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江南的初雪来得比较晚,俗话说“大雪冬至迎新年”,但即便到了年末大雪时节,也未必见到初雪。我一向不喜欢雪,除了不喜欢大雪掩盖了一切,更因为下雪天的寒冷,下了雪之后的融雪天更寒冷,而贫寒总是连在一起的,所以风花雪月中,雪常年缺席也不觉得可惜。
古人把一个节气分为三候,大雪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郭璞的《方言》说鹖鴠:“似鸡,冬天无毛,即寒号虫。”到了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则变成“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四足,肉翅,不能飞。当盛夏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鷇雏,遂自鸣曰: ‘得过且过’。”鸟兽毛羽都夏稀冬重以适宜季节的变化,偏偏可怜的寒号鸟与之相反,这是流传的过程中,融入了传播者思想感情进行了再创造的结果。追溯寒号鸟的原型,有人以为是鼯鼠,余世存的《时间之书》就说:“现代科学证实寒号鸟其实是一种啮齿类动物,学名‘复齿鼯鼠’。”但我更觉得,寓言中的寒号鸟,是不能用现代科学来证实的,鹖鴠也并非寒号鸟。一定要说寒号鸟的原型,则应该是鹖鸟与鼯鼠两种动物的复合体。鹖美丽而勇斗,武士戴鹖冠,经过想象,将它与鼯鼠组合而创造出来。
有一年的大雪时节,突然连续几天下了一场罕见大的初雪,于是小伙伴们纷纷拿着筛子去冰雪地里扣麻雀。那时家里穷,很长一段时间才吃一次咸菜炒肉丝,里面也没几根肉丝,于是能抓到麻雀,就可以打打牙祭了。平时麻雀并不好抓,唯独下了大雪,麻雀找不到食物,饿得一发急,就很容易受不住筛子下稻谷的诱惑了。
正在炙烤喷香的麻雀,远远望见奶奶也拿着簸箩去到了雪地里。扣麻雀是我们顽童的专利,难道她也会去扣麻雀?结果发现她在一把一把抛洒着谷子喂麻雀!晒谷子的时候她不是说最讨厌麻雀了吗?怎么这回又在喂麻雀?奶奶说:“说讨厌麻雀的时候,是因为可以找到很多食物,它们完全可以不来和人争食,现在喂它们,是因为不喂,它们就可能饿死,万物共存才好嘛。如果没了麻雀,你们哪来烤麻雀之乐?”奶奶末了一句自言自语的话,多年以后才理解其含义,她说:“心头尘,陌上雪,纷杨厚积,则迷蒙了灵台方寸地,埋尽了地上大小路。”
逐渐发现雪花也是有个性的,并非一味都是黏糊糊潮湿的感觉,人群杂沓处融雪时又容易被强揉进了许多刺眼的污秽杂质,使它们显得特别猥琐,而寒冷地带的白雪却坚硬如玻璃屑,大风一吹,会像沙漠里的白色的沙子一样移动,并发出声响,即便打在脸上,也不会轻易融化,于是我对雪越发产生了兴趣,也终于明白了欧阳修为什么说“乃知一雪万人喜”。”虽然我也知道,很多为寒雪所苦的人未必喜得起来。
从此每年去各处赏雪,有时会让人觉得,谢道韫回答“白雪纷纷何所似?”时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那是南方的雪,轻柔而淡,其兄弟回答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则浓密而厚重,近于寒冷地带的雪,两者各有千秋,很难贵此贱彼,况且盐在当时也是贵重之物。瑞雪兆丰年”的道理固然不必说了,但我更喜欢“雪为五谷之精”的形而上之美。雪者天地之积寒,积寒更能激发对于温暖的希望。“光芒可爱初日照,润泽终为和气烁”,那就是雪对于信念的执着与自豪,这份信念可以使五谷为之丰登,也可是使寒士为之收获充实,心灵为之富足。《红楼梦》中,妙玉一再强调采自梅花上雪水泡的茶梅香雪洁,期待的,难道不是要知味者品出其中精神的寄托?于是,我明白了许多雪水不腐、浸种耐寒之类的说法并非虚妄,而是将人们的愿望掺进了实用之中,洁白的雪,也正因为有了这份思想的寓意,而变得有了生命的活力。
大雪还没到腊月,所以还不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但“夜鸣求旦之鸟”鹖鴠,“感六阴之极不鸣矣”,它要积聚体力等待寒冬的过去。而强悍的老虎却提前感受到了阴气渐浓中阳气的躁动,于是“虎始交”。再寒冷一些还有“荔挺出”,荔字多力,荔是耐践踏的马蔺,郑康成、蔡邕、高诱等名家都称其为马薤。《说文解字》说:“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不起眼的荔有着坚强的根,可以用来做刷子,所以它能在大雪中悄然萌动,挺起生命不屈的豪情。
原载香港《文汇报》2016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