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龚敏迪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64122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酸浆“姑娘”

已有 291 次阅读2022-10-16 00:10 |系统分类:杂谈| 中国民俗文化 分享到微信


   中元节前后,野地里酸浆果挂上了枝头,小灯笼般地一层轻纱罩着诱人的红珠,让人感叹自然造物的神奇。中元盂蓝盆也称鬼节,记得旧时,此时乡人都要上坟,所以称其为鬼灯是比较切合时令的,乡间自古还称其为蛇落眣,虽然又是鬼,又是蛇的,但儿童时代总还是忍不住摘几颗尝尝,尝的似乎不在其味,而是产生出的各种想象。

       酸浆在各地的不同名称本身,就是人们丰富想象的结果。按照杨慎《卮言》的说法是本草灯笼草、苦耽、酸浆,皆一 物也。修本草者非一时一人,故重复耳。燕京野果名红姑娘,外垂绛囊,中含赤子如珠,酸甘可食;更早的《尔雅·释草》则说:葴,寒浆。郭璞 注:今酸浆草, 江东呼曰苦葴。郝懿行义疏:今京师人以充茗饮,可涤烦热,故名寒浆,其味微酸,故名酸浆。在众多的酸浆的别称中的洛神珠,让人联想到《红楼梦》中的绛珠仙草。与蛇眼相联系似乎不多,有趣的是日本古籍《日本书记》也说:赤酸浆如八歧大蛇之睛。

     酸浆在日本则又曾作颊突颊付,这也与用酸浆果做鼓吹鸣玩具有关。日本历史小说鼻祖的《荣花物语》就提到过吹鸣颊突,时间在宽弘五(1008)年,出版于1929年,矢部善三的《年中事物考》分析说这种游戏,起码在一千年以前就已经出现;《广辞苑》的酸浆·鬼灯解释也说是:女儿的玩具,放在嘴里用舌头抵住吹鸣

       之前在北方见人称酸浆为姑娘,我想可能是菇茑之讹。元朝至正年间,宫殿前种植红姑娘,供宫女们采摘、插戴,纳兰性德的《眼儿媚·咏红姑娘》就是说此事的: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殷。 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玉墀争采,玉钗争插,至正年间。端木蕻良在《红姑娘》一文中说:在我的故乡,每到秋天,一麻袋、一麻袋的红姑娘被山民送到城市市场上来,成为孩子们爱吃的浆果。这种盛况不见于南方,也未见有人去种它。

   曾在北方见很多小女孩口含酸浆果咬姑娘,赵铁民有一首《咬姑娘儿》的儿歌:揪姑娘儿,透姑娘儿,小丫丫儿一起咬姑娘儿。小嘴噘,舌尖裹,看谁咬得好听咬得响。青姑娘儿,黄姑娘儿,小子怎咬也咬不响。你也乐,她也笑,一使劲咬了舌头直喊娘。吱吱吱,唧唧唧,咬姑娘儿,咬姑娘儿。引来了蝶飞鸟儿唱,咬出了纯真,咬出了顽皮,咬出了七彩的梦想。如果遇到急脾气的,会因为姑娘的选择不当,或者透姑娘的手艺不行而失败而气得跺脚发狠,但她们不会因此而停止努力,特别是将成未成时,期待的兴奋,就完全是纯真而忘我的沉浸了。等到小心翼翼地做成了,得意地将含在口中的姑娘咬出了声响,她们又会追求把声音咬得明脆而丰润。于是简单的吱吱声中,又会生发出高低长短的无穷变化。女孩子天生就喜欢叽叽喳喳,弄出一些声响,在成年人眼里自然是幼稚的。然而,纯真也好,童真也好,真,从来都不会总是有缺陷而妨碍其美的本质。

                   中国民俗文化诗文大赛三等奖 原载《中国民俗文化》20204月出版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蒲扇
下一篇: 打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