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2|
每当电视插播,时常看到温馨的关于帮助找寻与自己同名同姓者的广告,每每看到,心底便漾起一种莫明的满足与幸福感。因为,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上小学二、三年级时,我就知道有一个和我同名同姓的人存在。
那天,一位同学在儿童杂志上看到了陈伯钧写的与北京少年儿童过夏令营的文章,误以为是我所写,老师也不假思索给予表扬。莫名其妙的误会羞得我像做错事般面红耳赤无地自容,强烈的自尊心使我暗自下定决心:等我长大了,一定要让自己写的文章也登载在报刊杂志上,就这样,与我同名同姓的陈伯钧成了影响我一生的人。
我天性喜欢读书,从此便有了让文章变成铅字的梦想,寻梦的路却走得异常艰辛。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初中只读了一学期,实际只有小学文化的我,1968年10月便由所谓的知青来到湖南郴州宜章县梅田公社竹坪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成了名符其实的村姑,第十生产队一户因鼠疫绝户人家的屋子,成了我和姐姐新的家。
屋子又大又黑,一扇小小的窗,白天也黑洞洞的。胆小的我蜷缩窗边哭了好多日子。边哭边写日记,愈写哭得愈伤心;姐姐去干活,我神情呆痴地坐在那一个劲哭泣。没人知道我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为什么泪水如汇如注?无人知晓我是在祭奠我那“胎死腹中写作的芽胚”,祭奠还没开始就已经彻底破灭的幻梦。
为我那将将萌芽就被扼杀的理想,为那永别了的学校、课堂。我将要怎样才能填补那求知若渴的心井?对于懵懂而正在患病的少女来说,我并不知道自己将要面临的是怎样艰苦的环境和劳作,没能真正理解下放的意义。我只是伤心欲绝地守着我那不敢示人的梦想的亡灵,在哀悼,在哭泣,在作痛苦的诀别。坚持每天写日记,想办法找点书来读,是我唯一能做的祭奠和安慰。
同名同姓的陈伯钧随着时间的流逝,早已尘封在我记忆的长河里。
七十年代初的一天,在部队军马场任文书的我正和新闻报道组的战友一起修改稿件。一位战友突然说:“陈伯钧同志永垂不朽”。大家都说他不应该跟我开这样的玩笑,他却指着报纸头条:醒目的黑体字报道了同名同姓陈伯钧逝世的消息。
由此,我知道了与我同名同姓的陈伯钧是中国军事科学院院长。除了惋惜,心底有种说不出的失落,还有无比的崇敬和失去亲人般的痛楚。过后,他便和许多往事一起静静地躺在了我记忆的港湾里。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十多年后,我却见到了同名同姓的他——陈伯钧。1986年8月,到长沙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南五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经念交流会期间,和代表们一起来到韶山毛主席故居参观。在毛主席纪念馆里,我惊讶地发现图片介绍中有三个我最熟悉的字——陈伯钧。于是,我与同名同姓的陈伯钧有了一面之缘。
和毛主席夫人贺之珍并肩而伫的陈伯钧,穿着粗布军装,打着绑腿。照片虽经放大,仍不太清晰,样子却十分英俊。这时我才知道,陈伯钧是一位与毛主席等老一代革命家并肩战斗过的革命英雄人物。肃然起敬的同时,心中泛起一种终于有幸见到影响我人生的与我同名同姓人的幸福、自毫与释然。
改革开发后的一天,很小就是策神的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您真了不起,榜上有名,上将陈伯钧”,儿子指着台历戏谑的样子很是得意。原来,八月一日的台历背面介绍了我国最早的元帅、将军。这时,我又知道了同名同姓的陈伯钧是新中国最早授衔的上将之一,怪不得他能当上军事科学院的院长,无比的崇敬在我的心里泛滥着。
虽然现在我已无从知晓,解放后才扫了盲的父母是怎样给我起了一个十分响亮的男人的名字,而没有给我一个什么花啊、凤啊、英啊、兰啊之类女人味十足的称谓,但我却因为与一位将军同名同姓而从心底里无数次泛起激动与自豪。陈伯钧,相同的三个字,作为一个符号,代表了两个不同的人。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一个叱诧风云,一个平淡人生,在既不同又相同的人生历程中,各自快乐地生活着。
他不知道我的存在,我却因他而爱好文学,执着追梦。童年时初识他的钦佩羡慕,青年时闻听噩耗时的悲痛惋惜;壮年时真正认识时的无比崇敬。直到今天,与我同名同姓的中国军事科学院院长上将陈伯钧都是我锲而不舍学习写作的动力。可是,当我的文章变成铅字时,却不能对他说上一声“谢谢”!
虽然,我不知道世间还有多少与我同名同姓的人存在,他们是男是女,年纪多少,生活怎样?我却希望天下所有拥有同名同姓者能像我一样,拥有一个影响自己一生的同名同姓的人,谁说这不是人生一种难得的拥有和幸福呢?
假如你想同我一样拥有这份特殊的奇缘,不妨真的用心去找一找与自己同名同姓的他(她),你们的故事将会更加完美。因为,网络世界里的你们,不仅能知道对方的存在,而且有机会相互认识,或许能成为最好的朋友。有一个同名同姓的人与你相携人生,相互激励、关爱、帮助,将是怎样一种幸福呢?试试吧!
与我同名同姓的人他是一位将军,是给我理想,激励我学习、写作、奋斗的楷模。在他的精神鼓舞下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我终于实现了人生的梦想。被多家报纸聘为通讯员、特约记者,成为集团报主编,原创散文、杂文、小小说、诗歌等作品百余万字,出版了长篇小说《青杏出墙》,成为了作协会员。
谢谢您,同名同姓的陈伯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