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越王勾践在吴国当了三年人质回国后,立即以灭吴七术之一的“遣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派出三千木工,为吴采伐并送来“大二十围,长五十寻”,“刻削磨砻,分以丹青,错画文章,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的神木,来配合另一术“遣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一时间大批木材,运集到了这里为大规模扩建姑苏台,为西施建造馆娃宫。灵岩山下的太湖边积材“连沟塞渎”了数年,所以有了木渎这个地名。越王灭吴后,一把火把亭台楼阁烧得精光。他的这一举动,常常让人猜测:也许他是想远离这些误国的享受,这也包括了他要杀西施。沉寂了二千年以后,乾隆的宫廷画师徐扬,绘有一幅反映当时姑苏繁华风貌的写实性长卷《姑苏繁华图》,其中一半篇幅画的还是木渎。所以有:“姑苏繁华图,一半在木渎”之说。
榜眼府第是洋务运动先导、著名政论家冯桂芬故居,如果说它现在的镇园之宝砖雕、木雕、石雕之繁复精细,表现了古人对于近距离事物的过分注视,那么冯桂芬主张“采西学”,“制洋器”。主张学习“诸国富强之术”,在那个年代,则可以说是让人把目光投向了广阔的远方。在他的“显志堂”,我猜想他要显的志,应该就是他自己说的:万钟粟千匹马也不能改变他的节操,以及永远是个文人学士,不以吏事相许,不凭官位对待他人吧。
严家花园的前身是沈德潜故居。沈德潜是个热衷功名的人,从二十二岁参加乡试起,总共参加了十七次科举考试,最终在六十七岁时才中进士,乾隆皇帝与他讨论历代诗源时,他对答如流,赢得了乾隆的赏识,称之为江南老名士,还曾赐诗给他说:“我爱德潜德,淳风挹古福。”侍郎钱陈群在旁凑趣说:“帝爱德潜德,我羡归愚归。”因为沈德潜的名“德潜”、号“归愚”。我想:这位花甲进士本身就是一个榜样,皇帝可以用他来愚化读书人。乾隆到处题字到处写诗的嗜好近于疯狂,以致留下了几万首让人不敢恭维的诗。《清史稿》说沈德潜曾为乾隆校正《御制诗集》,而实际上很多乾隆诗,可能都出自他的大手笔,这大概就是乾隆皇帝喜欢他的缘故。要命的是沈德潜在自己的遗稿中,留下了表明自家这种荣耀的明确痕迹。沈德潜死后,乾隆有点心虚,他从沈家的家人那里得到了他的遗稿!于是,这个歌功颂德了一辈子的名人,自然就不会有好结果了。乾隆拿他开刀的理由,有他《国朝诗别裁》中,把“不得为忠孝”的前明遗臣钱谦益的作品置于首位;钱名世对平定青海叛乱年羹尧进行了赞美,年羹尧失宠被赐死后,钱名世也就有了“谄媚奸恶”之罪,雍正亲书“名教罪人”匾额悬在其大门口,又命三百八十五位文臣写诗文声讨其“劣迹罪行”,辑成《名教罪人诗》再让钱名世自己出资印书发行!沈德潜却将钱名世的诗文也选入《国朝诗别裁》!而且已故举人徐述夔所著《一柱楼集》,其中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的句子,被认为悖逆朝廷引出了一场文字狱,该书前又有沈德潜为徐写的传!于是,“夺德潜赠官,罢祠削谥,仆其墓碑”就不可避免了!
灵岩山馆是毕沅的私家别业,他一生著作颇丰。著名学者章学诚、孙星衍、洪亮吉、汪中、段玉裁等也都受知其门下。幼年失父的毕沅,全靠才女母亲张藻培育成人。张藻之父张之顼也早亡,其母顾英也是清朝著名才女,有《挹翠阁诗钞》传世。张家败落后,顾英脱簪典衣,一家艰难度日,甚至雪夜三代只能共拥一絮而“了不闻嗟叹之声。”有这样的母亲、外婆,每每让到此的游人肃然起敬。
木渎园林虽然“最近造的古董”味很浓,严家花园中旅游宣传的所谓:乾隆打破了花盆而种下的广玉兰之说,更不可信,广玉兰岂是种在花盆里的?而且树龄也不够。不过,游人如果透视木渎的深处,还是很有兴味的。
原载香港《文汇报》2011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