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2||
日本人爱吃酱,他们认为酱可以消解气味,并且有稀释油腻的作用,所以“味噌汁”就是日本餐桌上最常见的酱汤。而“金山寺味噌”则更是日本家喻户晓的纪州的特产,所以,很多日本游客到镇江金山寺,都会问起金山寺的酱。日前有报道说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到金山寺也提到了它。但通常的日本辞书中都还把“金山寺味噌”称作“径山寺味噌”的,而金山寺在江苏,径山寺则在浙江,这就让人胡涂了,它究竟是从哪里传入日本的呢?
据说最早把酱带到日本是仁寿元年(851年)的唐朝僧人湛誉。而“法灯国师”无本觉心则把他在中国学会了的制酱技术,带到了纪州的兴国寺,于是就有了“金山寺味噌”。从《日本佛教史》中可以知道:无本觉心是1249年4月从日本到达到径山寺的,因为日本的“圣一国师”圆尔辩圆,要他去拜见径山寺的无准师范,在那里,他拜住持痴绝道冲为师。1250年3月下山后,先后去了湖州道场山护圣万岁禅寺、明州阿育王寺、天台国清寺等地,1253年在明州大梅山遇到另一个日僧源心,两人就一起来到了杭州护国仁王禅寺,投在了无门慧开的门下,直到1254年6月回国,其间并没有到过金山寺的记载。所以日本最权威的辞书《广辞苑》就很明确地说:“径山寺味噌”最早是觉心用了从径山寺学会的制酱技术,在日本制出来的。
无本觉心还从中国带回了似箫而非箫的乐器尺八。宋人的《容斋随笔》在说了尺八始制于唐,发明人是曾受太宗命协音律的音乐家吕才以外,还说“尺八之所出,见于此,无由晓其形制也。”“尺八之为乐名,今不复有。”但其实,尺八虽然在宋朝已经比较少见,却并未绝迹。唐宣宗时期的普化和尚因为喜欢振铎而唱,他门下的居士就用尺八模仿铎音,演奏出了一曲《虚铎》。觉心和尚就是在杭州的护国仁王禅寺时,从居士张参那里学会了这首尺八曲,并把它带回日本,而且使尺八成了日本普化宗的法器。
酱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古人把酱制的食物称之为“醢”,按《周礼》的说法,周天子每次正餐都要遵循制度摆满六十个醢的品种;此外,《周礼》还分别说到“百羞、百酱”,“酱用百有二十瓮”,孔夫子也很讲究,他吃什么东西要求配相应的酱。酱在中国是不分南北最常见的东西,所以没有人会注意哪是金山寺的酱,哪是径山寺的酱。日本权威辞书《广辞苑》说径山寺酱也叫金山寺酱,不仅因为两者在日语中发音相同,径山寺也被他们视作“道之所在”的金山。《法华经序品》说“身色如金山,端严甚深妙”,“金山”比喻佛的化身,而且须弥山中还有七座金山。无本觉心不仅被封为“法灯国师”,同时他还是日本普化宗的创始人,兴国寺的开山祖。其学问的高深、道德的崇高,在人们的心目中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了。无本觉心是日本民众心目中的“金山”。唐哀帝天佑三年,张承奉自称白衣天子,建号“西汉金山国”;个人崇拜的歌曲也有《北京的金山上》。
于是吹奏尺八在日本有了宗教的意味,“径山寺味噌”也成了“金山寺味噌”,时间长了,很多人不明就里,就搞不清楚了。
原载香港《文汇报》2010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