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上海浦东的新场古镇入口,有座雕像,中间的官员据说是元初两浙都转运使瞿霆。此人在元朝管辖浙江沿海及长江以南沿海的34个盐场,其祖上瞿榆维在宋嘉定年间开始任下沙盐场盐监,世代相继至曾孙瞿霆发,主持上海和浙西盐政达一百五十年之久。元人杨瑀在《山居新话》中说瞿霆发“有当役民田二千七百顷,并佃官田共及万顷。浙西有田之家,无出其右者。”秦荣光的《上海县竹枝词》也有“盐官家世下沙瞿,霆发声名重上都。万顷浙西第一家,却拼助学割田腴。”倪绳中的《南汇竹枝词》说:“十三万顷瞿家富,快快朱皋势焰张。转瞬两家皆籍没,一场富贵梦黄粱。”明洪武初年瞿家尚存田十三万顷,洪武十三年籍没,其婿朱皋也被流戍岭外。瞿霆发死后,朱元璋下诏:“下沙场瞿霆发,富能敌国,子孙繁衍,将谋不轨,留长子以存宗祧,余皆抄没。”瞿家才由此衰败。
南宋下沙设立盐务衙门,由此,官吏墨客、富商小贩,甚至各地避兵难民,云集到了下沙,一时“商贾咸集,遂成都会”。清人秦荣光的《上海县竹枝词》谓:“盐利东南产海疆,鹤沙地涨徙新场。”由于海滩渐涨,盐务衙门迁到了下沙石笋里,成为“下沙新场”,顿时“歌楼酒肆、贾街繁华,虽县犹未之过也”,很快发展成了大镇。到了明朝,镇内外贡元坊、旌节坊、熙春坊、兴文坊、余庆坊等牌坊也一个个树立起来。
明朝任职于下沙场盐司的陈椿,画了被罗振玉赞为“图至精细”的《熬波图》长卷,有图有咏,是中国现存最早系统描绘煮海成盐设备和工艺流程的专著。朱自清认为它具政治、学术、艺术的三种价值。
李白的诗句:“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周邦彦的“并刀如水,吴盐胜雪”都广为人知。白居易的《盐商妇》揭示了盐商发迹的奥妙之所在:“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官家利薄私家厚”,发材的盐官、盐商,从极端盘剥盐丁中获利。曾任昌国晓峰盐场任盐官的柳永在《煮海歌》说:“卤农盐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出去夕阳还。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为雪。”陈椿要“使后人知煎盐之法,工役之劳。”他可怜盐丁们“炎炎火窖去地三尺许,海波顷刻熬出素。烹煎不顾寒与暑,半是灶丁流汗雨。”《明史•刑法一》:“笞杖罪的决,徒流杂犯死罪各做工、摆站、哨暸、发充仪从,情重者,煎盐、炒铁。”盐工在明朝,其实是重罪囚徒。
入元后,浙盐分司对所在地下砂、新场实施改革 。把宋时分散的灶户,“归并灶座,建团立盘”,由南向北,统编为一至九团。以团为单位,围以高墙,官兵把守,实行军营牢狱式的严管强控。同时,改用千斤生铁铸成的大锅。原用小锅,昼夜两锅,出盐六十斤。大锅,一昼夜出六锅,一锅三至六百斤。按团内团外分工,有灶丁、柴丁、火工、车工等。康熙《松江府志》说,“新场盐赋为两浙之最”。下砂头场盐课司,有灶丁5254口。年办盐14083引,合563.32万斤。
《云间志》载:“下砂盐场监官廨舍”,入明时,“北桥税司”、“杜浦巡司”也随迁新场。今见遗迹“税桥”。
此外,《南汇县志》所谓晋人张翰墓在新场之说固然不可信,但老街上那些宅院深深的陈旧老宅,依然透露出昔日的奢靡。不同于过度旅游开发了的其他江南古镇,新场更多一分非商业化的静谧和悠闲,我想这也是李安在这里取景拍电影《色戒》的原因吧。
原载《人间福报》2016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