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黄康俊:我的听海屋 //www.sinovision.net/?63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黄康俊:我的听海屋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黄康俊 著《中国刀王——阳江十八子品牌攻略》(六)

已有 3212 次阅读2009-4-16 08:21 |个人分类:品牌谋略|系统分类:财经分享到微信

黄康俊 著《中国刀王——阳江十八子品牌攻略》(六)_图1-1                 第五章 

 

十八子核心竞争力(下)

                                                                         ——新品质力篇

●新品质力之威

●结束中国一个旧菜刀时代

●“切味一番”与“中华庖丁”的意义

●中国第一刀

●还是好产品主义

●他山之石:日本刀具融进名誉 

 

新品质力之威

  

  新技术力的持续开发,拉动了十八子刀具品质力的巨大闸门,像一泻千里气势如虹的洪流,十八子以优质过人压倒群芳的绝对优势,覆盖了中国刀剪消费市场,一如“鹤立鸡群”,惟我独尊,只此一家,傲倨全国行业之首。

  新品质力——包括产品的品质、性能、品种及包装各个方面,要求产品具有高附加值(接近同等成本下的最佳性价比)、人性化科技设计、个性化风格、全面而丰富的系列品类、大规模带来的经济成本,以及极具竞争力的性价比。

  随着社会和市场的变化,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思维也在日益与时俱进。

新经济时代,新技术新产品也进入全球快速共享时代,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产品的层出不穷,对人们时刻充满着诱惑。“贪新弃旧”是消费者的本性,也决定我们对产品的期待将永远是不满足的。我们总是在不断追求更好、更新的产品,期待出现性能更好、更强,能提供更多选择的品牌。一个在产品研发上一成不变、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品牌,便会在人们越来越挑剔的眼光中被视为“保守、过时、陈旧”而被淘汰出局。

  这是市场规律决定的惨烈和残酷。

  十八子一开始就敢于正视这种“优胜劣汰”的惨烈和残酷。

  因而,“造一把中国最好的刀”,不仅是李辉和弟子们的夙愿,而且是他们实际的行动和准则。

  好刀,决定新品质、好品质。

  十八子在创新产品的品质上,一贯以来,态度是坚决的,行动是持之以恒的。

1986年,李辉在阳江刀具生产领域里,不拘一格,勇闯禁区,敢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敢于在传统的材料、工艺上注入最新的科学手法,大胆突破以往的守旧做法,用最新的不锈钢材料,替代千百年的碳钢,一举成功地制造出“不锈钢连体菜刀”,成为阳江第一家用不锈钢生产菜刀的企业,揭开“阳江刀”品质的新纪元。

人们开始用一种新鲜和喜爱的眼光来打量这个刀具家族的“宁馨儿”,其雪白、锃亮、轻巧、锋利,一身新颖的款色和过硬的质量,让人爱不释手。十八子不锈钢连体菜刀的诞生,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碳钢刀的结束。

  参与见证这一历史变革的现任厂长李发,在提及不锈钢菜刀这新产品上市的情况时回忆说:这是阳江刀百年一见的“新家伙”啊,当时上百家阳江刀生产企业,大有比我们大的,小有比我们小的,但谁也没生产得了这种不锈钢刀。一时间,便引起轰动,各大小厂家纷纷上门暗访或取经,光是这些厂就买走了我们许多菜刀去作研究、开发,我们骄傲啊!也就是从这儿开始,阳江刀生产前景大开,我们得益于这个新产品的带动,菜刀生产和效益大大提高,不锈钢菜刀每把开始买到6元,后提高到9元,就是我们厂保留生产的碳钢刀,也从原来的每把2元多,提高到5元多,市场一片看好。

  这就是新品质力的威力!

  而这时,我国内地包括那些百年老厂在内,仍然在碳钢刀生产上徘徊不前,他们从没想过要在“不锈钢”身上打主意,原因是技术上有诸多的限制,不敢尝试,再就是国内还没哪家厂试过身手,别人不做,咱也不做,倒不如稳稳妥妥守住传统的“饭碗”保险,这是国人普遍的心态。要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怎么一直被我们“背起来炫耀”,却没想到人家很快就利用你发明的“火药”,稍加创新,就制造出枪枝弹药,也就是利用我们的智慧来武装他们,然后“正大光明”地组成八国联军,把我们毁灭在枪林弹雨之下。你自以为“一招鲜,吃遍天”,死死地守住老祖宗的“骄傲”而盲目乐观,不屑于继续改革创新,到头来,自家的“宝贝”早已被人家利用了,“吃遍天”了,你后悔也罢,你骂娘也骂,恶梦醒来是早晨!

  十八子首先是以自己的新品质力,征服了阳江刀的群雄,继而才征服全国刀剪业同行的。然而,如果十八子一味守住自己最初的新产品———“不锈钢”刀沾沾自喜,盲目自大的话,那么,其同样逃不脱国内大多数同行的命运,更不可能成就得了今日这个十八子。请留意,在创新产品品质的征程上,十八子公司永远是“不须扬鞭自奋蹄”,他们不仅在别人一窝蜂仿造、跟进自己的时候,大胆地否定了自己,而且总是行色匆匆,更大步地跨越自己,超过自己,为自己架设更高的标杆,向自己的“极限”一次次挑战、刷新。

 

         结束中国一个旧菜刀时代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李辉考虑到,本厂生产的不锈钢菜刀,尽管威风八面,一直比同行同类产品仍略胜一筹,但其整体的造型和性能已略显滞后。李辉借鉴了同行某些产品的优点,从中很快就有了新发现、新构想。他同时注意到,目前国人在家具选择上,十分看好花梨木等红木家具,于是,从中受到启发,决定选择这种优质红木作刀柄,既显出高贵大方,又坚实耐用,比起传统的杂木刀柄来,明显高出一档。

  选择好优质花梨木做刀柄后,同时又诱发李辉对刀体改造的构思。经过多次的反复实践,李辉的思路大开,信心大增,一举找到了“刀体刀把直出式”的制造方法,攻下这项技术难关,同时也为中国菜刀家族诞生了一个新宠。

  “刀体刀把直出刀”——中国刀具行业技术的一次革命!一时间,消息传出,国内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消息向人们披露:“我国菜刀在制作上刀体刀把接驳形式的传统做法,被广东阳江市向阳家用刀具厂首创的‘刀体刀把直出式’所打破,这是中国刀具行业技术的一次革命……”

  其实,如果十八子这次技术革命,只仅仅限制在“刀体刀把直出式”的重大突破一面,那样的评价显然是偏颇的,而与之同时同样值得我们大书一笔的,也属于填补空白意义的一个创举,则是“两刃刀”也叫“文武刀”的诞生,即是一把刀可以做到前段切肉,后段斩骨的两种使用功能。这个最新产品全面、完整的定义,应该叫——直出两刃刀。

  李辉在早期接受采访时曾和我谈及过该“文武刀”制作灵感的来由。有次,李辉在与妻子一齐下厨时,要煲猪骨汤,却因手上只有一把切肉刀,而无法砍骨。妻子卢荣娟便随口说了句:要是有一刀两用,既能切肉又能斩骨,那就好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对呀,两用刀?一刀两用?李辉听后,职业的本能让他顿时想入非非,虽然一时还不得要领,想不出什么道理,但是从那刻起,李辉的脑子里,一直就没放下过思忖做一把能文能武的“两用刀”的念头。正是这次偶然触发的灵感,加上长期积极的准备和付出,终于在一朝成就了李辉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世间很多奇迹的出现,是不是都如此平淡无奇却又无巧不成书呢?

  这是一把带有神奇色彩的菜刀。它是通过冲床切割,完成了刀体刀把直出,经过特殊控制局部与整体不同的热处理效果,再在刀把部分钻上3个小孔,镶嵌上花梨木作把柄,而且刀体为两级开刃,支持了菜刀前切后斩的功能。在此之前,中国的菜刀制造,只是在刀体完成后,焊接上刀柄,也就是刀身刀柄先是分离,后才连接的。而今,十八子却让菜刀的刀体刀把直接连成一个整体,也就是所谓“直出”,本来,这看起来并不复杂的工艺,却困缚住中国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刀匠,怎么直到李辉这个人物的出现,才迎刃而解?其实看起来也仅仅是一层纸那么薄的“难关”,可就是这张纸,竟然一直没谁捅得破,你道是怪也不怪?这就让人想起那个格言:“智者与傻子,只在一步之差”,可不是么,中国刀具文明史数千年,却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让一个叫李辉的普通工匠,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是历史的偶然或是必然?

  当然是历史的必然!

  只是这个必然已经蕴涵着中国刀具文化千万个“偶然”的创造精髓而已。

这把刀体刀把连形式的花梨木柄直出“两用刀”,随后被李回取名为“刀锋之皇”,李回同时在刀具包装盒上又作了一次重大的改进,他亲自前往顺德某专业制作公司,带上自己的构想,把原来单色印刷的纸盒,改换成彩色的、构图别致的新型包装盒。同时设计印刷了有关“刀锋之皇”新、奇、特、优等宣传海报,隆重向消费者推出。

  我们且听听现任厂长李发对当时有关“刀锋之皇”的叙述——

  开发花梨木柄直出两刃刀,称得上是向阳家用刀具厂的一个大转折。我们这一仗,取得了大胜利。从价格上来说,我们原先用杂木做刀柄的菜刀,一号卖5元多,二号卖3元多,三号就少了,四号更少,一共有四个型号。加上不锈钢菜刀,全部是12个型号,一般是每个品种一级差一元几角钱,但所谓顶级一号菜刀,最高也不超过6元。可“刀锋之皇”一推出,我们厂价就卖到每把13.5元,比原来最好的菜刀价钱还高出一倍多!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在当时,不光是阳江人,只要是一提到“刀锋之皇”这把刀,大家都叫好。在325国道,两边摆着七八公里长的卖刀铺,个个都抢着来我们厂要货,写着“刀锋之皇”横额标语招徕顾客。说实在的,很多人还不知道这刀是哪个厂生产的,但谁都知道“刀锋之皇”是一把好刀。以至过不了一个月,街上便出现了很多假冒的所谓“刀锋之皇”。据当时统计,每日销出六到七千把。还往往断市,供不应求,那时火得激动人心啊!这样一来,向阳刀具厂便有了点名气,老板大受鼓舞,工人干活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大家都在为向阳刀具厂争面子。这时,李回到专利局注册“刀锋之皇”,但认为这个“皇”字不确切,没答应。我们就在自己的刀身上打上这个字样,以保证消费者能买到正宗的产品。此后,“刀锋之皇”这把刀,一直风行了三年多时间。

  通过自己设计生产先进设备,以机械加工代替人工操作之后,我们的产品上了一个台阶,又一次尝到科技兴厂的甜头,证明先进设备对制作这把刀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给我们向阳刀具厂走向更高目标,以至日后过渡到“十八子”公司,成为“中国菜刀中心”,打开了通道……

 

       切味一番”与“中华庖丁”的意义

   李辉对新产品的贪求是无厌的,只因心中一直怀有“做一把好刀”的愿望,而事实上,李辉心目中认可的“好刀”,还不知在何方,所以,他怎么肯轻易停歇一下呢?就在“刀锋之皇”风行全国的当儿,李辉决定到国外走一走,以扩大视野,获取更多的新信息,从而达到新的突破。

  90年代的企业人员出国考察还很难,无奈,李辉只好选择参加一趟“香港七日游”。那趟香港游,后来带出了一个“李辉香港走失的故事”,我们暂且在此不赘。原因是李辉一个人“掉队”,独自泡在裕华国货店“考察”他的“刀刀斧斧”去了,还买回一大袋洋刀作研究。没想一段时间攻关下来,又一个“令全国同行为之震惊”的新产品,被开发出来了。

  这就是“切肉不粘刀”——一个月后被李回取名为“切味一番”的菜刀!

  切肉不粘刀,是在刀体上经过物理、化学相关技术处理,使之切肉时,肉片自然脱离,这道技术难关仅日本国才刚刚攻下,在我国制刀业中尚属空白,也就是说,尽管这不粘刀不属李辉发明专利,可这在中国做刀的历史上,李辉绝对是开天辟地第一人!

  这就够了。

  第一批“切味一番”不粘刀投放市场,立即获得很大反响,顾客空前看好,每把刀批发价竟然卖到28元,比该厂同类产品最高价的10元,远远高出18元。李回回忆说:当时这把刀卖火了,各地经销商纷纷抢着要货,每天生产多少都全盘脱销,很多人只好提前带着现金,开着货车在厂门口等着,还有些人私下里向我们走“关系”,以求照顾多一点数量。有个香港黄姓商人,闻讯赶来订购,惊叹我们的不粘刀比日本的做得还好,当即订购了1200把。要知道,日本的不粘刀在香港买80多元一把,而我们这刀批发价才28元,从中可赚几倍钱哪!

  “切味一番”菜刀,以其独到的功用和优质的性能,以及美观新颖的外包装,风靡大江南北,一时成为众多家庭的“抢手货”。

  乘势而行。就在“不粘刀”概念大行其道时,李辉并没有满足一时的胜利,他因势利导,继续在新品质力上“打磨”,变换“花样”。随之,又推出一批新的同类产品,其中最有名的则算是“中华庖丁”的面市。这是李辉进而大胆采用液压式单面水磨机、平磨机,加上自动抛光机和气流不粘肉表面处理工艺,将菜刀刃口传统的梯开切削改为楔形双面切削,继而推出的一把比“切味一番”质地更优、款色更精致的新产品——中华庖丁!

  这也是一把不粘肉菜刀。但这刚刚出炉的新宠儿,比起“长兄”来,更美艳过人。这刀不仅手感好,使用时省力省时,刀刃耐切、耐斩、易磨,而且由于在加工工艺上作了较大的改进,延长了刀具数倍的使用寿命,成了一把人见人爱的好菜刀。

  在产品形象设计方面颇具心得的李回,从我国著名的成语故事《庖丁解牛》中得到灵感,这刀,犹如那个宰杀过无数牛只,尚使刀锋不曾与骨头相碰,几十年刀刃丝毫无损的屠夫庖丁,是一把“神来之刀”,又是我们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产物——中华庖丁,因此降生!

  如果说,先前的“切味一番”命名,多少有点偏向洋名,被不少人误认为是日本货的话,那么,到了“中华庖丁”,就完全体现了李回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尊严了。不错,这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是广东阳江向阳家用刀具厂生产的,这也算得是中国制刀业中的“庖丁”!

  “中华庖丁”带着骄傲和自豪,大步走向国内外市场。

  顿时,撑起一片新的天空。

  此时,国内众多的老牌刀厂,仍然被“切味一番”的出现感到“惊魂”未定,他们正在日夜围着这个“天外来客”琢磨、研究,试图从中找到“仿造”的钥匙。要知道,中国人历来不缺少仿冒造假的聪明。就拿向阳家用刀具厂生产的“刀锋之皇”来说,当这个新品面世不到半年,市面上就有同样的却是“膺品”的菜刀大行其市了,有的甚至还打上阳江向阳刀具厂的“飞球牌”,仿真程度令人目瞪口呆,有的表面形状甚至连向阳刀厂的技术师傅也一时难辨真伪。这就是国人的“智慧”!

  现在,在众多同行尚未转过神来的当儿,李辉又推出了自己的“新作”,这未免又一次引起人们的惊讶:

  这阳江佬,怎么这么会“玩花样”?

  这决不是玩花样,这是一次次的玩真格,是实实在在的不断创新!

  看看市场反应效果你就得佩服。厂长李发在谈及这把刀的热卖时,至今仍十分自豪:

  “……‘中华庖丁’仍然与‘切味一番’的批发价一致,也是28元,然而,在湖南等省市的批发价,被经销商炒到40多元,在那些大商场,竟然卖到80多元,价格与日本同类产品已经接近。有报道说,这是中国本土当时零售价格最贵的一把菜刀。有朋友从湖南长沙出差回来,高兴地向我们报喜:你们向阳厂的刀,在长沙卖疯了,一把刀卖到百元,排长龙买哩,真不知你们有什么法宝,做出这么多好刀,好羡慕你们啊!”

  看看,这就是新品质力赢取市场的震撼。

 

                        中国第一刀

 在李氏家族的制刀团队中,次子李回对创新产品的行动最为执着,他几乎参与父亲的任何一次技术实践,每次完成一个新产品的推出,同样凝结着他大量的心血。他是公司科协的领头人,他比谁都更支持父亲和技术人员对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同时,由他独自主持或完成的新产品开发,数不胜数。

1995年,在菜刀行业里跟随父亲摸爬滚打了10个年头的李回,对工厂的生产技术、销售以及各个管理环节都积累了不少经验,他的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更是使其在“做刀”的技术上有了独到的心得和经验。平时,他在积极推广“十八子”品牌的同时,更是十分热衷技术钻研。现在,配合工厂研制和引进的一系列先进生产设备的使用,比如自动汽动热处理生产线、抛光机、开牙机、立式磨刀机等,更加激发他要在新产品研发上多下功夫。

这一年,他首创了中国的“怪用厨刀”。

  李辉父子技术合力的形成,为十八子刀业的迅速发展,揭开了崭新的一页。随后,新产品源源不断面世:

  ——御料理庖丁(四大规格);

  ——砍の极(两大规格);

  ——奇迹庖丁(两大规格);

  ——日式厨用套刀(2件套装);

  ——ABS塑柄带牙日式菜刀(两大规格);

  ……

  一年间,开发出15个日式不锈钢刀具系列新品种,从研究开发到试制投产,平均每个月就有一个多品种推向市场。

  我们知道,十八子刀具生产,从1983年开始,至1995年已走过12个年头,共开发出46个菜刀品种。但仅仅是1995年一年时间内,就开发了15个品种,占12年的近三分之一。这是十八子人善于运用现代科技创新给传统产业带来的冲击,也是他们永不满足,永不止步,勇于攀登产品新品质高峰的追求和体现。

  还是李回,这次更是开辟了中国厨用刀具的新纪元——开发出家庭套装刀,设计了4-8件套刀座,把切肉菜刀、斩骨菜刀、冻肉刀、果刀和厨房剪等共容一座,融安全摆放、使用方便、保护刀具和观赏效果于一炉。

  那是1996年春季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李回在一个小五金展位前,看到一款进口的小餐刀套装,设计者将4把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小餐刀组合起来,插放在一个木制的小刀座上。李回眼前一亮,这便诱发了“家庭套装刀”的设计灵感。

  别看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和创新。在这之前,千百年来,中国人家用刀具,都是随意购买,随意摆放,刀具牌子杂乱,就是买同一个牌子产品的,也是满屋子乱摆乱放的,没谁想到要把它们“集中”起来,现在,十八子用质地优秀的名贵红木作为刀座,设计出多种不同功能、数量和规格的套刀,以接受不同家庭的选择,从小康人家到贵族人家,均可获得物超所值的享受。同时,在产销以及包装方面,更加趋向人性化、艺术化、礼品化,让传统上“冷冰冰”、“寒森森”的利器,第一次融入了情感和人性。套刀以一种少有的“亲和力”和“贵族气”,让人耳目一新。随之,很多人首次大胆地把十八子套刀作为礼物送人。也就是从此开始,打破了我国“送礼不送刀”的传统规矩。

  从另一种层面上说,这也是十八子在中国刀剪行业中实行“礼品经济”的一个创举!

  因此,各大报纸纷纷报道:“十八子套刀”概念的推出,刷新了一个民族对刀具使用和认识的观念,其贡献和意义十分重大。

  1997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对阳江向阳家用刀具厂进行检查验收,确认该厂达到国家规定的企业推行全国质量管理标准,核发了《农业部全面质量管理达标证书》。同月,广东省经委组织了一批有关专家,对“十八子作”系列菜刀作了一次全面的技术鉴定,专家们以严谨的专业态度和科学精神,对该系列产品作了评定,认为:

  “……该系列产品可与日本同类产品媲美,甚至品质更胜一筹。”

  4月15日,“十八子作”系列20多个优秀品种50多种规格的刀具,在春季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隆重推出,一时备受瞩目,国内外客商纷纷洽淡订货。香港《文汇报》(4月25日)在题为《阳江厨刀受青睐》一文中作了有关报道:“享有‘中国第一刀’美誉的阳江‘十八子作’日式系列多功能厨用菜刀,在广交会上备受青睐,纷纷洽淡订货……经广东省经委组织的专家鉴定,其产品可与世界厨刀大哥大之称的日本同类产品媲美,甚至更胜一筹。目前,‘十八子作’的系列产品达20多个品种50多个规格,产品出口日、美、加、德、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30多万美元,占其总销售额的百分之三十……”

  我们可以通过一场“真枪实弹”的中日刀具“比武”,来衡量“十八子作”与日本同类产品品质的高下。

  就在这次广交会期间,也就是1997年4月23日,李回以自己独到的策划推广创意,在广东大厦隆重举行“阳江十八子作新产品鉴定会暨新闻发布会”。

  广东省五金行业等有关专家,对“十八子作”新产品作了全面的鉴定,给予高度的评价。随后,一个别开生面,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在众专家、记者面前展开——中日刀具现场比试!

  只能容纳百人的广东迎宾馆餐厅部,挤满200多人,人们在观赏中国菜刀“代表”——阳江“十八子作”与日本国菜刀“代表”——著名的“天秀作”二者的较量——两种刀谁更锋利耐用。

  结果如何呢?

  随后,《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报刊纷纷对此作了长篇专题报道。《羊城晚报》的标题是:《刀刃谁最佳  “阳江”胜“东洋”》,称:特级厨师李师傅用两种刀切肉片、斩排骨和鸡腿,二者均合符清爽利落的刀工要求,第一回合不分胜负;接着用二者分别斩同样大的猪脚,“十八子”刀刃锋利无异,而“天秀作”则刀刃略有变形,第二回合显示:“阳江”胜“东洋”。

  正是有比较才有鉴别。中国“阳江”胜“东洋”的菜刀比试消息,被全国数十家媒体传播开来,一时阳江“十八子作”威震全国。很快,以信息灵通著称的日本,就开始“关注”中国广东阳江的向阳家用刀具厂,该国的刀剪业当即把“十八子作”列入盯防的“黑名单”。

  “十八子作”赢得光明磊落,赢得实实在在。1997年5月,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对阳江向阳家用刀具厂的“十八子作”系列多功用厨用菜刀进行“全国社会评价调查,被确认为中国公认名牌产品”,授予证书。

同年11月,十八子公司被广东省乡镇企业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授予年度广东省乡镇企业科学技术进步奖单位。

    

                还是好产品主义

   就在阳江“十八子作”系列多功能厨用菜刀威震全国之际,国外多个刀具名厂终于按捺不住了,他们对中国这个最大的刀具市场,唾涎已久,先后有世界著名品牌德国“双立人”和日本“庄三郎”等国外高档家用厨刀厂大举进入。

  无可否认,“洋”货确实比我们胜出一筹。其刀具轻巧美观,品质高贵,且高硬度、高耐磨度,不生锈。即使每把售价高达数百元,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每把卖到千元或几千元,在世界各国仍有一定的市场。

  李辉这下沉默了。

  他在后来回忆1997年这“最有突破性阶段”时,口气仍然很沉重,尽管现在已成就为“中国刀王”,十八子刀具也成了中国刀具著名品牌,但他却坦承:我们与人家先进的刀具生产国家相比,还有很大一截路子要走,我们确实技不如人。也许就是那个要命的“做一把好刀”的夙愿,也许自己为自己背上振兴民族刀业的使命,李辉与十八子人,一直把赶超的目光,瞄准世界制刀业的最前沿,不管是技术或是产品。

  李辉终于发现,外国刀具敢卖这么“高价”的底气,首先在于人家敢用那么“高贵”且制作也“高难”的材料,他们几乎都采用了新型材料440A不锈钢,也就是我们国内称之马氏体7Cr17MO(7铬17钼)不锈钢,而我们一直用的竟是人家几乎淘汰的3Cr13不锈钢,这是多么惨痛的现实!

  是的,别说用这7Cr17MO不锈钢制刀,查遍国内,其实连这样的钢厂也没有。李辉决心已下: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做?我就是不信邪!他知道国内行业同仁还没谁肯“冒险”,既然自己一直走在前头,就得继续走下去。终于,他通过多方努力,找到我国军工生产厂黄山市特钢厂,并乐意无条件答应对方的诸多要求,只要对方能为十八子独家研制、开发这种特殊钢。

  我们无需在此复述十八子用这种特殊钢(7铬17钼)成功制作出刀具的艰难过程,我只想强调的一点是:有人把这比喻是刀剪业的“核武器”制造,可想而知其技术与产品的尖端,而用这种国际最新使用的特殊钢制出合乎国家标准菜刀的厂家,直至今日,国内仍然只有十八子一家,而能攻克制作特殊钢菜刀技术和获得如此品质产品的厂家,却是与世界造刀精英同在一个前沿,并驾齐驱的。想想看,十八子是不是为国人争光,十八子是不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是的,十八子确实了不起,在成功研制出7铬17钼特殊钢菜刀MO717快切理系列后,光是1997年下半年,在不到6个月时间内,先后陆续试制出10多个规格、形状、功能各异的7铬17钼“十八子作”系列高档厨用刀具新品种,并投放市场。

  广州市质检站检测其全部性能,认为:“各项性能指标符合国家经QB/T1924-93《菜刀》标准;采用7Cr17MO材料制作刀具属国内首创,质量接近或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产品经试销,用户反映良好,可替代进口,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州质检站把“十八子”产品与德国原厂生产的“双立人”和德中合资生产的“单立人”产品质量指标作了比较,在刃口硬度:“十八子”比“双立人”高出2HRC,比“单立人”高出3HRC;金相组织,“十八子”比“双立人”的碳化物散布上稍有差别,而与“单立人”只相差毫厘,而其他指标则全部一样。

  请记住,这还是试制期!刚刚涉足7铬17钼特钢的这支新军,其一举试制的10多个新产品,就敢与多年来一直使用同类材料的德国著名老品牌相媲美,且质量毫无逊色,这不能不叫人叹服!

  请看看7铬17钼特钢制造的第一把“MO717-1快切理”菜刀的模样:

超薄刀头,流线弧形刀刃,切削自如,刀身笋形设计,易磨削,刀背穿一小圆孔,方便挂勾、放置,刀把整体冲切,无弯曲断折,刀柄放置膨胀胶垫,预防松动,切肉砍骨均可,具有高硬度、高耐磨、耐斩拍、耐削切、不生锈、使用寿命长,整刀轻巧美观、品质高贵,让人爱不释手,是此前国内菜刀包括原来的“十八子作”系列菜刀所无法比拟的。

  国内刀剪业专家喜悦地评价说:阳江“十八子作”系列高档厨用刀具的诞生,预示着我国一个全新的划时代菜刀革命的开始!

  为保障十八子刀具生产与质量管理和世界先进刀具国家同步,1999年7月,十八子引入了德国RWTUV认证中心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管理,从设计、开发、采购、生产、检验、试验以至交付整个过程,均建立了标准的质量控制,经运作半年后,由德国RWTUV认证中心派员全面验收审定通过。因而又引起全国业内人士的一片惊呼:打一把刀也要通过国际认证!?

  李回却坦然地回答:“不错,这也是我们公司发展和进军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

  随后,十八子又为自己设置并跨越了下一道栏杆,那就是通过了国际ISO9004认证标准。

  在新产品开发上,创新更是没有止境——

  瞄准国际市场的刀具潮流,十八子研制开发出属国内首创的钛金刀具。这是在十八子独有的工艺基础上,融入航天和电子行业镀钛技术的一次重大创举。精制而成的刀具,通体金光闪闪,不褪不锈,在国际上被冠以五星级刀具称号。这种曾被用来做首饰的钛金技术,引入厨刀制作后,成本并不昂贵,每把却可售价七八十元人民币。其在市场甫一亮相,就成了众多家庭主妇心爱的抢手之物。

  从国际卫生组织及环保要求出发,十八子还大胆地创新了刀具功能内涵,增加了防菌、防滑等功能,还融入“人体工程学”原理,赋予刀具强烈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内涵,让刀具更具人性化,使用起来更得心应手,体现一种独特的十八子刀具文化的愉悦和乐趣。

  笔者在2000年采访李回时,曾开玩笑地问他:时到今日,十八子已经能用军工特钢做出最威风的刀来了,这做刀技术也就该到顶了吧?……

  他立即打断了我的话:不不,这路子长着呢,就像你们所说的“艺无止境”,我们“技”也没止境,可不,再过半个月,我们新开发的“三合一”复合钢菜刀,就要大批量生产了。

  果然,这是一项比7铬17钼特钢制作要求条件高难百倍的技术,这在国际上仅仅是日本最新采用的技术,竟然也被中国的十八子“啃”下来了。这是集坚韧锋利于一刀的成功之作,其斩可断铁,利可削发,是十八子继7铬17钼特钢菜刀之后的又一当家宝刀,再创国内领先水平。

  你是怎么也想不到,做一把刀,竟然被十八子弄出那么多“不可思议”的奇迹或“花样”来吧?其实同样也让我感到惊奇,我每一次到十八子公司,总会听到他们说这段时间又出了多少个新产品,又有什么新技术、新做法,总让人有很多新鲜的感觉。我知道,这正是十八子区别于他人的本事,这正是十八子胜人一筹的能力,也是我们称颂的十八子的“核心竞争力”。

 

 【他山之石】

            本日刀具融进名誉

 

       日本刀具式样多,锋利小巧

   日本人称刀具为“刃物”,刃物中又分为以“日本刀”为代表的美工鉴赏刀和以“庖刀”为代表的厨房用刀。说起庖刀,不禁令人联想到“庖丁解牛”的典故。庖丁之所以能做到游刃有余,既因为他有过人的技巧,还在于他有锋利的刀具。但在“庖丁解牛”的中国,刀具却失却了昔日的荣耀。相比之下,日本的刀具却越来越小巧灵便,刀刃锋利,工艺也越来越精湛。

   为了解日本刀具的制作和销售情况,笔者专门去了几家百货店。一家“百元店”里,在专卖厨具的地方,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厨房用刀:有切菜的、切肉的、切水果的,还有专切冷冻食品的……其中,切面包的刀呈锯齿状,切生鱼片的刀则细长头尖。在日本,最受欢迎的是一种刀身上有孔的不粘刀,这种刀是日本人改进工艺后制作的,刀身上的孔可保持空气流通,切任何东西都不粘刀。日本刀具的包装盒上,一般都写着“真正的锋利超群”、“实现行家承诺的质量”、“愿把工匠制作的锋利庖刀送到家庭”等宣传用语。

       改进中国制刀技术,推陈出新

 东京“木屋公司”是一家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刀具店,其独具匠心的制刀工艺,一直令他们的刀具备受青睐。为此,他们还专门在日本较高级的百货店小田急百货店设立了庖刀专柜,每天有一位工匠师傅柜台前为顾客磨刀示范。师傅说,一把好刀,必须经过铸造、研磨、加柄三大工序。

  有人说,日本民族是个有“工匠气质”的民族,但实际上,日本刀的制作技术源自中国,尤其是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不少工艺精湛的“唐大刀”,成为当时日本权贵争相佩带的精品,一些刀具至今仍保存在日本的“正仓院”里。后来,日本人在学习中国炼钢技术的基础上,对冶炼、淬火、造型等技术不断改进,到镰仓时代(相当于中国宋元时代),其刀具制作工艺已自成风格。日本用独特的砂铁炼钢法炼出的“玉钢”,成为日本上好的制刀材料,锻造时由一层“皮铁”裹上一层“芯铁”,使日本刀刚柔并济。当然,一把好刀,光有好的材料还不够,还需要经过独特的淬火技术。在日本,淬火技术可是刀工师傅们的独门绝技,很多技术都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在日本刀具的制作过程中,研磨是技术,也是艺术。木屋公司的那位师傅说,任何好刀都有钝的时候,日本的刀之所以特别锋利,除了有好的磨刀石外,专业的研磨技术是让刀保持锋利的关键。

      刀匠在做刀的同时,也在经营自己的荣誉

 由于刀剑在日本被视为“武士的灵魂”,因此,日本为应武士阶层所需,制造了不少传世名刀,出现过许多能工巧匠。据日本刀具专家统计,日本历史上的刀剑名匠有名有姓的就有2万多人,仅冈山县“备前刀”就有诸多流派,知名锻工如国友、久国、国安、国清、有国、国纲六兄弟曾盛极一时;短刀第一名藤四郎吉光制作的刀具也被高级武士争相购买。在日本的美术馆、博物馆里,修长锋利、寒光闪闪的日本刀,与绘画、工艺品一样,成为人们争相鉴赏的对象。

  当然,什么样的刀有什么样的价格。一般情况下,手工制作的刀因为费时费力,技术要求高,所以价格也高。如手工做的“杉本中华剔庖刀”,每把售价在3万日元(约合2300元人民币)左右。而木屋公司在小田急百货出售的庖刀多为三五千日元,好一点的也只有1.3万日元。美术刀中,名家制作的新刀有的价值万日元。但不管做什么刀,日本人的认真态度都是一样的,刀匠在制刀过程中级为严谨考究,他们会通过察看击打刀发出的音色辨别刀的质量,对不合格者坚决弃之。为保持其声誉,日本名匠制刀时还会在刀上刻上自己的名号。正如木屋公司师傅说的,他们制作的不仅仅是一把刀,而是在经营自己的名誉。当然,日本国对工匠的待遇也丰厚有加,很多优秀的刀工师还被冠以“无形国宝”称号。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