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龚敏迪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64122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清明野祭

热度 2已有 616 次阅读2022-12-2 01:38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演繁露》说:古不墓祭,祭必于庙。《云麓漫抄》说:自汉世祖令诸将出征拜墓,以荣其乡,至唐开元诏许寒食上墓,同拜扫礼,沿袭至今,遂有墓祭。但《吴越春秋》载:夏少康封禹庶子于越,春秋祠墓于会稽。《春秋》也说:辛有适伊川,见披发而祭于野者。可见夏朝就有祭墓了。《白虎通.崩薨》载:春秋《含文嘉》曰: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到春秋时,坟墓的规格有了定制,而《左传.成公十三年》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把祭祀和国防作为了头等大事,这个祀当然也包含了天、地、祖先。而清明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则出于《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五代史》则说:五代礼坏,寒食野祭而焚纸钱。人们直接来到坟前,在野外祭祀,而庶人无坟,以及坟上种什么树之类,天子、王公还在坚持;士也对槐树不能忘怀,因为传说槐树出槐里,槐也是夏朝帝芬的名字,《竹书纪年》记载:后芬即位,三年,九夷来御。所以槐树还有教化的象征意义,但庶人就没人严格遵守了。不过,唐朝时这种野祭已经被编入五礼,永为常式了,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对寒食、清明的描写是: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节绿。另一位唐朝诗人徐凝《嘉兴逢寒食》诗:嘉兴郭里逢寒食,落日家家拜扫归。只有县前苏小小,无人送与纸钱来。大家各自在自家亲人墓前烧纸钱野祭,一直到傍晚才回家。宋代也是如此,周密《武林旧事》载:清明前三日寒食,人皆上冢,而野祭尤多。

   古时妇人对清明节尤为注重,人们不仅要在门上插柳,妇人还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之说,这大概也是一种庶人的胜利,因为杨柳原来是庶人专用的。清明踏青,也是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的好机会,野地里最多的白色茅草花,儿童们则喜欢拔摘出茅草的嫩花茎,可以在嘴里咀嚼出些许甜味,过了清明就不宜采了。

    清代杨韫华《山圹棹歌》俗云: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比邻诸姐妹,一枝斜插绿云翘。清明插柳戴柳之俗,有一种传说是:柳为鬼怖木,可以避邪。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也有取柳枝着户上,百鬼不入家之说,上坟去,自然更需要柳枝了。

   江南还有清明放断鹞之谚。鹞,就是风筝,断鹞,就是扯断了鹞线,过了清明,放风筝的季节也就过了。唐人高承的《事物纪原》说:以竹为弦,吹之有声如筝,故又曰风筝。清明正值春暖花开时节,人们出城到郊野扫墓祭祖,一面是祭墓思亲的哀情,纸灰飞作白蝴蝶,泣血染成红杜鹃。另一面却是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举家踏青郊游放风筝,不忘应时行乐。因为清明佳节桃李笑,田野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扫完墓,踏完青,就该忙于农活了。

                                         原载香港《文汇报》 2011330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