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方开始向皇宫进贡荔枝。宋人王楙《野客丛书》说:“至后汉安帝始罢其贡”显然有误,因为汉安帝登基的公元107年之前,汉和帝就罢贡了。《资治通鉴》记载,公元103年,“唐羌任桂阳郡临武县令因为民,直谏荔枝罢贡,皇上诏淮,而芳名永扬。”他的上书中说:“臣闻上不以滋味为德,下不以贡膳为功......伏见交阯七郡献生龙眼等,鸟惊风发。南州土地,恶虫猛兽不绝于路,至于触犯死亡之害。死者不可复生,来者犹可救也。此二物升殿,未必延年益寿。”相信吃荔枝可以延年益寿,无疑是特贡的重要原因。和帝下诏:“远国珍馐,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复受献。”把进贡的原因推给了“荐奉宗庙”。诏书一下,唐羌“即弃官还家,不应徵召。”他毕竟断了一路上多少官员的财路。宋朝苏东坡结合了朝政,写了《荔枝叹》诗:“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贱血流千载。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伯游是唐羌的字。
苏东坡认为杨贵妃吃的荔枝是来自涪陵,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也说:“唐明皇时,一骑红尘妃子笑,谓泸戎产也,故杜子美有‘忆向泸戎摘荔枝’之句。”那是因为唐人李肇的《国史补》说:“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新唐书》则说是来自南方。白居易元和十五年(820年)当南宾郡守的时作《荔枝图序》,说荔枝采摘“后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五日外香味尽去矣。”他还命人画了鲜荔枝图,要让那些不知道采摘后一、二、三日成什么样的人见识见识。这也说明杨贵妃在宫中吃到的,已经不是太新鲜的荔枝了,不知道白居易是不是故意要煞风景。
《三辅黄图》载:“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建扶荔宫,扶荔者,以荔枝得名也,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无一生者,连年移植不息,后数岁偶一株稍茂,然终无华实,帝亦珍惜之,一旦忽萎死,守吏坐诸死者数十,遂不复茂矣,其实则岁贡焉,邮传者疲毙于道,极为生民之患。”而宋朝宋梁克家的《三山志》说:“宣和间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也记载:“宣和中,保和殿下种荔枝成实,徽庙手摘以赐燕帅王安中,且赐以诗曰:‘保和殿下荔枝丹,文武衣冠被百蛮。思与近臣同此味,红尘飞鞚过燕山。’”他们朝中吃来自茂名的荔枝,居然可以鼓舞燕山前线的士气!汴京荔枝能结果,也只能一次性的,季节一过,荔枝树就死了。但这并不妨碍宋徽宗:“密移造化出浮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的自豪。《墨庄漫录》也说是闽中所贡荔枝,但把时间移到了“政和初”而且还是“次年结实”,不可信。
北宋时在北方吃荔枝已经不那么稀奇了。《程氏遗书》载:“仁宗一日思生荔枝,有司言已供尽,,近侍曰:‘有鬻者’请买之。上曰:‘不可。’”当时北方民间宴席还有所谓“白席者”。韩琦封为魏公:“韩魏公自枢密归邺。赴一姻家礼席,偶取盘中一荔枝欲啖之,白席者遮唱曰:‘资政吃荔枝,请众客同吃荔枝。’魏公憎其喋喋,因置之不复取。白席者又曰:‘资政恶发也,请众客放下荔枝。’”这个发噱的故事说明,不仅京城,就是河北省临漳这种地方也能得到荔枝,这是市场经济的发达的结果。
原载《人间福报》2016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