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从扬子江溯流而上至浔阳江,经安徽则有鹊江。长江南经铜陵至大通拐向西南,转角处和悦洲东依大通西望大江。这就是胡朴安的《中华风俗志》所说的:“江之西岸,一洲突出如荷叶之横浮。再西即滚滚长江也,荷叶洲即别曰鹊江。彭宫保雪琴巡阅长江时,改荷叶洲为和悦洲。”1932年6月21日《安徽民国日报》刊载署名章机的《安徽大江南北十六县游》一文还说:“大通市面隔□相对,北为和悦洲,原名荷叶洲,□该洲之形似也。该洲昔□火灾不时起火,相传曾文公为改今名。”大通古名澜溪,有佛教名刹大士阁,被清代顺治皇帝御赐"九华山头天门",为九华山八大丛林之一。民间故事说,地藏王登九华山,踏断桐城藕山一片荷叶,飘到长江中演化成沙洲。
清末民初时期,大通镇作为《烟台条约》的重要通商口岸,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并称安徽"四大商埠"。和悦洲则曾为盐务招商局、长江水师、安徽临时军政府驻地,繁盛一时。《清史稿·卷五十九·地理志》:“西南和悦洲,一名荷叶洲,汛一。并有大通营水师驻此。”《清实录》出现了光绪二十年“两江总督沈葆桢等奏。请将太平府同知移设和悦洲。”民国十八年(1929)臧励和编纂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和悦洲镇,在安徽铜陵县西南四十里大通镇夹江,一作荷叶洲。向系芦厂。清咸丰间商贾凑集,遂成巨镇。有督销盐局设此。”和悦洲虽辖于大通,洲政却是独立的。《中华风俗志》载:“大通在江东岸,长龙山下一乡镇也。此繁荣场,实和悦洲耳。洲以盐务为大宗。客民分八帮......洲政有事八帮共议之,亲亲为宝,若家人然,从无排外欺生,党同伐异之恶习。”如果大通的孩子尿床了,母亲会呵斥:“还不快起来,把一家人都带到大通和悦洲了!”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曾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在大通和悦洲生活了近五十天,留下的诗作在《晚翠轩集》中有《荷叶洲杂诗》四首,他还在其中添加了注:“新建(勒中丞方錡)词中唱卖盐,雕镌荷叶我犹嫌,只从和悦渠侬语(土人音转和悦),春尽潺潺不卷帘(来此未尝见月)。”林旭随其岳父沈瑜庆干办皖岸督销局,故以勒方錡卖盐词句起兴,荷叶与和悦在当地方言中同音,两者在民间互用,并不需要传说中的彭玉麟、曾国藩之类的大人物来改名。所以黄炎培在他的《考察教育日记》说:“午后一时坐肩舆回大通与和悦洲隔江相望,宿通安客栈。和悦洲,本名荷叶洲,取其形似也。土人从而文之曰和悦。”
鹊江流经铜陵大通至芜湖繁昌县三山镇,因鹊头山而得名。《大明统一志》载:“鹊头山在池州府铜陵县江边北一十里,其山高耸,宛若鹊头,今庐江西岸有鹊尾渚与此为匹。”《左传·昭公五年》载:“冬十月,楚子以诸侯及东夷伐吴,遽不设备,吴人败诸鹊岸。”杜预的注是:“即舒县之鹊尾渚,亦曰鹊亭。”后世多有将鹊岸与鹊江、鹊尾渚等混淆的。所以沈约《上宋书表》说:“土地参差,其详难举,实由名号骤易,境土屡分,或一郡一县,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离合,千回百改,历巧不算,寻校推求,未易精悉。”显然《左传》“吴人败诸鹊岸”,并非在此鹊江之岸。
“编苇为庐”为以前长江沿岸贫家常见的居所。大通和悦洲俗称“芦席壁子”,因为屋顶也是草葺的,一旦着火,往往顷刻化为灰烬,所以洲上十三条巷道全部以水字边汉字命名,分别是江、汉、澄、清、浩、泳、潆、洄、汇、洙、河、洛、沧,可见失火为洲民所苦之甚。民国时,洲上有莲花禅院,“掌院德风和尚,清修梵行。圆寂后肉身不腐。洲民为之装金身,置香火焉。”《中华风俗志》说当时洲上的三家钱庄已经歇业,盐行则有胡美成等六家。和悦洲八帮是两湖、庐州的金斗、安庆的大邑、徽州的新安、旌德的泾太、池阳、土著,此外还有江西的万寿宫。秋后各帮必有各具特色的赛会,两湖帮有仪仗四队为招军,“此招军为他会所无,盖当湘军初散时,胡想子弟,故假招军,一吹不平之气,其声哀艳,不异塞上悲笳。”
原载《铜陵地名故事》202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