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古人写信落款时往往会写上“某某再拜”等客套话,这只不过是习惯性的虚礼而已,但米芾在写信写到“芾再拜”时,却真的会放下笔来,认认真真地整一整衣服,恭恭敬敬地拜上几拜才算完。这一举动有一次正好被人从窗户缝里看见,于是,就一时被传为笑谈了。
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对虚礼也十分反感。当时的习惯是,贺上司生日时,下属都要写些祝寿的文字,或者送上一副寿星图,但一般都是只接受文字,寿星图往往都是看也不看,祝完了寿就退回了,所以送图的人,因为对方不打开看,就不必一定是寿星图了。《萍洲可谈》说王安礼因为多次谏阻神宗派兵攻打西夏,被御史张汝贤所劾,由执政而出任舒州知州的时候,正好遇到一次过生日,于是下属照例送来不少装载红绣囊里的画。可是王安礼却十分郑重其事地把它们一一展开后挂在了大厅里,而且还一一标明送画者的姓名,然后点了香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于是大家看到其中不仅有佛像;有鬼神画;有一个军官送的,还是名画家崔白画的双猫图;甚至听说还有一轴竟然是墓志铭!吓得经手办事的人,觉得太失礼而没敢打开。
米芾常常被人认为“颠”,但他自己并不承认,他也相信象苏东坡这样的有识之士,也不会认为他颠。所以在一次聚会时,他请苏东坡评判一下究竟自己颠不颠?可是爱开玩笑的苏东坡却说:“吾从众。”而正因为米芾的执着,使他在书画艺术上取得了很少有人与之比肩的非凡成就。王安礼虽是王安石的弟弟,当他看出了王安石变法中的弊端,就没有对王安石采取支持的态度。他还在同样不赞成如此变法的苏东坡,因写了一些反对变法的诗文,被御史中丞李定等指控下狱,处境十分危险,在无人敢救的时候,是王安礼从容面君,对宋神宗说自古有气量的君主,不以言语定人罪,今一旦将苏轼逮狱加罪,恐后人要说陛下不能容才。虽然宋神宗对此案本来就不准备深究,但正是由于有了王安礼进谏,苏轼才得到了从轻发落。在他任开封知府时,善于断案执法严明。“有滞讼不得其情,及否决具案而未论者几万人”,经过他日夜操劳,明查暗访,不畏权势,认真剖析案情,秉公执法,到职不过三个月,将所有积案审清,致使“囚系皆空”,并将结果公布于府前。正好有出使北宋的辽使在府前看到后,也禁不住大加赞誉。宋神宗听说后也称赞说:“安礼能勤吏,骇动殊邻,于古无愧矣!”
宋人李之彦的《东谷随笔》中也有一个与米芾相似的故事:“心学理论承上启下的人物杨慈湖,到永嘉任太守时,曾经写了一封信,让人急送出关。但他马上又让人把送信的人追了回来,正在大家以为信中有误的时候,却见杨慈湖将信置于中堂几案上,焚香再拜毕,又让送走了。他也是因为信中写了”顿首再拜“的话,因一时匆忙,偶然写完信,还没来得及拜就送出去了。
书信上写“顿首再拜”之类,本是大家已经习惯了的客套的虚礼,但所谓“礼仪”,礼是出自内心的,仪不过是礼的形式,很多时候人们只注重空有的形式,如果习惯于这些空话、套话而毫不在意,却是十分有害的。而且这也正好反映了当时的不良风气,在这种环境下也容易养成自欺欺人的习惯。杨慈湖曾经问文礼禅师什么是“不欺之力?”文礼禅师以作偈道:“此力分明在不欺,不欺能有几人知?”能够有所成就的人,他们的力量无不来自那一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而空话、套话,虚礼充斥,却正是不思进取,不干实事者最喜欢做的表面文章。可是真正能敏锐地觉察到它的危害性,并自觉地起而抵制这种风气的,历来都只是少数人。这些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危害的人,于古于今,都是成为无愧于时代之人,他们也是值得人们永远尊敬的人。
原载香港《文汇报》2011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