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黄康俊:我的听海屋 //www.sinovision.net/?63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黄康俊:我的听海屋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黄康俊 著《中国刀王——阳江十八子品牌攻略》(十一)

已有 3371 次阅读2009-4-16 09:00 |个人分类:品牌谋略|系统分类:财经分享到微信

黄康俊 著《中国刀王——阳江十八子品牌攻略》(十一)_图1-1            第十章

 

十八子“刀文化”

——文化篇

 

●以十八子为荣,以十八子为家

                       ●利人利己,实现自我

                       ●打造十八子“刀文化”

 

 

            以十八子为荣,以十八子为家

 

  “以十八子为荣,以十八子为家”,这是十八子创始人李辉20多年来身体力行、致力打造的企业文化特色之一。

  以十八子人为自己的荣誉、荣幸、荣耀;以十八子公司为自己的家,一个人身心和灵魂得以温暖憩息的圣洁之乡,想想,由此精神层面衍生的创造力将是何等高昂!说到底,家,其实是一个人的全部和归宿。

  “家”的情结,使十八子公司成为员工“魂牵梦萦”的地方,使团队精神在此得到酣畅淋漓的发挥,从而也成为十八子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的精神原动力。

  在李辉的眼里,十八子就是一个家,在十八子工作的每个人员,都是这个家的成员。李辉以独有的人格魅力,以及多年来形成的与众不同的“人性化”管理艺术,构建了十八子独具一格的与刀具文化相一致的“利人利己”的企业文化内涵,那就是——互相关爱、同舟共济、忠诚团结、共同发展。

  可以说,十八子创始人李辉与生俱来的性情和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他对“家”和“荣”的认同与推崇。十八子的企业文化品牌,也就是在李辉个人魅力的影响下,在其人生观潜移默化的灌注下,自然而然形成的。

  还在十八子刀业“牙牙学语”之时,这个“夫妻档”便是靠亲戚朋友“支撑”着的,工人中的关系是兄弟姐妹,姑嫂表亲等关系,一切大小事务,都由自己人打理,厂长李辉甚至一直吃、住在厂里,还自己收款记帐;妻子作为副厂长以至后来的副董事长,则负责数十名工人的一日三餐,从买米买菜到煮饭洗碗都是自己来做。李辉夫妇一直把这些工人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一家人。笔者在前些年和李辉夫妇几次用餐,他俩总爱在席间亲手夹菜送到员工的碗里,或者让好菜给员工先吃。有次司机阿强入席晚了点,副董事长卢荣娟立即把好菜一一夹到他的碗里,一个劲地催促快吃;散席前,还将剩下的菜打包,自己送去给门卫吃。开办十八子营业饭店后,李辉主张让上层管理人员在接待有关业务时,可以邀上相关工作人员一起在十八子饭店吃吃饭,以此加强感情联络。平时,十八子高层管理人员,包括董事长在内,每天都与员工们一起在员工饭堂用餐,一起排队,一起收拾自己的餐具,不搞特殊,和大家打成一片,营造了一种十分良好的“家庭”气氛。

  在李辉看来,“家”的含义就是“爱”,就是亲情,就是关心支持。所以,他义不容辞地把自己这个“家长”的“大爱”,施予“家”中的每个成员。他性情谦恭,慈祥和蔼,从不对员工耍“家长”脾气,他以自己的行动关心爱护每一个员工,并且在十八子公司内部提倡一种五湖四海一家亲的“人和”风气,且一直传承下来。

  《十八子报》41期刊登了一篇员工欧刘带、郝新成写的《家庭般的温馨——十八子饭店员工生日晚会小记》,足见老板与员工之间,十分善于营造家的温情——

  2003年9月20日晚,在市北湖公园内,流光溢彩,欢声笑语。十八子集团公司属下的饮食娱乐服务有限公司十八子饭店员工,正在举行一月一次的生日庆祝活动。

集团公司董事长李良辉、副董事长卢荣娟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员工们一起联欢。

卢荣娟将烧烤好的食品一一分送给员工,员工非常感动,立时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李良辉和卢荣娟说:“来到十八子就像在家里一样,在十八子这个大家庭里,请把我们当作你们的父母。我们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生日快乐!”

李良辉和卢荣娟还给参加生日晚会的员工,每人赠送了一份礼物。

  在十八子,每一个老员工,都会说出一串串关于公司和董事长关心帮助过自己的故事。现任刀剪厂4位领导,家里建房、孩子入学、入户、家属患病等问题,公司都无偿地给予经济上的支持,有的达数十万元。凡在十八子工作的夫妻,包括有需要的单职工,都安排住上“员工夫妻房”,让每个员工都住上舒适的宿舍。公司注重搞好员工的福利待遇,为员工办理了社保、医保等。平时,员工可到十八子俱乐部、图书馆、培训中心、健身场、影视厅、歌舞厅、音乐厅等属于企业自己的文化娱乐场所去学习技术,增长知识,强身健体,陶冶情操。每逢节假日、员工生日等,公司都举办各种相应的联欢庆祝晚会,集团公司6个下属单位,都拥有自己的业余文艺团体,由员工自编自导自演,真正是自己做了企业的主角,让每个员工健康身心,快乐生活,在“家”中享受主人的光荣感和自豪感。

  “这儿是我们的家,若有需要帮助,大家都会伸出亲人之手,给予无私帮助的。”十八子饭店员工谭云勇说起十八子“这个家”,至今仍十分激动:从2001年起,其经历了父母先后患病、治病到去世的一连串不幸,每次都是公司和全体员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渡过难关;2003年3月,其双亲病逝后,公司迅速发起捐助倡议,员工纷纷慷慨解囊,仅在10小时就筹得12326元送上。谭云勇感激涕零,他在《十八子报》上发了《感谢信》:“……我虽然失去了双亲,但我却拥有1000多位亲人,拥有人间最宝贵最亲切的情感,十八子给了我一个永远的家!”

  四川省籍员工邵文权,因患急病逝世,公司立即发动员工进行义捐,很快,大家就捐出12000多元钱,并及时送到其亲属手中,随后,公司又把其亲属接来,妥善安置好生活和工作。

  这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事件,在十八子司空见惯,尉然成风,已成为一种“集体意识”和“集体行为”,超越了一般的企业文化的高度。

  “家”是每个人内心的牵挂和寄托,与十八子全体成员分享家的温馨,是公司领导的心愿,也是他们合力创造“十八子刀文化”——“利人利已”的本意。

  2002年6月,《十八子报》发表了女工王英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我与十八子的情结》,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十八子员工对公司的“情结”于一斑:

  ……我躺在病床上,左手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时常会有一种钻心的疼痛。尽管住院才三天,我却觉得像过了一个漫长的世纪。我特别想念公司,也很担心我的工作会不会因我的受伤而被耽搁?董事长、总经理、李发厂长、何传宽主任等领导与许多同事都来看过我,安慰我,领导和同事的关怀,让我感到一种家庭的温馨,一个集体的温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互助的十八子精神,曾让多少十八子人受恩感动。

  我在十八子工作才三个月,我已不知不觉地与十八子融为一体,并对十八子产生了一种割舍不了的情结,这情结,将是我生命的源泉,前进的动力;这情结,使我无法安躺病床,虽然伤口还未拆线,我毅然决定出院。看,久违了的天空格外的湛蓝,久违了的阳光格外的灿烂,久违了的花草格外的清香……

  久违了的十八子,格外的亲切!

 

  《十八子报》编辑部为此加了“编后语”评述:

  这是一位受伤员工的真情告白,伤口还针扎般疼痛,但她想着的是自己的那份工作,仅仅住院3天,她竟觉得像过了一个漫长的世纪,离别公司才几天,但在她的眼里却是“久违了”,一旦回到公司的怀抱,她感到格外的亲切!这就是员工对十八子公司的一种解不开的情结,而这情结则是十八子公司给员工家庭般的温馨和呵护的结晶!

 

  说起来,《十八子报》也是十八子体现其企业文化的一个窗口,也是弘扬企业精神、沟通员工心灵和传播十八子创业“薪火”的精神家园。在这儿,仅通过该报披露的众多十八子员工的心迹,从中撷取几朵心灵的小小浪花,以折射十八子团队的光辉 ——

 

十八子,温暖的家

  背着重重的行囊,流浪在祖国的南方,曾一度为世态炎凉而叹气,曾一度为没有合适的栖所而悲伤。在最绝望、最孤独、最无助的时候,就像走在大沙漠中,不知方向而找到了一颗北极星的喜悦一样,我遇上了“十八子”。

在人生的路上,有许多的赶路者,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勿勿。但在“十八子”则不同,是它给予我生存和成长的信念——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十八子”是一个摇篮,又是一个温暖的家,不是吗?员工有困难,有苦衷的时候,是你拿出真心,献出真情帮助员工渡过难关;在员工们孤独、寂寞想家时,是你送来了中秋月饼、果粽,建好了员工俱乐部;是你在天热时煲好了凉茶,一瓢瓢送给员工,是你……

  作为本地五金行业的龙头企业,你带动了一个个企业的发展,如印刷、刀座制造、塑胶行业等,同时也带动地方经济,造就了不平凡的社会效益。

我愿意在这样一个摇篮中,接受一辈子哺育,等我长大也不会离开你。是你给我成功的信心,给我指引了一条成才之路。“十八子”,你永远是我心中的一块丰碑!   (阳东营业部 赵勇)

 

真情歌唱十八子

  一个不幸把我的大学梦给击碎了,以往激发人心的希望、憧憬都舍我而去。在人生的第一个岔道口,是你——“十八子”这个温馨的大家庭接纳了小小的我。

融进这个大家庭后,昔日在沉浮中受伤的我,重新看到了希望。领导们和蔼可亲,对待员工就像自己的亲儿女,领导又像严师,我们违反制度,他们首先不是批评,而是细心询问原委,帮助我们消除抵触,然后一一指出错误所在,指明方向,给予鼓励。工友们互敬互爱,在工作上有什么不懂或做得不对的地方,她们都热情地指导、帮助我,她们亲切的关怀使我感到了无尽的温暖,使忧虑、落寞的我变得乐观、开朗起来。在这里,我驱散了失学的阴霾,尝到了自食其力的甜头。是你,告诉我们,这世界永远有真情,人间永远有真爱。如果我是一颗闪光的小“星星”,愿以这点光来点缀“十八子”这片美丽的天空。

  “十八子”不单是一家大企业,一个大家庭,还是一所很棒的大学校。我由衷地感激你,是你教我们学会怎样才能更好地生活;是你激励我们学会勇敢追求人生的目标,懂得前路阳光风雨同在,只有付出与执着,才能铺就成功的道路。

  今天,“十八子”品牌已飞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实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阳江十八子”这个美好的前景,已将不远。愿我们“十八子”的未来越走越美好!   (十八子饭店  陈月霞)

 

  我们还可以从员工对员工相互发出内心的爱戴和敬佩之情,去感受十八子员工对这个“家”的热爱,去触摸员工之间亲如兄弟姐妹的深情厚谊,去体察全体员工为“家”奋斗的热情和动力,从而去体会十八子企业文化的力量。且看一位笔名叫“风起”的十八子饭店员工,用饱满的激情,细腻的笔触,来评价和赞赏她心目中那位“姐姐”般的管理干部 ——

       我们的带姐

  “带姐”,是饭店男男女女员工对她的昵称,认识她的朋友和同事,都能感受到她的亲和力,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她就是我们饭店的团支部书记——欧刘带。

  初进饭店工作的员工,都会被她的善解人意和对工作的热爱所吸引。她中等身材,端庄秀丽的面孔上写着善良与真诚,眼里透露着灵性和悟性。她从事饭店工作时间并不长,但凭着好学与勤奋,很快掌握了饭店的人事管理知识。饭店内部的各个环节,从厨师、服务员、管理人员到各岗位,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和赞扬声。在一年多的工作实践中,她付出了许多艰辛,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她待人更加谦和、达观、宽容。对事业更加热爱。团支部还肩负着解决员工福利生活的重任,为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她从里到外,从大到小,无不亲力亲为。先后为员工开设了阅览室、舞厅、影视厅。为改善员工用膳,她与员工一起用餐,让员工提意见,及时改良。她是一位工作认真严慈有度的的领导,她常常对团支委成员说,一定要真心关爱每位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还要帮助她们认识和改正错误。员工违反制度犯了错误,她首先不是批评,而是细心询问原委,然后指出错误所在,进行批评,指明方向,给予鼓励。被她“处罚”过的员工,都会由衷地说“谢谢带姐”。

  是的,她不只是员工的严师,而且也是员工的“大姐姐”。记得有位员工深夜突然肚痛难忍,同舍员工在商议着怎么办时,声音早已把带姐吵醒,没等员工们找她,她已赶到出事宿舍,“快!到医院……”她一直陪病人到天亮,员工没事了,她已投入到第二天的工作。有一员工因刚毕业就踏入饭店工作,时时想家,偷偷地哭,她知道后,像姐姐般关心、开导该员工,鼓励其积极工作;员工一时不知本店的上岗制度,没有准备上班时的袜子,正着急,这时,带姐刚好看在眼里,安慰说:“别急,等我一下”。一会儿,一双崭新的袜子送到该员工手里。后来才知道,那双袜子是带姐自己买的,还没穿……

  以店为家,敬业、乐业,她付出很多很多。同学、朋友、亲属找她,只能在饭店见面。有一次,快过中秋了,父母见女儿很长时间没回家,牵挂着女儿,只好到饭店看看女儿,母亲心疼地说:“带妹,你是不是太累、太忙了,你又瘦了……”带姐却宽慰母亲:“妈,我没事,这很好。”母亲心疼女儿,女儿更不愿让母亲担心。

  宽容待人是欧刘带做人的准则,她心素如简,清淡如菊,用真诚感动着别人。她时常和同事交流,主张凡事要为别人着想,换位思考,身教重于言教。她像大姐姐一样关心帮助着饭店的员工。

  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带姐”。

 

  十八子以共同的价值观、道德观、经营观,“利人利己”,把企业与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把企业的命运与员工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钢铁团队的向心力和内聚力,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和人才品牌,创立了企业独有的精神内核,让企业之本——人的个性和创造,得以自由发挥和升华,实现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这也是十八子企业文化的圭臬。

 

 

          利人利己,自我实现

   在美国心理学大师马洛斯看来,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其满足感给员工带来的快乐是最大的。人作为社会性个体存在,都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欲望。而自我实现的强烈需要,则是对人持久的激励动力。

  本着“利人利己”的企业文化底蕴,十八子公司领导善于把握员工的自我实现的欲望,让每一位进入十八子的员工,尽量找准自己的位置或发展机会,巧妙地引导员工进行自我激励,自我创造。

  李回说:一个公司,员工的个性千差万别,每个人的目标也有所不同,其工作能力同样有大有小,但是,他们都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欲望。我们领导者必须正确把握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施有效的激励。

  在十八子公司,员工岗前总会得到培训与实习,让每一位新员工都能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使之能很快应付工作中的挑战。随后,公司会量才为用,尽可能将你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即使一时不合适,也不要紧,他们会适时在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岗位上,轮换或变更,有时还由员工自己作出选择,统筹安排。这样,会使员工在工作中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而公司则注意让工作中表现出色的管理人员,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给他们提供更多发展空间。

  十八子公司推出的“每周一星”,成了激励更多员工走向成功的榜样,也是十八子员工自己的“造星运动”——自我价值实现的最好体现。每周一星,从优秀员工中脱颖而出的企业自己的“英雄”,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而“星”们则得到公司和同事给予的鲜花与掌声,获得物质与精神的奖励。还有,每年一届的评选先进、优秀、模范管理人员及员工的活动;周年举行的“杰出功臣奖”、“突出贡献奖”“管理精英奖”、“技术创新奖”、“刀具开发奖”、“优秀员工奖”等项活动,让员们强烈感受到,作为十八子一员的光荣与自豪,获得了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在精神层面得到了更高的升华。

  外,十八子的激励举措举不胜举,比如定期举行的各种劳动技能竞赛、文娱体育大赛、岗位知识竞赛等,让每个员工的才华得以自由发挥与展示,让他们在自我实现的喜悦中健康成长。

  激发员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则是十八子激励员工自我实现的又一法宝,这也是十八子创建人才品牌的成功一招。李回说:当一个员工怀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时候,他往往会具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意志和持续高涨的工作热情,会为了责任和使命奋斗。而善于激发员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则是我们每个管理者必须着重研究的课题。

  李回主张把集团公司的所属部分分割出来,任命企业内部最有才能的管理人员来负责每一部分,同时建立起协作机制,使各部分之间互相支持,共同发展。这样不仅使各个部分在整个企业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借助责任心和事业心来调动起各部分管理人员的才干和积极性,这样就能产生人才,并使这些人才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你是可以的,你一定会干好的。”李回在给其员工任命时,总是从激发其使命感、自信心和责任心入手。十八子公司的管理人员,几乎都是从“完成一个使命”开始自己的工作的,比如从副厂长到接任另一个新厂长职务的陈基宾,开始对公司给自己的任命感到信心不足,认为“自己还没达到这个能力,”但公司领导对其激励责任心和使命感,让他信心大增,勇敢挑起新的担子,很快就胜任新的工作,成为一个较好的管理人才。就是一般员工,在其上岗前,负责人员也对其进行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激励,让他知道自己是在十八子这个有影响力的企业工作,必须尽职尽责做好一个十八子人,从而,你做好了工作,你也获得十八子的肯定,你便感到做为十八子人的自豪和光荣。

  在十八子公司,20多年来,已形成了四个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价值体系,”即: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

  2004年春,《阳江侨报》专门为十八子公司开辟了企业文化专版,同时举行“我心中的十八子”征文活动,让十八子员工尽情抒发自己对公司的真情实感,倾吐自己的心声。此举得到广大十八子员工的踊跃参与,员工们在工作之余纷纷拿起笔,写出了一篇篇颇有心得的文章,最后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征文7篇。此项活动,让员工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公司的认识和热爱,其爱之亦深,其情之亦切,一行行滚热的心迹跃然纸上。

  第二车间女工梁圣洁,以《我在十八子》为题,这样写道——

 

  我还清楚地记得,两年前,父亲为我找工作,但固执的我,哪儿也不去,就是要来十八子!我之所以向往十八子,是因为父亲曾对我说过许多关于她的故事。              

  父亲把我送进十八子,尽管在这里我地位平凡,但我谨记父亲的叮嘱——不要愧对十八子!于是,从那一天起,我以一棵小草浅嫩的绿意,装点十八子这个大花园。

  父亲后来问我——对公司的感觉如何?

  我告诉他——我爱十八子!在这里,领导像严师,教我在工作中应该如何进取;在这里,工友像亲人,他们的关怀使我感到快乐温暖;在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生活;让我驱散了失学的阴霾,尝到了自食其力的甜头。是十八子,给了我见识,给了我经验,更给了我磨练人格的机会。她使我从开始的莽撞、迷惘,走向今天的自立自主、坚强成熟。她教会我公平竞争,教会我征服机器的技术,这里是我的第二所学校啊!“千锤百炼出精华”,十八子在造刀的同时,也造就一个全新的我!

父亲后来问我——后悔两年前的选择么?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不后悔!仰望崛起的十八子科技大楼,仰望蓝天映衬下火红夺目的招牌,在我的心里,“十八子”已不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颗在神州大地上升起的明星!

  我在十八子,脚踏着五万平方米的热土,已经拥有了一份特殊的荣誉和骄傲。我甘愿燃烧我的热情,挥洒我的汗水,紧跟她的脚步永远向前!

 

  当时是集团办公室文员、现在成长为办公室主任的陈佩月,就以《我心中的“十八子”》为题,发出了这样的感想——

 

  我心中的“十八子”,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小伙子”,虽年仅十八,但他成长的历程却足以令人叹为观止,从“无”到“有”,从家庭小作坊到知名企业,沿途披荆斩棘,跋山涉水,所向披靡,曾令多少英雄竞折腰……这是勇者缔造的“人间神话”。

  作为中国刀具的一枝独秀,他足有资本傲视群雄。但“十八子人”是谦逊的,也是执着的,继往开来,追求卓越,立志走进有华人的每一个地方,让足迹踏遍每一个角落,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十八子”,为国争光,为民造福!

  当你接受他为你提供的服务时,总会因他的微笑而动容,因他的热情而感动,因他的周到而释怀。总之,靠近他,就找到了信赖,他就有这种魅力!

  他永远积极向上,拼搏的步伐从不为时间停留,就像永不停歇的时钟,每一秒都不会偷闲,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凝聚力”,是“十八子人”奋斗不懈的团队精神。

这就是我心中的“十八子”。

 

   再看看来自第三车间女工刘凤莲的同题文章 ——

 

  我是阳江人,十八子是阳江的,这让我对十八子有份特殊的情感。我在西安读大学时去商场,总是有意地去寻找属于阳江的商品,这份思乡情深深地印在商品中。每当看到十八子刀具,便驻足观望,带着骄傲的口吻向同学介绍:“刀是我们阳江的特产,十八子更是刀具的名牌”。于是每年都要为同学买好多十八子刀具,她们以拥有十八子刀具为荣,就这样,十八子走进了我的心。

  也许是缘份,在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我融入了十八子,十八子用他宽阔的臂弯包容了我。感谢十八子,对无知的我,她像一位慈母,用爱去包容我的过错;对无知的我,他又像一位严父,用严格的纪律管束我;对无知的我,他更像一位老师,用知识教育我成长。名刀尚需千锤百炼,更何况任性无知的我。时间与事实证明,我经得起考验,对付出的汗水,流过的泪,我仍不悔。在我心中有一个理想:做一个合格的十八子人。

  在十八子的日子里,有着成功的微笑,也有着失败的沉默。我们为成功付出努力,记得连续加班的夜晚,我们很累,但干劲不减,直到产品使顾客满意;每次技术革新,创造新产品,我们埋头苦干,同心协办,直到产品投放市场,深受欢迎。我们有时也为偶尔的失误感到惭愧,失败出于我们的手,可一句怪罪的话我们都没听到。董事长的宽容与理解,使我们的心与十八子融为一体。

  生活,让我们走在一起;爱,让我们贴得更近。十八子,您是我生活的源泉,更是我精神的支柱,为您努力我深感荣幸!

 

  让每位十八子员工都拥有自己的梦想,让每位十八子员工都拥有自己的光荣。十八子领导人明白,除了基本的物质需要之外,员工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渴望自己有所成就,实现自我,获得发展,所以公司尽力给员工铺设展示才华的舞台,赋予责任感和使命感,并给予及时的激励。

看看,当十八子员工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自信心得到增强后,就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和使命感,就会统一集合在企业的旗帜下,抱着一颗感恩之心敬岗爱业,不遗余力。

 

 

         打造十八子“刀文化

  在十八子品牌建设过程中,这么多年来,李回一直在公司内外倡导一种“刀文化”。主张是卖“文化”,而不仅仅是卖刀具,让品牌人格化,以文化的力量来培养公众的好感和信任。

  可能有些人认为他是在玩深沉,附庸风雅,那就大错特错了。 

  李回是一个颇有艺术品味的企业家,平时很注重文化艺术方面的修行,尤其酷爱音乐,被朋友们称为“世界超级音响发烧友”。其住宅楼中独辟一方价值不菲的10多套国际名牌音响设备,以及在公司设立的两间影音厅,再加上太太经营音像店里的数万张唱碟,成为他精神世界最富有的食粮,也是他人生中感到至高至纯至真的一个境界。他还爱好欣赏和收藏书画艺术作品,结交了国内一大批书画艺术大师,收藏和展出了一批诸如关山月、黄安仁等名家的书画作品。他经营企业,却与别的企业家只看重经济效益不同,他更多的是看重一种事业,一种人生价值,一种精神层面的满足。所以,李回在对企业和品牌的塑造中,不仅坚持倡导和培植一种独特的十八子文化,同时还乐意将这种文化络印深深地打上每个接触过十八子的过客之中。

  在十八子企业内部,李回倡导企业特色文化。团队文化与刀文化的融洽,培育先进团队文化意识,建立包括信息中心、十八子报、影视播放中心、图书馆、培训中心、员工俱乐部、文化体育场馆等文化艺术及传播载体;长期开展各项专业技能竞赛、安全生产教育、学先进讲奉献等活动,全面提升企业文化内涵,创新发展现代刀具文化理念,使企业文化与刀具文化得到很好的整合和认知,从而获得消费者更多的共识。

  李回说过:一个品牌的产生,其实不仅仅代表着产品的属性与功能利益,它同时还体现着某种特定的情感性利益,这也是附加在品牌上的文化价值,它会为消费者带来一种精神享受和情感认同。消费者购买了我们的产品,也就意味着其不仅选择产品质量、产品功能和售后服务,也同时选择我们品牌中蕴含的文化品质。

李回在回答《赢周刊》记者提到的这个问题时这样阐释过——

  刀虽小文章大。就像北京的“王麻子”,杭州的“张小泉”都有300多年的历史,他们的成长过程积聚了刀剪的文化底蕴。刀是有文化的。比方说,各地用刀的习惯、形状等都不一样,和各地的饮食习惯有关。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刀文化也是一种地域文化,我们根据全国各地的习惯设计出不同种类的刀具,体现的就是一种刀文化。比如:销往畜牧业发达的四川、云南的刀,我们会讲究刀身短厚的设计,便于当地斩切牛、羊肉等;针对冷天长的东北地区的刀,我们要求刀身长而窄,适宜切面食,刀柄选用塑料、木头等保温材料;针对市场经济发达的广东本省,肉菜市场都提供剔骨、斩碎服务,我们在家庭用刀设计上突出长、窄、薄等轻巧、细腻的特点……

  国际著名刀具企业德国亨克斯公司副总裁参观十八子的工艺流程后称赞道:“你们的刀是人性化的刀。”

  我们借鉴了日本、德国刀具的先进工艺,同时结合了中国传统的用刀和制刀文化进行创新。创新才能打造我们自己的品牌,没有创新,文化也就会丧失生命力。

  十八子的生命力和内涵是我们赋予的,我们将不断地充实她。她也将提升我们企业的知名度。

  我们很快就要建成中国刀文化博物馆,从新石器时代至今,是中国刀文化的一个实物展示。另外我们还要建一座世界刀具展览馆,展示世界各国不同的刀具。

 

  在科学技术全球化的今天,产品的性能和品质差异性越来越小,除了最基本的购买决定因素外,为消费者带来的愉悦感、满足感、荣誉感、成就感和所赋予的文化价值,越来越成为一种购买理由,最终的品牌忠诚者肯定为基于这种文化的认同,正是这种文化认同情结,使人们对品牌的追捧上升到精神的境界、文化的层面。

  十八子公司在建立品牌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自己特独的文化渗透其中,让品牌文化作为凝结在品牌上的企业精华,这也是对渗透在品牌经营全过程中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团队精神的最好体现。李回强调:文化对品牌起着凝聚和催化的作用,重视品牌文化的培育,增强品牌对文化的融合能力,将使品牌更有内涵,这种品牌的文化内涵,不仅是获得建立消费者忠诚大厦的基础,更是提升品牌附加值和品牌生命力的最大推动力。

  着建立与众不同,独具个性的品牌文化,李回从最早塑造品牌识别标志时,就从追溯历史文化、强调本土文化、展望未来文化上下功夫,比如由他给产品起的名字以至后来成为公司名号的“十八子”,就是突出家族历史渊源,是其李家的“李”字三个组成部分,而在十八子前头强调“阳江”二字,则又顾及地方色彩,“十八子”从字义上,还满足了一般消费者喜欢“好意头”的心理,同时也给人留下意味深长的“悬念”,既保留了制造者的信誉和责任,又兼顾了消费者的文化、生活习惯和审美心理,颇具文化智慧,创造了具有较强文化识别性的品牌标志,体现了独特的品牌文化个性。

  要延伸十八子品牌的内涵,也就是让十八子品牌赋予更多的文化色彩和价值,改变一般人对造刀只是以往“打铁铺”的传统意识,改变世人对刀具这一利器的单调、冷冰的感觉,李回把十八子工厂开辟成“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把造刀车间作为一种“锻造艺术”的舞台展示,使人从中像欣赏一场艺术演出一样,感受中国刀剪工艺在传承与革新中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进而加深对“十八子作”这一品牌的感性认识,产生了一种亲和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对十八子品牌的追随感和认同感。这就充分体现出文化品牌的威力!

  因此,李回执意把十八子科技文化大楼,建设成为一个十八子文化产物——十八子造刀源流图、十八子文化艺术长廊、十八子影视大厅(影像展播十八子创业史,追溯十八子研发、炼钢、制刀一体化的造刀文化渊源,感受十八子独有的文化魅力)、十八子五次技术革命展、十八子新产品展示区、十八子荣誉室、十八子刀具文化书画展览馆等,让每一个走进十八子的人,都接受一场“十八子刀具文化”的浸润和洗礼,从而享受一次领略十八子承先传后,坚持技术创新,专心注注“打造中国最好的刀”,刷新中国刀剪制造历史的一顿文化“盛宴”!

  每年“走进十八子,领略十八子品牌文化”的游人达20多万,凡看过十八子的,都惊叹十八子是一个了不起的、货真价实的刀具王国,各种美誉不绝于耳:“神刀”、“宝刀”、“中国刀王”、“中国第一刀”、“华夏第一刀”、“天下第一刀”等等。诚然,在人们的心目中,眼下的十八子刀具,决不仅仅是用来斩切食物的纯粹厨具了,它成了一个民族优秀产品与文化的象征,它已经远远超越了一个刀具品牌的意义,成了人们享受生活方式,体验生活质量的一个“品牌”。

  当然,十八子的品牌文化,整体反映在企业把独有的文化、知识、智慧注入到产品开发、生产、营销的全过程之中,是一个综合的庞大的精神活动层面,我们不能孤立或偏颇于某方面。况且,品牌文化还有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和不断积淀的过程。

  多年来,李回刻意培育的十八子刀文化,大大提高了十八子品牌的影响力,已经营造出鲜明的属于十八子企业的品牌文化特色。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