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见《172个被误解的史实真相》一书说:“1955年,某人到上海视察,游览在黄浦江上,突然向陪同人员提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上海还有个下海吗?’在场的上海人,无言以对,谁也回答不出来。于是他说:‘应该有。’”结果上海人找到了下海庙,于是“上海人通过这座小庙破解了上海、下海的由来。”
今下海庙在吴淞江北岸。范成大《吴郡志》称吴淞江北岸二十大浦,最后有“大场浦、唐章浦、青州浦、商量湾。”南岸有大浦十八条,最后几条为“上海浦、下海浦、南及浦、江苎浦、烂泥浦”。不可思议的是下海浦不在十八大浦之列,而是在北岸,范成大记错了。
复旦大学的李天刚教授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上说:1964年,某人到上海时,找了复旦大学的历史系历史地理教授谭其骧,又问起上海地名的由来。“然后就说有‘上海’的话,那么应该有‘下海’吧?”谭其骧的回答是:“差不多在现在苏州河的附近,有一条入江的小河,那个河叫做上海浦,这个地方后来设了一个上海镇,当时没有设县,就设了一个上海镇,上海的名字就来了。”但即便如此,还是没有把为什么叫上海浦讲清楚。
英语中的“上海”,还有诱骗、剽窃、掠人之美的意思。获六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四项大奖的电影《雨人》中,就说了:弟弟查理shaihai了哥哥雷蒙德去赌。美国人裴士锋(Stephen R Platt)的《天国之秋》(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说:英国领事富礼赐说服太平天国交出的英国人中,“大部分人表示是为了躲避追捕,是因为遭人诱骗而去当兵,也就是后来俚语说的‘被上海’(Shanghaied):他们到上海某酒馆喝酒,有人偷偷在酒里放了迷药,醒来时他们人已在小船上,在前往南京的半途,有枪指着他们。”
谭其骧后来写了《上海得名和建镇年代问题》一文,说了上海之名出现的时间,他认为:“按目前所掌有的资料,只能笼统说上海建镇于宋末,而得名则在北宋初年或五代时期。”《清稗类钞》:“南海,即南面,居租界者称南市为南海也。北海,即北面”,上海即上面,离出海口与宋时镇治所都近,下海比较偏僻。《弘治上海志》说:“上海县旧名华亭海”,称“上洋海上”,因为“地居海之上洋故也”,也就是胡朴安的《中华风俗志》所说:“出洋谓之下海,入江谓之上海。”清末叶仲钧的《上海鳞爪竹枝词》说,“苦煞乡人到上洋,徘徊马路胆慌张”。同治年由北庄素史辑成的《吴下谚联》中说:“松江人心思尖锐,不似上海人直遂,上洋人每嘲松江人从肚肠中刮出脂油”,上海人又称上洋人。平坦有水的地形为“平洋”,原吴淞江入口处新开垦的冲积平地就是“上洋海上”。
自西向东到面海的地方,有沪渎浦,那是东晋海防的沪渎垒所在地,然后随着陆地的延伸,开出了新的出海河流上海浦,继而又出现了几条纵浦,于是就又有了下海浦和接下来的南及浦、江苎浦和烂泥浦。这期间吴淞江改道,黄埔江也代替了它上海第一大河的地位,终于十八大浦也逐渐湮灭了,于是不经意间,“上海”的由来也渐渐变得模糊了。
原载香港《文汇报》2010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