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黄康俊:我的听海屋 //www.sinovision.net/?63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黄康俊:我的听海屋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黄康俊 著《中国刀王——阳江十八子品牌攻略》(二)

已有 2861 次阅读2009-4-16 08:04 |个人分类:品牌谋略|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黄康俊 著《中国刀王——阳江十八子品牌攻略》(二)_图1-1 

                        第二章 

 

十八子,家天下

 

●传奇制刀专家——李辉

●品牌创建专家——李回

●市场营销专家——李维

 

 

 

 

 

传奇制刀专家—— 李辉

 

李辉:阳江十八子集团公司董事长、中国五金制品分会副理事长、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刀剪分会秘书长、中国日用五金行业专家委员会委员。

 

    在中国名老刀剪厂中,三百多年来,“王麻子”和“张小泉”一直是国人心目中神奇的两大历史“巨匠”,被世代传颂。有关他们的“传奇故事”总是历久不衰,版本多样。笔者对国人对名家的崇拜心理表示理解,但如果换一个角度,以凡人凡事去观照它,其实那些所谓“传奇”,也只不过是一些平平常常的事情,不足挂齿。不过,有一个事实无可动摇,那就是“成功是成功者的墓志铭”。名人与凡人之所以有区别,肯定之间总有某些那怕是一点与众不同的地方,即管所有对天才的说法都是“智慧加汗水”,但天才肯定是“最会使用”智慧和汗水的那么一种人,而“最会使用”其中就包含着“传奇”,只不过是我们总爱将名人罩上一层理想的光幻,加以神化罢了。

   李辉和儿女们创立的十八子,成就了今日全国刀剪业的一个神话,自然,对其种种传说也夹带有不少神奇色彩。但据笔者与李氏家族多年的接触和了解,有关他们的一切其实还是普普通通的,是与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家的经历没多大差别的。当然,若真要对其挖点带传奇性的东西,也不是没有。那好吧,姑且就把李辉这位“中国刀王”也当一个现代“传奇”说说——

 

  李辉是1934年阴历12月11日生人。出生地为阳江城华濠街右二社小巷,离城内那条著名的有着悠久历史的“打铁巷”不远。然而,李辉祖上没谁打铁做刀剪,世代只是替鱼栏主做长工。

  李辉出生时,母亲难产了一天一夜,最后是用扛鱼槌放到肚子上压出来的,都以为必死无疑,没想竟能母子平安。

   父亲李河让算命先生给儿子取名,叫“李良辉”,算命先生解释说:“李”字天格为金,加上人格为金的“良”字,再配上地格为水的“辉”字,金金而水,在五行相生相克中,金生水也,就是说水要依凭铁器来疏通。而这孩子的生辰八字,是带“铁”的命,日后若不是带枪带炮当差打仗,就是做刀做剪当铁匠。若能认准一条路子,定可在行业里大有出息……

   世上有些事情就那么玄乎。当岁月的年轮转到20世纪90年代,李良辉(惯称李辉)果然成了名震华夏的“一代刀王”,这个命中注定带“铁”的汉子,虽然没有抓枪抓炮当差做官,却当上了“中国菜刀中心”的掌门人,赫然成为全国刀剪行业里最有出息的“老大”,果真被算命先生所言中,这不免有几分耐人寻味。

   其实,话说回来,别以为这真的很“神奇”,若是要戳穿算命先生的这一套,其实也不难,试想想:30年代的旧中国,世道险恶,兵匪横行,算命先生认定这孩子日后也免不了走上被拉夫当差之途,这实在是预料之中的事,此为其一;而当时的阳江古城,若论手艺行当,当数大街小巷诸多的“打铁铺”,这儿生产远近闻名的“阳江刀”已有数百年历史,作为男子,日后当个铁匠造刀造剪,也是情理中的事,此为其二。所以,我认为,算命先生以李良辉日后命中带“铁”来预测其人生命运之说,实在是最稳妥最聪明的诠释。

   说一句公道话,这实际是一种历史和现实的使然。

   笔者在《中国第一刀——阳江十八子传奇》一书的写作过程中,曾详细采访了李辉及其家族的有关成员,还访问过熟悉李辉的诸多领导、同事和朋友,从而了解到李辉许多鲜为人知的人生经历和故事,其中一部分确实颇具传奇色彩。假若读者朋友对此感兴趣,敬请读读拙作《中国第一刀——阳江十八子传奇》,聊作“链接”,故不复述。

   李辉是自己把自己整个生命放进做刀事业中去“锤打锻造”的那么一个人。之所以强调其“自己”,是特别表明李辉本人对做刀事业追求的自觉。也就是说,从没谁去摆布他,指点他,要他这样做,这完全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是他个人对做刀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这种热爱和执着,几乎成了李辉生命的宗教。

   从12岁跟师傅学打铁手艺开始,至今58年来,李辉从没停下过“舞弄”刀剪的活儿。即使是在1964年,他因为父亲蒙冤而被牵连,被撤消国营阳江小刀厂工人的资格,下放到阳西织篢农村接受“四清”运动改造。他在某天割水稻经过村头榕树下时,见到一对父子在“打镰刀”,便双手发痒,无法自控,硬是抢过那后生的铁锤,和老铁匠对手打了一个多钟头的铁,还不觉解馋。事后,被人告发到上级那儿,于是上纲上线,被扣上不安心改造,对抗运动罪名,加倍处罚。但李辉竟然执迷不悟,两个多月后,又被发现蹲在某打铁铺教人家怎样“淬火”,尽管是午饭放工时间,却被抓个正着。因为“屡教不改”,被上级作出延长教育改造时间的惩处,没差要游街批斗。

   李辉在解放后做的第一份工,就是在合作社小刀厂制刀,此后转入国营小刀厂,也未从事过第二种职业。待自己办起刀厂,自己当老板后,他还是没有一天离开过制刀职业。想想,一个人一生只做同样的一件事,且乐此不疲,“小车不倒只管推”,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一种什么追求?容易么?

 

   李辉个性平和,朴实厚道,是个“敏于行而讷于言”的手艺人。他为人十分低调,一般不接受外人采访,甚至不肯见记者,更不会出什么风头。他说自己是吃技术饭的,只喜欢搞自己的刀具研究。笔者和他交上朋友后,尽管十分相熟了,假若没什么很重要的话题,他通常总是缄口不语,他会静静地坐着和你相对饮茶,或一支接一支地抽烟。如果在他的办公室,你要是打开录音机采访他,他会觉得特别不习惯,很不舒服,说起话来显得局促,不顺畅。不过你要是和他闲聊与做刀有关的技术或工艺等话题,他就很快放松了,自然了,虽然说的是带着浓重的阳江口语的普通话,也不管你听得明白不明白,话速总是越说越快,声音也越说越大。这点像极了某些文学作品对那些“名家”、“英雄人物”个性化性格的描写。

   所以就试着和他谈谈做刀的话题吧,你会发觉这时的李辉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虽然不是口若悬河,但总能侃侃而谈,这与平时谈及管理、经营方面话题的简短完全是两码事。但是,这个从事近60年刀具研制的“刀王”,却从没提及自己在刀剪界的贡献、业绩之类,也不会涉及自己已经填补国内行业20多项空白的话题,他总是对有关其个人的事情避而不谈。笔者与他交谈无数次,至今也未听过他说自己创新的哪次工艺或技术最好,最值得高兴,他从没炫耀过自己,那怕是一次半次。如果他也有爱说的口头禅,那就是“我只想做一把好刀”,相信那绝对是他的心声,是一直憋在这位老人心底无法平息的心声,是他多少年来一直做着的一个梦,一个没有浪漫和色彩的单调唯一的梦,且一做就做了60多年,天天梦着,从没醒来。

 

    多年来,李辉只是仅有几次实在无法推搪才接受媒体的采访,比如香港亚洲电视台《走马南粤》组专门为十八子拍摄专题、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广东电视台《财富》栏目等采访,他每次只以一个刀匠却不是公司董事长的身份说话,而每次竟然都是表达自己的同一个意愿:“我就是一心想做一把好刀”。至于哪些才是他心目中的“好刀”,笔者曾询问过他,他却意味深长地回答:“我认为的好刀,自己还没本事造出,不过我会继续去造……”

   这已经是老刀匠心中一个永远的 “情结”,一个坚定的挚爱,一个执着的对事业的追求,他完全深深地陷入对制刀业的迷恋之中,就像陈景润一生执迷于自己的数学王国,袁隆平孤诣于自己的水稻杂交。李辉与自己的刀具世界,已经水乳交融,这是一个将自己的血液浸泡着刀具活着的人,一个纯粹为追求做出“好刀”而活着的人。这是中国刀具业不断涅磐的独行者,是求真经不惜苦苦十年面壁的业界达摩。在十八子集团,李辉成了员工们的精神领袖,也成了他们工作生活上的楷模,令大家仿效敬仰。

 

    每天早上八时半,员工们总会看到“辉叔”(员工对李辉的爱称)准时出现在车间里,只是不一定都是一个车间。假如当天没有非他不可的接待任务或者出访,他肯定会在工作现场的。李辉生活中每天必做的事情,是下车间摆弄刀具或在现场蹓跶察看。

   别以为这个董事长只是坐办公室发号施令,他不是,他完全还是个“刀具技师”的角色。他会亲自动手和技术人员一起调试淬火,一起开刃口,一起主持讲座某个工艺或技术问题,有时还会为一些生产技术上的小枝节争得面红耳赤,但他总是慢声细语,显得不温不火,很多时候他主要是愿意充当“听者”,让大家发表各种意见,然后综合,然后道出自己的见解。每当这个时候,大家便会觉得辉叔说的正是自己想要表达的,会惊奇他寥寥数语,竟然就把事情的实质点到了“正穴”,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就是李辉的本事。尤其是在有关刀具制作技术或设备研制等重大问题上,辉叔总是比大家高明一着。或许,这就是他能成为全国刀剪技术大师级人物的关键所在,或许,这也是一种天份。

   光是这点,跟随辉叔学艺20多年的现任厂长李发,也深有体会,他承认:辉叔做刀天生比别人聪明,我这辈子也只配打个下手罢了。

   李辉做到老学到老,这与那些“倚老卖老”、“恃才傲物”的“行尊”人物绝不相同。平时他爱学习钻研,注意了解国内外行业信息,积极参与国内行业各种经验交流活动,还主动与国外刀剪行业沟通联系,前往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亲身感受和博取别人的信息、技术。2003年,李辉组织带领十八子公司科技人员,远赴东瀛,在东京、三条市等刀剪生产基地进行考察学习。李辉把此作为及时了解国际刀具生产和市场动向,以明确赶超世界先进目标的一种途径。

 

    李辉很爱惜人才,对员工实行和谐管理,也就是人情化、人性化管理。

凡跟过他学艺或工作的人,很少中途提出离开的,除非因特殊原因。笔者了解到:第一批进入刀厂的8名员工,竟然还有5人做到今天,只是其中3人后来认为也有做老板的本事,自己要办厂去了,但他们之间仍然是很好的师徒关系,其余的一直跟着李辉,也就是与十八子一道走过了22年。当然,这第一批的员工都不是一般工人了,他们都成长为十八子公司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他们一致认为,自己因为跟了个好老板,所以不愿离开,怕一旦跳槽,就再找不到这样的好老板了。

   现任副厂长谢汝亨,是十八子的元老之一,早年曾是厂里的技术骨干,中途尝试设厂独自经营,终因力量单薄,管理不善,只好关了工厂,又回到十八子。他对笔者说:只有在十八子,我才干得踏实,才找到自己的位置,我试过自己“单干”的滋味了,我再不会离开十八子了,就跟定辉叔干到不能干好了。他说辉叔这人不光是技术好,管理好,更重要的是人缘好,对所有员工都那么好,很会关心人,平日问寒问暖,谁家有困难,他都会热情帮助。

   在这方面,笔者每采访一个员工,他们几乎都会很具体地举出李辉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比如借钱、捐钱,比如送医送药,甚至很多细小的员工私事,凡是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李辉总是第一时间支持解决。他平易近人,古道热肠,被员工誉为“慈父”、“仁兄”,是和大家贴心的“辉叔”。

   《十八子报》刊登女员工梁圣洁《员工眼里的领导》一文,其中有段是对董事长李辉的“看法”,让人读了心头很是一阵温热,仅选摘于下:

 

    ……在员工的眼里,辉叔是一个平易近人而丝毫不浮躁的领导。作为企业的最高领导者,辉叔永远是那么随和。他与员工用一个饭桌吃饭,他耐心地征询员工的意见。在大会上,他用最朴实的语言,用最真诚的心灵与员工们交流。他犹如一块具有巨大粘性的土,把企业千多名像沙一样的员工粘在了一块儿。一粒沙子是不显眼的,但是千万粒沙子粘在一起,就形成了宏大的整体形象。

 

 

对于辉叔,员工心里只有敬佩,而没有畏惧。他用真诚对待每一位员工,员工也用真诚来回报他。千百名员工团结在辉叔的周围,用一种粘性与韧性的战斗力,去迎接市场的挑战。

 

   李辉平日不喝酒、不赌牌,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只是多年来养成的抽烟习惯一直没改,也就成了他在工作间隙中的一种“享受”,还时常抽着一支烟同时在耳朵边夹上一支备着,足见他对这点乐趣的贪恋。人说他这是便于在制刀时思考问题的需要,就像那些将军总爱手指夹着香烟指挥作战一样,已成为一种象征,一种风度,一种魅力。

 

   他有个几十年风雨不改、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每天坚持晨运,一般是慢跑,每天一个钟头。不管昨夜几点入睡,凌晨五点一定准时起床开跑了;到六点多钟,冲完凉后,就自己驾车到酒楼喝早茶,喝过早茶,人们就见到辉叔的车子已停在公司大楼后面的车棚里,而他已在厂区内巡查一圈了。我的广东电视台朋友为拍摄“南国刀王传 ”专题,想捕捉辉叔一个“业余爱好”镜头,听说辉叔有早上五点晨跑的习惯,便赶在四时半起个早准备,但只一次这么早起,就让大家叫苦连天,嚷嚷让这个老刀匠害了。都感慨说这么早起,且坚持数十年,看得出老人做人做事的坚韧不拔、守时和执着,还说难怪李辉的身子这么硬朗健康,70岁的人看上去像60出头的人,这与他坚持运动锻炼,保持一副良好的竞技心态分不开。

   李辉40多岁起,一直受胃病的困扰,后来由于长时期的坚持运动和健身,病情竟然有了很大改善,一直再没有大的犯病。他颇有心得地说:人得有个好身体,才能做出个好事业,健康来自于运动嘛。

   平日,李辉还喜爱打羽毛球和跳舞。同时,在十八子公司内部,他一直倡导全民健康行动,也收到很好的效果。卢荣娟大姐告诉笔者:以往办厂很辛苦,老李为了缓解一下紧张的神经,学会了跳舞,现在年纪大了,反而少去了,但打羽毛球,却是打出了水平,一般人不是他的对手。李辉也说,只要上到羽毛球场上,自己就会忘记年龄,忘掉所有的烦恼,全身心都会快乐起来,充满活力。

 

   作为一家集团公司董事长,李辉与别的董事长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最不重视与非业务性上级部门或领导打交道。所有员工都会发觉,他们的董事长好像不是公司里头最大的老板似的。员工们几乎一致反映:我们辉叔从不跟那些官场上有权势咋唬人的人物坐在一起,他不是看不起或者仇视人家,而是觉得无必要,浪费时间,因为他认为自己只是为企业,弄技术,做他的刀。但假若是有关行业的专家、技术人员,他就是再忙,也会第一时间接待,乐意作陪的。

   对此,李回曾说过:老爸把做刀的事业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平时有什么官员来,他可以不搭理,但对专业人员或者一般的人,他就会特别对待。他还会言传身教,将自己的知识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别人;每当他自己不会的问题,便不耻下问,虚心请教。他阅历广,有经验,但他在从事自己的事业中,有中国人特有的谨慎与稳重。对一些太超前或尚未能作出定论的东西,他可能态度不坚决,不过之前总是先不表态,默默支持,又有所抉择,最后才给出一个较准确的答案。

   李辉一向做人极其低调,他自认是吃技术饭的,只是一味着迷于他的刀具研究开发。他不惟上,不惟名,不惟利,譬如,还在早期,鉴于向阳刀具厂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做出的重大贡献,阳江市指定他为先进个人的候选人之一,但他却把名额让给了儿子或妻子,市里考虑让他当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说是让他有更多的“为人民服务”机会,更好地发挥他这个行业老大的作用,但也被他一口婉拒了。直到21世纪的今天,李辉已经拒绝了无数次的个人荣誉和政治待遇,他态度的决绝让人有时觉得不可理喻,他竟然不去领取过那怕是一次的奖状或证书,绝不肯担任党政方面的任何闲职。他古板到不近人情地将任何光环和彩带弃之脑后,甚至不屑一顾,他就是这么一个实在得让人觉得有点过了头的人。

   但李辉却看得起在行业内担任的领导角色,并在行业内积极履行职务,负起责任,每当这时,你会发觉他做事和制刀同样严谨、积极。

李辉是个有大爱心的人,在公司里对待员工纯粹是一个慈父角色,有关他关爱员工的事迹足可以另写一本书。而对社会,他和妻子卢荣娟,还有四个儿女,都是把慈善公益作为“事业”同等看待的。在家里,他培植出李姓氏族良好的家风;在公司里,他以个人的人格魅力,造就了一支进取的团队。

这是个很出色的好男人。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