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有日本来的熟人闲着没事,拿不少人熟悉的上联:“日本东升,照遍九州四国”,让人对下联,于是有人说:日本有一道二府四十三县,就对了“中原西峙,化及一道二府”,有人说不如“化及千岛百倭”,日本为千岛之国,倭又曾分为百余国。据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家小村寿太郎也有过一副对联,小村寿太郎的上联是:“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独战!”李鸿章的下联是:“倭人委,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没有找到此事的确切记载,而这种传说,在八国联军的时候就有过了,说的是:“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其实都源于明朝《宦游记闻》中程敏政对安南使者。安南使者的出对是:“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脑。”程敏政所对为:“魑魅魍魉四小鬼,各种肚肠。”
因为痛恶,所以以鬼呼之,东洋鬼子、西洋鬼子,都给中国带来过灾难。但这种对联多半是后人的文字游戏,是不能当作真有其事之事的。清人陈康祺的《燕下乡脞录》对“鬼子”的解释是:“若鬼使,则出使外洋之员;以西人初入中国,人皆呼为鬼子也。”这与广东人谑称洋人为“鬼佬”的意思差不多,注重的是外表的“怪异”。但也表现了闭关自守的国人对“非我族类”的轻蔑和傲慢,以至把本国的外交使节也称作了“鬼使”。同时也表明了:他们在与不同文化理念之异国人的交往中,比较难缠的感觉,特别是面对那些信奉“强权就是公理”者的时候。
寺庙里有二十诸天,其中就有“鬼子母神”儿女有五百之多。《世语新说·方正》说晋成都王司马颖的谘议参军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陆逊、陆抗,是君何物?’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内,宁有不知?鬼子敢尔!’”卢志直呼陆机先人名讳,还称之为“物”,是极其无礼的挑衅行为。来而无往非礼也,所以陆机也针锋相对,将他先人也一起骂了进去,称之为“鬼子”。卢志“朝夕惟焚香读书,尝与书盟曰;‘誓与此君共老。’”作为这样一个文化人,对另一个文化名人说出如此无礼的话来,是很不应该的,所以直到作为陆氏后代的陆游时,对“鬼子”仍然深恶痛绝,他在《北窗病起》诗中说:“更事天公终赏识,欺人鬼子漫纵横。”把生病的原因,归之为鬼子对肌体的入侵。《聊斋志异·画皮》中,王生被画皮之鬼弄死后,道士怒道:“我固怜之,鬼子乃敢尔!”也是把害人之妖呼为“鬼子”的。
“鬼子”在日语中有三层意思,一是长得不像父母的孩子,二是出生时就已经长了牙的孩子,三是像鬼一样胡来的人。日本接受了中国文化,却又要脱亚入欧;明治维新后刚得到一点发展,就要称霸世界了;而他们的行为又是那么暴虐。加之“洋鬼子”的存在,于是把入侵中国的日本人称之为“鬼子”也就自然不过了。
不过中国人对待“洋鬼子”与“日本鬼子”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日本导演松井稔于2001年拍摄了一部电影《日本鬼子:日中15年战争·原皇军士兵的告白》,就通过日本老兵之口,叙述了中国百姓之所以对“鬼子”的痛恨,完全是因为他们丧失了人性。就像很多“鬼子”学着希特勒,在上唇留一小撮胡子一样,浅薄是导致残忍与自大的必然结果。而中国人弄几句联语满足一下胜人一筹的心理,却于现实毫无补益,日本学者内藤湖南看到江南“桥之穹隆两侧,表里必刻有石刻联句,表达景物形胜概略”时,慨叹道:“盖联语,乃中国人头脑特别发达之处,至应用于此种地方!”读之每每令人心酸、汗颜。
像陆机一样,对于对方的无礼,是要认真对待的;像陆游一样,要不生病,不让病害人的鬼子有可乘之机,就得保持自身肌体的健康;像《画皮》中的王生那样,要想不被伤害,就得时刻保持警惕,不能可怜它们,更不能被好看的外表和蝇头小利所迷惑。
原载香港《文汇报》2013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