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好事的时候,村里就会邀请本地舞龙舞狮的队伍在这里进行表演助兴,以及 点放鞭炮
等传统的方式来庆祝。
近些年来,本人钟情于山水,尤其偏好行走海滨海岛,同时也渐渐爱上山区的“特色游”,且喜欢自驾游,收放自如,自驱自速,又无拘无束,以至乐此不疲。
其实喜欢河源这个“客家古邑”——万绿之源已有多年,河源大多被冠以著名景点的地方几乎都走遍了,只是万万没想到,一次为霸王花集团拍摄企业形象MV取景,却意外“撞”上了一条“南园古村”,一时令我惊喜不已,感悟甚多。
霸王花所在地为蝴蝶岭,一个很诗意的地方,而与蝴蝶岭西边相接处,倚着浩浩东江座居的一村落,便是南园古村了。
这是河源市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客家古村落。这里保存完好的原住客家民居建筑群和独特的原住客家风情,构成了独具一格的浏览观赏和体验享受的吸引力和诱惑力。
南园村共有古民居建筑30多座,多数建于明末清初,据考不少建筑至已沐浴400多年风雨。建筑的选址讲究座向和周围环境,一般选址坐北朝南,所体现的特色是:取材便利,楼体坚固牢靠、规模大、结构封闭一体;同时客家民居还体现了阴阳思想和家族观念思想。规模较大保存最好的民居是“大夫第”、“新衙门”、“老衙门”和“柳溪书院”。
南园古村也叫南园第一村,以前称潘家围,解放后曾改名为红光村。现在所用的“南园第一村”则是作为旅游点的名字。如此大规模的客家民居建筑在当地其实也不多见。
按潘家围的潘氏族谱记载,河源仙塘人潘氏一世祖铭德的父亲潘伯澜,因躲避战乱,从北方南下辗转多地。明朝万历年间,潘铭德在仙塘红光村广置田园,安居乐业,随后形成了现在的“南园古村”潘家围。潘氏家族历经400多年的勤劳奋斗,先后建有老衙门、新衙门、六曲桥、大夫第、老楼、地道、柳溪书院古炮楼等古建筑。现在的南园古村,除古炮楼因年久失修倒塌和人为破坏仅留炮楼城墙遗址外,老衙门、新衙门、大夫第、柳溪书院等古建筑均保存完好,这些古建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具有客家民居建筑特色和艺术的古村落建筑群。
据载,清朝乾隆年间,仙塘潘氏十二世——潘世拔,官至江浙两台(温州、台州)盐运使副使。他在官之时十分廉洁,敢于改革创新,“上官嘉其能,平民皆怀之”,后由于父母年迈盼望其归,所以辞官返乡,乾隆三十八年被授予二品官位——奉政大夫。古村从古至今共出了12位七品以上的官员(包括捐官的在内)。
潘世拔带职回乡后,不仅修建了老衙门,还建设官邸建筑面积达4300平方米,3个大厅,主厅的梁柱雕刻着各种图案,体现了雕梁画柱的豪华。4条巷子,4列厢房,15个客厅,26个天井,64间房,风水位置和摆布堪称典范。此外,还在其修建的府第老衙门开办了学宫。只是苦于一时找不到一个学识渊博、德行高深的人在学宫里担任老师。一天深夜,他突然想起在韶州府为官时结交的友人陶学椿。陶学椿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性格狂放不羁,不为功名。潘世拔认为陶学椿是担任学宫老师的最佳人选,于是连夜修书一封,差家人送往韶州南雄府陶先生处。陶学椿因与潘世拔有旧交,接到书信之后也很向往书中所述的南国秀丽的田园乡村,所以他很快就随潘世拔的家人来到仙塘南园。
陶学椿在东江岸边南园码头登岸时,发现这里田园风光秀丽宜人,如若仙境,失声赞叹:这真是第一村啊!于是“南园第一村”的名字就这样叫开了。
从此以后,陶学椿便留在了潘家,一呆就是五十年,为潘家的子孙后代传授做人为官之道。当时潘世拔受到陶学椿的启发,就把新建的学宫命名为“南园学宫”,陶学椿在学宫里担任老师,取号“南园居士”。陶学椿在南园学宫任教期间,为潘家传承“忠孝传家、诗书启后”家训作了较大贡献。此后,“南园第一村”和“南园居士”的美誉也广为传颂。
“南园学宫”就是南园古村柳溪书院的前身。柳溪书院建于清朝道光元年(1824年),至今180年历史。书院门外有一溪流,柳树成阴、碧水环绕,故称“柳溪书院”。
在整个南园村中,“大夫第”保存有最完美的木雕和壁画。古“大夫”是指在皇帝身边辅政的官员。大夫第筹建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直到光绪十年(1884年)才建成,历时二十二年,经历了潘氏十三世至十五世祖孙三代的共同建造,耗资10000多银圆。
南园村的地理环境很好,村子南面不远就是东江,设有河运码头。明清时期,这里该是一个不小的城池,占地这么广,官邸这么多,显然一派繁华昌盛。只是让人不太明白,这儿距离河源市区较远,按道理应该算是个小地方,居然有二品官员在此居住和执政,而且建筑的规格与布局一点不比州府差……
如今这些古建筑群尚未得到很好的保护,大宅的后人大多都不留守在古屋里了,许多房子已由当地的农民居住,其中标志“奉通大夫”的豪门被几家农户居住着,他们正在古大堂里休闲地聊天、打麻将……而在村子的一侧,还新兴建了不少现代民居,也就是我们随处可见的那种没有任何特色的“小洋楼”,显示出时代的更迭和变迁,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冲突或传承……总之,南园村的生活和历史,一直在真实地继续着。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好。
近年来,当地政府把南园村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来开发,于2004年“五·一劳动节”完成并对外试业。我觉得这就好。南园古村与云南丽江的景观和价值虽不可同日而语,但“开发”出来,让历史与现实,让流逝与当下,毫无顾忌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与我们亲近和友好,至少于民于众都不失为一件好事,既把一个地方的“名胜”保留沿袭下来,又有利于搞活当地居民的经济,而我们也可以利用多一个地方发发呆,散散心,或能引起胡说八道一通,诸如此类。
便想,若能在村子里留宿一两夜,极纯粹地体验一下古村——乡村的生活和民情,那就更好。
所以就冒出一个自以为带有“建设性”的建议:允许村民们在家中自设“客栈”吧,敞开大门让外乡人随时来这儿当一回村民,或权当是走走亲戚,拉拉家长里短,尝尝客家甜酒,试试霸王花米粉?
我敢肯定,这也是你想“干”的一大乐事吧?!
人传统的建筑习惯相迎合。因为客家建筑都是一进高一进的,这样子的结构意味着“步步高升”,
所以人人都喜欢。广场后部的两边有两根引人注目的华表,柱身洁白,上面雕龙腾绕,顶部是
傲首半蹲的狮子,整根柱子表现出威严与高贵
柳溪书院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因书院外侧有一溪流,且垂柳萦绕,所以称为“柳溪书院”。
左侧的天井,地上有一幅鹅卵石铺成的图案。这个图案是整个南园村里面最精美的一幅,除了保存得比较好之外,同时它隐含了很好的寓意。它的中间是一颗铜钱,意思是财富;四个角上的图案是蝙蝠的形状。“蝙蝠”的“蝠”与“幸福”的“福”同音,以“蝠”比“福”,四个角上的蝙蝠是代表福、禄、寿、喜四福。整个图案的意思就是 “四蝠纳财,接纳四方的财福”。
保存完好,井水清澈甘甜,滋润了一代代的莘莘学子。
书院的正壁,叫做“照墙”,镌刻着《朱子治家格言》。面前有一个水池,很多人以为它是用来洗毛笔的,其实它是一个养金鱼的鱼池。鱼池上面的这扇照墙上有一副对联:蝶戏香堦花献眉,鱼游碧沼水生澜。
一间“洞房”的展示
一室的生活生产工具,见证着一个个年代的历史
古宅里,仍然生活着淳朴的村民,只是生活内容已经发生翻覆地的变化了
村民们近年兴建的“小洋楼”,也间杂在其中。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这也是生活的多姿多彩
(特别是大屋)门前通常都会有一口池塘,客家人尤其注重自然风水,门前有水意味着财气和灵气。
人们在农闲或者夜晚,总爱欢聚在此讲农事、谈生产,用这种简单的方式来维系乡人
淳朴真挚的感情。