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上抛洒着硬币
已有 352 次阅读2022-11-28 01:18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在各地观景处,常常可以看到人们除了向寺庙的募捐箱投钱币外,还随处可见他们在佛龛、洞穴甚至水池里抛洒硬币。这是一种传统心态的表现,剖开这种流俗的截面,可以发现某些文化的积淀。 一 从《红楼梦》大观园说起《红楼梦》53回有一个撒钱的场面:“抬了三张炕桌,......放着选净一般大新出局的铜钱......并将红绳抽去堆在桌上。”这是贾府用来赏戏班子的钱,“早有三个媳妇已经预备下小笸箩,听得一个‘赏’字......只听豁啷啷满台的钱啊!”,这还不算,“贾珍、贾琏暗暗预备下大笸箩的钱,听见贾母说‘赏’,忙命小厮们快撒钱,只听满台钱响,贾母大悦。”铜钱悦耳的响声,给他们带来的是富贵和施惠于人的优越感,无疑是一种心理的满足。最早作为看戏的一种资助形式的赏钱,到清代已经成为观戏者的一种自我审美娱乐,甚至发展到难以禁止,清初张辰《平圃记》说:“世祖皇帝时禁筵宴馈赠......梨院封赏初止青蚨一二百,今则千文以为常矣。”非但禁绝不了,而且越演越烈,其它如人多聚集的寺庙施舍、游艺场合也都一样。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积淀在民族传统中的习惯,又使无数双手撒出了叮铛作响的硬币。如果走进上海“大观园”的小小拢翠庵,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水池里在阳光下闪烁银色光芒的硬币,明代徐应秋《玉芝堂谈荟》说到过龙生九子,其中霸下爱水。所以和其它许多地方一样,这里造有“霸下吐泉”的池子,钱:古代也称“泉”,倒也贴切。再到蘅芜院一看,那里人们正在门外向屋中的大薰炉里投硬币,不时在漏纹薰炉盖上碰出铿锵之声,真不知一向赏钱给别人的那位“珍珠如土金作铁”的“宝姐姐”在天有灵的话,该作如何感想。二 掷钱占卜求福起源的追溯掷钱之俗,由来已久,五代王裕仁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代后宫之戏:“内廷傧妃每至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甚至以此卜谁有幸伴君,到杨贵妃入宫后,“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掷钱卜寝才废止。古代大规模的撒钱,莫过于泰山游客了,明朝文学家张岱引应邵《封禅记》云:“汉武帝至泰山下,未及上、百官为上跪拜,置梨、枣、钱于道,为帝求福”,明时此风更炽,“置钱之例,其来已久,然未有盛于今时,四方香客,日数百起,醵钱满筐、开铁栅向以佛殿倾泻......座悬一大金钱,进香者以小银锭或钱在栅外望金钱掷之,谓得中则福”以至钱物“堆垛殿中,高满数尺,山下立一军营,每夜有兵守宿,一季委一官扫殿,鼠雀之余岁可数万金,山东合省官,自巡抚以至吏目皆分及之。”投扔悬挂着的大钱,每人所费不多,而且具有自娱自乐是很容易“聚钱满筐”的。民国初年吴朴安在《中华风俗志》中,有一段北京白云观的描述,就道出了挂钱和掷钱者双方的心理:“白云观大门内牌楼之后,大庭之中有一石桥,桥左右各有池一方,池已涸,而墙壁两面中空,各有一道士闭目静坐其内,又制大方孔币数枚,悬于墙壁及池上,游人争以铜元掷此方孔币,能中此方孔即为今年佳运之兆,故掷钱者颇多,而掷中者极少,愈不能中则愈欲掷,必中而后已。于是争前投掷,而池中之铜板铿然不可数,墙壁中之道士,暗地里开心大笑矣。”道士也许属于不蓄财的出家人,人们所投之钱可能都入了“观产”,而现在一些地方收集起来的硬币,据说变成了奖金,至少是提成发了奖金,这是一份不坏的额外的收入。 三 随处都可能成为聚宝盆 现在挂大钱方法仍能看到,抛扔硬币也不限于传统的名山大庙。九华山是个烧香的去处,为了广种福田,老婆婆们给每尊佛像都磕头上香,甚至路边的指路石碑也上拱,这对她们来说,意义并没有什么两样。对抛扔硬币的游人来说也一样,无论是小小池塘或洞穴,还是“连天荷叶无穷碧”的杭州西湖,都是他们的购物时所找硬币的去处。每天停止参观前的北京定陵,地宫里没被利用过的棺床上,常可看到两个姑娘在整理抛在上面的各式钞票,皇家葬法称作“金井玉葬”棺床上置棺椁、棺旁放玉料,棺床中央留有填黄土的方孔,黄土色似金,故称“金井”,站在栏干外,无法看清金井的深度,只见“掘井”者已从中挖出一畚箕,显然更多的人没有投中金井,所以棺床上到处堆洒着钱币,有普通分币,还有老外学样抛出的外币,甚至有团成一团的十元一张的大票面,顿时使几位游客染上了“红眼病”,在那里议论:“这些钱是否上交国家?”不可否论,每天要清点这些钱币,的确是一桩累人的工作,但“金井”成了“日进斗金”的名符其实的聚宝盆,毕竟是意外的收获,又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这些场合,找不到一块劝人不要乱抛杂物的告示牌,也不会有人阻止人们乱扔“杂物”,说:这会影响景物的观瞻。日本著名文学家夏目漱石的小说中说过:“走过佛寺,不向募捐箱中投几个钱是难堪的。”然而不在寺庙中的佛像往往也能令人掏钱。一些地方的商场门口,放上一尊佛像,平伸在胸前的手掌上,每天都有人去堆放一些硬币,涉外商场里,还常可以看到那里有日元、美金的硬币,每天营业前放上几张大小不等的钱票,作为“引玉之砖”,收益也不无小补。观光地堆撒的硬币,说明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说明了人们勤俭节约,“一个铜板瓣成两半花”的传统在淡化,在有些情况下还破坏了景观的美观,甚至直接损坏了文物,比如有些寺庙的佛龛中,有人从玻璃框架的缝隙间塞进许多钱币,花纹间也嵌进许多硬币,不仅难看,还撑磨掉了精美的花纹和色彩,这种求福之法,恐怕神佛也不会赞成吧?考虑到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须勤俭办事,同时为了人民币的严肃性和景观的美感,各地旅游部门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管理,游客们也应该加强保护名胜文物的意识。
原载《旅游纵横》1993年第4期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