难确定。陶渊明说维持他家生活的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三百亩官田上的收入就远不止五斗了。
陶渊明最初的官职务是州祭酒,有人提出沈约的《宋书·百官志》记载:“晋成帝咸康中,江州又有别驾祭酒,居僚职之上,而别驾从事史如故,今则无也。”于是就怀疑他当的是“别驾祭酒”,甚至因此认为其地位仅次于刺史王凝之。但咸康年至342年就结束了,东晋的官职按照实力人物势力的此消彼长经常变动,到393年陶渊明出仕时,老黄历已经翻不得了。“其任居刺史之半”的别驾是刺史的佐官,别驾祭酒也只是佐官的佐官,地位并不高。晋朝有武职的“军谘祭酒”,左丞相司马睿就曾以祖逖为“军谘祭酒”,就是左丞相负责军事的佐官。文官祭酒则在晋傅咸的《赠何劭王济》有:“国子祭酒王武子”之说,晋武帝咸宁四年设国子祭酒一职,而州祭酒充其量不过是地方教育机构的负责人而已。西晋凉州刺史张轨就立学校,就置过的“崇文祭酒”。“崇文祭酒”虽然“位视别驾”,也不过是名义上的虚饰之词,管不了什么事。
陶侃曾是这个政权的核心人物,作为他子孙的陶渊明在“自己人”的政权中谋个小吏当当没问题,但要有实权必须有实力,陶渊明不可能得到。陶渊明离职后被招为“主簿”,实际权力在祭酒之上,他没接受。然后当了参军,由不入流的“吏”升到了五品的“官”,他却“谓亲朋曰:‘聊欲絃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他想干的还是能够起到教化作用的文官,于是“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晋朝县令的官位和俸禄都在参军之下。
王凝之未任江州刺史之前,范宣于太元五年(381)在豫章郡开讲诗书,使江州经学风气名满天下。接着豫章太守范宁于太元十五年使之发扬光大,并动用府材大办学校,使“江州人士,并好经学。”但新上任的王凝之是个五斗米道的痴迷者,他以兴办学校伤材为由,在皇帝那里告了恶状,于是范宁也因此获罪下狱。就在这之后,陶渊明当了州祭酒,除了“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他还能做什么?
《公羊传·哀公十三年》:“讥二名, 二名非礼也。”汉晋多单名,二名有与众不同之意。当时五斗米道的盛行是可以想像的,也不能排除王羲之父子、许瑶之之类名字后特意拖一个“之”字者,以及陶渊明一族中也有人与五斗米教有瓜葛的可能性。但名字是长辈取的,而且说拖一个“之”字者说就与五斗米道有关系,也并没有明切的记载。《晋书.王羲之传》说:“王氏世事张氏五斗米道 ,凝之弥笃。”王羲之的《官奴帖》就说了:“官奴小女玉润病来十余日......民为家长,不能克己,勤修训化,上下多犯科诫,以至于此......上负道德,下愧先生,夫复何言。”入五斗米道以及入五斗米道以及治病都需交五斗米,更何况儒、佛,特别是佛教在这地区存在强大影响力。拿得出五斗米的有钱人也未必都入五斗米道,名字拖“之”字的穷人也未必都能入五斗米道。“少无适俗韵”的陶渊明,就除了诸子百家,对佛教也有极大的兴趣,392年他曾与慧远建过潜慧寺,同年他还在江西建过桂林寺,他与五斗米道发生牴触是很自然的。
是否拿得出五斗米,就可以是衡量贫富的标准,相当于民间调侃式的“贫困线”。他说的:“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或者:“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都是表明自己宁愿处于“贫困线”之下,也不愿心为形役。至今,《陶渊明年谱》已经有十五部之多,其中就有把说“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的时间,放在最初当州祭酒时的,似乎也看出了“五斗米”与官职俸禄无关。
原载香港《文汇报》2014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