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龚敏迪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64122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趣解“奥灶面”

已有 314 次阅读2022-9-26 00:20 |系统分类:杂谈| 《度假旅游》 分享到微信


      昆山奥灶面已经久闻其名,它的汤,以猪骨、虾壳和鳝骨为原料,须煨炖二个小时以上,汤色绯红,滋味醇厚鲜美,闻之喷香扑鼻。面条经特制加工而成,如银丝般细白均匀。奥灶面的特点是三烫:汤烫、面烫、碗烫。哪怕是寒冬腊月,吃到最后一筷子面条,依旧滚烫。

     来到昆山亭林路上那家百年老店,见到奥灶馆三个字,首先让我想到的是《论语.八佾》中王孙贾说的: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奥是古人放尊贵神主的地方,而古人五祭之一祭的灶,地位较低却是实权派,奥灶同用就应该是尊卑都照顾到的意思,是个好名字。但有考证说:奥灶馆创始于咸丰三年(1853),那么为什么在人们熟读四书五经的科举时代,也没有人提起过这件事呢?

     依然众说纷纭的关于奥灶两字,有一种传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品尝此面,食后他觉得这碗面条滋味非同一般,便让身边小太监探听烹煮的方法。小太监向店家老汉探问了半天,似懂非懂,回来禀报时,只好胡扯乱编说此面条的味道之所以鲜美,主要是灶上的奥妙。乾隆听罢,笑道:妙哉,面条的奥妙全在于面灶……哦,奥灶面也!因皇帝脱口说出了奥灶面。于是这小面摊从此改门换面,成为誉满江南的面馆。

  另一个说法是:当时那里的颜复兴面馆又小又旧,生意却很兴隆,经常食客盈门,因此遭到同行的嫉妒,将红油面出自杂七杂八的原料蔑称作龌龊面。住在附近一位秀才常来此吃面,闻听此言,他不服气地为其正名。秀才巧妙运用吴方言龌龊面的谐音,称其为燠糟面 《辍耕录》:“俗语以不洁为鏖糟。”

    苏轼给王定国书信中说:欲自号鏊糟陂里陶靖节又因在司马光葬仪上,戏骂程颐所说的葬仪为燠糟鄙俚叔孙通制定的。鏊糟陂里燠糟鄙俚是一回事,都是乡野之意。宋人《吕氏杂记》说:都城西南十五里,有地名鏖糟陂,土人恶之,自易为好草陂。乡野对于都市里的人来说,总有一些秀才碰到兵,有理说不清的地方。与昂藏敖曹不同,虽然元人陶宗仪的《辍耕录》也提到过:俗语以不洁为鏖糟。但《汉书.霍去病传》注里晋灼说的:世俗谓尽死杀人为鏖糟。汉武帝《轮台诏》:重合侯得虏候者,言:‘闻汉军当来,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战场上尸骸堆积,加之匈奴人将病死的牛羊埋在汉军经过的水源处,这种鏖糟,很可能就是霍去病年纪轻轻,得了疫病而死的原因。《吴下方言考》则说:鏖糟,执拗而使人心不适也。吴中谓执拗生气曰鏖糟。 汤显祖《紫钗记·醉侠闻评》:“你穷暴的不鏖糟,忖沙恁还俏。”文徵明《嘲学究》诗:“劝人切莫做先生,满肚鏖糟气不平。”

     另外,现在人们常常忽视了:奥灶面的,以前是写作的,《玉篇》说温器也,古时将原料埋入灰火中煨烤至熟叫爊,都是保持一定温度的意思。直到现在这一带水乡的饭店里,还有爊鸭爊鸡等名菜,爊灶:就是它的汤须煨炖二个小时以上,同时要做到汤烫、碗烫、面烫,也要求使面灶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也就是传说中,小太监一时搞不懂的所谓灶上的奥妙:一个字的方言。

                                            原载《度假旅游》20065月号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