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龚敏迪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64122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折扇到腰扇

热度 1已有 275 次阅读2022-10-30 00:01 |系统分类:杂谈| 香港文汇报 分享到微信


   折扇始于日本之说很值得怀疑。宋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说:宋人用折叠扇,以蒸竹为骨,夹以绫罗,贵家或象牙为骨,饰以金银,盖出于高丽。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也说高丽:使人每至中国,或用折叠扇为私觌物,其扇用鸦青纸为之。黄庭坚还有《谢郑闳中惠高丽画扇》诗。于是,高丽和日本究竟谁学了谁就很难说了。日本的《和汉三才图绘·服玩具》载:神功皇后三韩征伐时,见蝙蝠羽始作扇。今军中所用扇,大抵一尺二寸,片面纸金色以朱画日轮。但此书1712年才成书,神功皇后也只是传说中人物,所以是不足为据的。《宋史·日本国传》记录了端拱元年(988年)日本僧人嘉因在汴梁觐见宋太宗,随身的贡物清单当中就有金银莳绘扇筥一盒,纳绘扇二十枚、蝙蝠扇二枚

  宋人华镇在《云溪集·高丽扇》中说:排筠贴楮缀南金,舒卷乘时巧思深。何必月团裁尺素?自多清爽涤烦襟。挥来振鹭全开羽,迭去栟榈未展心。利用已宜勤赏重,更堪精制出鸡林。”“鸡林就是高丽,因为北宋译官孙穆在他出使高丽后写了一部《鸡林类事》。另一为宋人邓椿,则在《画继》中说:又有用纸,而以琴光竹为柄,如市井中所制折叠扇者。但精致非中国可及,展之广尺三四,合之止两指许。所画多仕女乘车跨马、踏青拾翠之状,又以金银屑饰地面,及作云汉、星月、人物,粗有形似,其来远磨擦故也。其所染青绿奇甚,与中国不同,专以空青海绿为之。近年所作,尤为精巧。这说明中国和高丽一样都造叠扇,只不过精致小巧不如日本而已,北宋徐兢出使高丽,归来记述见闻作《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说:画折扇,金银涂饰,复绘其国山林人马女子之形,丽人不能之,云是日本作。也只是说折扇上的金银涂饰高丽不如日本,所以没有理由说折扇就是日本发明的。徐兢说高丽有画折扇、杉扇、白折扇。

 《宋史·日本传》载:僧奝然进奉物数一卷、表状一卷。又金银莳绘扇筥一合,纳桧扇二十枚,蝙蝠扇二枚。桧扇即折叠扇。唐人颜师古注《汉书·张敞传》说便面﹐所以障面﹐盖扇之类也。不欲见人﹐以此自障面则得其便﹐故曰便面﹐亦曰屏面。今之沙门所持竹扇﹐上袤平而下圜﹐即古之便面也。而《南齐书·刘祥传》说司徒褚渊入朝,以腰扇障日。胡三省《通鉴》注云:腰扇即折叠扇。日本的《东恩纳宽全集》第二卷中提到,丰臣秀吉为了获得地方大名的支持,曾取下腰扇为其写上龟井琉球守,古人多写成要扇,如晋代陆云《与兄平原书》:一日案行并视曹公器物、床荐席具,有……扇如吴扇、要扇亦在。张敞《东宫旧事》:皇太子初拜,供漆要扇、青竹扇各一。腰即要,总要的意思,也就是折叠扇一头需要钉在一起的意思。方以智《物理小识》说:折叠扇贡于东夷,永乐间盛行。⋯⋯智按:孙愐 《韵》注: ‘搊扇。’则唐人已有矣。” 宋《广韵》说:搊:扇别名。” “是可以收缩的意思。孙愐是唐人,所以方氏就怀疑唐朝的搊扇,殆亦折扇之萌芽乎?唐朝李贺诗《恼公》有:玳瑁钉帘薄,琉璃叠扇烘的句子。

《淮南子·泛论》说:周人墙置翣。汉高诱的注是:周人兼用棺椁,古墙设翣,状如今要扇,画文,插置棺车箱以为饰。还有《国语·楚语下》:屏摄之位,坛场之所。三国吴韦昭注说:屏:屏风也,摄:形如今要扇。也就是多面折叠的屏风,宋敦煌归义军节度使曹延禄麾下樊继寿施舍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图”中可见的,应该就有这种东西。这样就已经很明白,要扇就是重叠着可以打开的的叠扇,它在中国三国时就普及了。

 宋朝引进了倭扇,并且也一度出现在市场上,但还是因为太小和不耐用,只时兴了一段时间,到了明朝才被再发现和再引进了。刘廷玑的《在园杂志》记载:明永乐中,朝鲜国人贡,成祖喜其卷舒之便,命工如式为之,自内传出,遂遍天下。刘元卿《贤奕编》也说永乐中朝鲜进撒扇,上喜其卷舒之便,命工如式为之。这才广为流传起来。同书还说:南方女子皆用团扇,惟妓女用撒扇。近年,良家妇女亦有用撒扇者,此亦可见风俗日趋于薄也。然而,之前的洪武四年,朱元璋派仲猷祖阐、无逸克勤出使日本,他们与日本梦窗派禅师春屋妙葩交往,春屋妙葩的《寄天宁瓦官两和尚诗并小序》中说:壬子秋,远辱大明天使天宁瓦官二大和尚......见惠践名印子二枚,并印条一合,杭扇一把。杭扇、曹扇、川扇、歙扇......都是折扇。而日本折扇有他们的特点,同时,军扇是他们的权杖、令旗,于是,格外得到重视也就很自然了。

                                           原载香港《文汇报》200924




    玉玲珑太湖石,是上海豫园的镇园之宝,为江南三大名石之一。有记载说是花石纲遗物,花石纲遗物散落无迹。扬州盐商马曰琯兄弟为小玲珑山馆,其中玲珑石也说是当亦宣和花纲之品,所以传说中的由来与玉玲珑基本相同,这是套路。唐朝以来,欣赏太湖石之风经久不衰。今人常提到品定太湖石的标准是瘦绉漏透四个字,但瘦绉漏透的太湖石之所以美却很少有人提起。

   唐朝宰相牛僧孺,是嗜好太湖石之风第一高潮的发起者。他对太湖石的评价是:如逢三益友,如对十年兄。第二次高潮是宋徽宗的花石纲,他曾封太湖石为盘固侯,但他们都没有明有明示欣赏太湖石的美学意义。白居易、刘禹锡、陆龟蒙等著名诗人都有过吟咏太湖石的篇什。白居易认为:只有他知道太湖石的妙处,提出了苟适吾意,其用则多的适意原则。直到现在,仍然不能不承认:他的这种自信是很有概况力的。帝王们从中看到的是:百仞一拳,千里一瞬的天下;迁客骚人看到的是:窍如比干之心;隐逸之士看到的则是:难作高堂之础、高陵之碑。不同的人物都可以找到自己的适意寄托,而乐在其中。

   不久前有一首小诗太湖石,在《旅游纵横》发表,也可说是对太湖石的一种适意的表现:

    无法做成柱石钟磬;

    也无法刻高陵碑文,

    人道是比干之心防风骨,

    疲倦灵魂偏爱破碎的心。

    千年的磨难逝水的浸沉,

    身心里都是无数的伤痕。

    洗刷了内心软弱与混沌,

    美化了所有的伤损.

    伤痕联成梦的化石,

    凝固成沉思的灵魂。

《郑板桥集》说到: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绉、曰漏、曰透;苏东坡又曰:石文而丑。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无论米芾的瘦绉漏透;还是苏轼的石文而丑,其实都是艺术让人产生想象,激起无穷创造激情的原则。正所谓美景如画,从石的瘦绉漏透与丑里,看出些什么来,则又是旅途的一种乐趣。

                              原载《新民晚报》 1996111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访祁门方岳故居
下一篇: 兴平老婆会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